147小说 > 修真 > 巨星从诗词大会开始 > 第049章 谁也不能戏弄我!

第049章 谁也不能戏弄我!

“他说什么?《清明》不是杜牧写的?”

“疯了吧?全国人民都知道这诗是杜牧的!”

“我三岁儿子昨天刚背了这首诗,这首诗绝对是’锄禾日当午‘这种妇孺皆知的作品啊,怎么可能不是杜牧的作品?”

“我承认李亦儒脑力无敌,但智力好不等于学识强啊,会背诗不等于真懂诗啊!”

“说这首诗不是杜牧写的,这就离谱了,如果不是杜牧写的,教材上怎么可能冠上杜牧的大名呢?”

“对啊,全国学生共用的教材还能错么?从我爸爸读小学的时候开始,这首诗它就是杜牧的啊!”

……

演播大厅里漫天而来皆是质疑的声音,此时如果换成其他人可能就慌了,但李亦儒安之若素。

不过他有些好奇,在前世,《清明》这首诗在学术界很有争议,很多学术大牛都认为基本上不是杜牧的作品,但也不是完全绝对的。

因为证伪这件事是极难的,首先年代久远,其次你无法让逝者开口。所以说在考据这件事上,基本没有绝对的事情,只能说以现有资料来分析,推算某件事情正确与否的概率问题。

关于《清明》这首诗的争议,在前世对于从事专研古诗词工作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看眼下的场景,好像在场的选手中也大部分人并不知晓。

十六强选手中,有五位是古代文学这方面的高材生,这其中除了董劲夫外,剩余四位都是懵逼的状态。

或许,这一世的学者,把精力放在考据上的人相对很少?

李亦儒正在思考的时候,导师王玉春突然提起了话筒:“李亦儒,杜牧的这首《清明》妇孺皆知,每一个小学生都会背诵,在学术界,我们也没听说过《清明》这首诗的争议,怎么你却偏偏认为不是杜牧的作品呢?”

李亦儒一看到王玉春就郁闷,上期节目结束之后,在和枫林晚的交流中,李亦儒才知道自己被耍了。

上期节目李亦儒和王玉春争辩“山无棱”的问题,二人各持己见,当他辩赢王玉春的时候,王玉春来了一句“果然是没考住啊”才结束了争辩。

李亦儒当时“恍然大悟”,原来人家导师在通过争辩的方式引导考核自己。要不是欧阳和枫林晚他们一席话,他断然不会知晓那很可能又是王玉春的套路。王玉春这人,如果她发现自己的言论错误了,总会以类似于这种方式来为自己开脱,她是一定要竭力维持自己的学者形象的。

前一秒还觉得这位导师不错的李亦儒,下一秒就觉得她好虚伪啊,跟自己碰到的很多专家学者一个样!

哪有这么办事儿的,争辩不过发现自己错了就大方承认呗,结果不承认玩套路,咋的,把他李亦儒当猴耍呢啊?

李亦儒他啥时候吃过亏啊,尤其是这种暗亏!明明认认真真跟你学术探讨,你讨论不过就说我其实在通过这种方式考核你,玩呢?

我是那种心胸大度……我是那种畏惧权威的人么?

不过李亦儒还是笑道:“我说《清明》并非杜牧作品,是有一定依据的。”

王玉春:“依据何来?”

“杜牧最早的文集是《樊川?集》,是由杜牧的外甥裴延翰编次的,但这个文集中并不见收录此诗。

晚唐过后,来到北宋,?概编《樊川别集》以及《樊川外集》中,也均?《清明》一诗。

《清明》这首诗现在可以查到的最早的出处,出自于南宋孝宗时期编撰的类书《锦绣万花?》。该书《后集》下录有《清明》,?注‘出唐诗’,但既未署杜牧名,也?‘清明’题名。

这是距杜牧逝世336年后,《清明》这首无署名无题名的诗首次出现在现今可查的资料中。

大家明白这个概念么?”

现场观众窃窃私语:

“按照李亦儒这意思,《清明》这首诗出现在南宋的时候,是没有作者的无名诗,当时也没人认为是杜牧的作品?”

“336年哦,如果这首诗一直在流传,如果是杜牧的早就天下皆知了啊,怎么可能籍籍无名?那就应该是未知名作者写的啊。”

“还有一种可能,这首诗难道是杜牧逝世336年后重现天日的?杜牧诗作正常的流通是不可能这么低调的,除非埋在地底下被人考古出来了,或者藏在老宅的墙体夹层里,后人偶尔拿出来一看,嘿,《清明》!”

“不,拿出来一看,嘿,《四十二章经》!”

“草,还特么《葵花宝典》呢!”

“你要真拿出来《葵花宝典》,也就无缘前面的那个动词了。”

……

李亦儒这时候道:“有观众觉得这一定是后世出土的,但后世出土为什么不署名杜牧呢,而且也不存在后世出土的问题。

在现在可查的资料中,这首诗真正以杜牧署名《清明》题名出现,是出自于南宋刘克庄的《分?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

清康熙时期敕编的大名鼎鼎的《全唐诗》,其中收录了杜牧很多诗篇,却不收录影响很?的《清明》,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清明》的名气不够大么?但《清明》在宋后已有广泛影响了,如果真是杜牧作品,不可能不收录书中,这说明清?已认为《清明》作者?杜牧。”

王玉春皱皱眉:“你忽略了一点,清朝时期,‘清明’二字是要避讳的,所以我觉得《全唐诗》不收录这首也有道理。”

观众纷纷点头:

“对啊,毕竟wén字yù啊,一定要避讳的啊!”

“还是导师厉害,一针见血!”

“有道理,导师说得有道理啊!”

……

李亦儒笑了:“

才过清明上巳天,莺喉渐老柳飞绵。清朝诗人所作。

杏花细雨清明节,追思往事魂将绝。清朝诗人所作。

依依杨柳近清明,禁火初烟雨乍晴。清朝诗人所作。

……”

王玉春被噎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李亦儒继续道:“梳理整个脉络可知,这首诗称为杜牧的作品证据不足,单凭300多年后的刘克庄‘钦点’,是不足以盖棺定论的,况且刘克庄著作中错误繁杂,不再累述。

所以说,在极大概率上,《清明》是伪作无疑。”

王玉春作为著名女作家,虽然国学根基一般,但非常机敏,当看到李亦儒条理分明引经据典,而且心绪平和娓娓道来时,她便知道即便李亦儒说错了,那李亦儒在《清明》这首诗的了解上,也一定远强于自己。

于是她突然换上了一副笑脸,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欣慰地道:“嗯,我心甚喜啊,亦儒虽然年纪小,但能有这番见识已实属不易了,就像虞老说的,我们在你这个年龄,是比不上你的!”

虞若云低着头撇撇嘴,心道这婆娘真特么虚伪!

但王玉春的虚伪大众是看不出来的,只有那些跟她很熟的人,一起经历的事情多了就慢慢感悟出来了。

就像某些名人,你第一次见的时候都有高山仰止的感觉,但接触多了……特么的!

聪明如李亦儒,如果没人告诉他的话,他也不认为王玉春有什么问题,毕竟接触太少了。

此时台下的董劲夫,他嘴角都要撇到耳丫去了,满脸的嫌恶,毕竟他是四界元老,这里的一切他都太熟悉了。

王玉春特别和蔼可亲地问道:“那我再考考你,那你觉得,《清明》这首诗的作者究竟是谁呢?”

“这个不好说啊,有可能是许浑,这位诗人也是晚唐的,和杜牧的时代有重叠,他比杜牧大12岁,他的诗和杜牧有风格接近的地方,而且呢,后人在编辑杜牧诗集的时候,把不少许浑的诗误编了进去。

许浑可能大家并不了解,也是个非常有才华的诗人,有一个诗句大家一定听过,起码听过后半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句便出自于许浑的诗作。

当然了,也有学者认为《清明》可能是北宋诗人宋祁的作品,那么如此一来,《清明》就成为宋诗了。

至于这首《清明》的作者究竟是谁,以暂时的资料来看无法定论,不过出自于杜牧的概率很小!”

王玉春见虞若云满面的欣赏赞同之色彩,于是她带头鼓掌:“太棒了,年轻人有这水平实属不易啊!”

现场观众掌声四起,他们也不知道李亦儒说的对不对,但见导师都鼓掌了,那李亦儒就是对的,于是也跟着起哄鼓掌!

“厉害啊,人家这才是学识,这才是文化啊。”

“我之前只以为李亦儒是背诗机器,只以为他只会背诗呢!原来早融会贯通了。”

“王玉春都说年轻的时候不如李亦儒了,那李亦儒学识水平再进步进步,以后是有希望超过王玉春的啊!”

台下记者疯狂摁动快门,这又是一条爆炸新闻啊,国学天才评判《清明》作者并非杜牧,这样的新闻注定是刷屏般的存在啊!

掌声停歇,柳依依笑道:“你还知道哪些诗词中的伪作呢?”

“那简直太多了!数十万首诗词中,伪作不计其数,比如张旭的《桃花源》。”

……

“再比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这首伪作……”

……

“再比如伪作……”

……

李亦儒突然清了清嗓子:“我觉得我们该继续录制节目了,所以,我有一首诗要格外强调一下,关于《将进酒》这首诗——”李亦儒说到这突然顿了顿。

就在全场惊讶无比的一瞬间,李亦儒突然望向了王玉春。

见李亦儒目光过来,王玉春也是暗自吃惊,她忙道:“李亦儒,来谈一谈这首伪作。”

“这不是伪作,这是我最喜欢的诗词之一。”

王玉春:“啊?”

李亦儒扭头望向众选手:“我在此把这首诗送给所有的选手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改天我宴请大家,咱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愿我们友谊长存!”

王玉春:“……”

“噗!”虞若云真没忍住,他隐隐觉得这小子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