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都市 > 相宝 > 第320章 宋代点茶

第320章 宋代点茶

霄淇湾码头,一辆黑色丰田“大轿”停下,车中陆续钻出来四人。

“长泽君,那位纳徳轩的少东家邀请我们来这边干什么?”田中信木下车后看看四周,没见到邀约他们的卢灿在。他心底对三天前的失利依然耿耿如怀,贾郑廷的藏品太优秀,让人不舍,因此话语中很自然的带出一丝情绪。

“田中老师,输了就是输了,即便是暗箱操作,我们也无法改变结果,再想这件事,徒增烦恼。与其这样,还不如沉下心来,结交一位前途无量的朋友。”长泽茂缓声说道,他的神色不变,让人看不透其心思。

“哈伊!长泽君教训的是!”长泽茂虽然较田中信木小五六岁,可田中信木在静嘉堂文库时,就以长泽瑞为师为主,而长泽茂本人继承长泽家主后,又续聘他为长泽家的客卿,因此,长泽茂同样算是他的家主。

一艘拜泰姆运动型游艇缓缓靠上另一侧的码头,“嗨,长泽先生,这边!”

是卢灿,他正站在游艇的后甲板,对长泽茂一行挥手。

“感谢卢先生的盛情招待!”长泽茂从游艇后舷梯上船,立即对卢灿鞠躬。

“嗯~别这么客气,长泽先生直接称呼我维文就行,朋友都是这么叫的。”卢灿笑容满面,摇摇他的手臂,热忱的招呼道,“难道我当不得长泽君的朋友?”

长泽茂哈哈一笑,“那……就不客气了?”

“维文君,今天是去海钓?”长泽茂原想着对方请自己一行人,没料到卢灿竟然安排游艇,一时摸不透对方的安排。

“海钓?不!”卢灿摇头,笑着回答,“长泽君应该知道,前段时间,我瞎胡闹,在香江弄了一家瓷器厂吧。今天,我请您还有三位,一起去看看。久闻东瀛制瓷技术厉害,还希望您不吝赐教啊。”

“真是荣幸!”长泽茂哈哈一乐,将心底的鄙夷按捺下去。

卢灿烧制瓷器,他自然也打听到,可还真的没放在心上——香江能烧制瓷器?扯呢!

一行人,往前甲板走去。

路过舱室时,一位唐装年轻女子双手贴腹,微微躬身,正是温碧璃。

“阿璃,茶具准备好了吧?稍后看你的啰!”卢灿对温碧璃挤挤眼,旋即回头对长泽茂介绍,“这是我们润馨瓷厂有名的美女茶艺师,一手宋代‘点茶’技艺,出神入化,稍后长泽君给点评一二?”

他的这番话,说得温碧璃双颊绯红。

美女当得起!茶艺师?呵呵……

温碧璃的点茶,还是卢灿自己瞎琢磨后教给她的,拢共不超过两个月。不过她很勤奋,经常练习,现在已经似模似样,很有范儿。

“宋代点茶?”长泽茂惊愕的长大嘴巴,不敢相信。

“真是宋代点茶技艺?”这次,长泽茂身后的田中信木忍不住插话了。很快他也意识到这话问得有些唐突,连忙施礼,“抱歉,我并非怀疑,而是……震撼!”

长泽茂连忙圆场,“这位是长泽家的长老,田中信木老师。”

卢灿摆摆手,“有疑惑很正常,稍后田中老师,多指点指点。”

这些东瀛人为何如此吃惊?

嘿嘿,宋代点茶,是东瀛茶道的师祖,也就是说东瀛茶道就是依照宋代点茶技艺的衍生变化而来的。

东瀛茶道的系统化,离不开三个和尚:荣西、村田珠光、千利休。

南宋末年,东瀛茶道的鼻祖荣西和尚,两次来到中原参禅,并将彭州高僧圆悟禅师的《碧岩录》,以及“茶禅一味”禅宗茶道带回国,于1191年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成为东瀛佛教临济宗和东瀛茶道的开山祖师。

村田珠光是著名的一休和尚弟子,他最大的贡献,是将东瀛的禅宗茶道、书院茶道、门茶(世家茶道)等融合为一体,形成独特风格的东瀛茶道。

以上两人的贡献都属于传说,有史记载的东瀛茶道师祖,为千利休。此人为丰臣秀吉身边的茶僧,他以一人之力,将东瀛茶道普及化,全面盛行开来。

东瀛茶道的核心为禅茶,讲究“茶禅一味”。

“茶”泛指茶文化,“禅”是“禅那”的略称,意为静虑、修心。

“一味”之说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共通之处。

这个共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所谓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盘境界。

说来说去,一句话,东瀛茶道源自宋代的“点茶”。

…………

前甲板的顶棚升起,一行人围坐在长案边,静静欣赏温碧璃烹茶。

佳人如玉,盛装似锦,不说品茶,单是欣赏已经让人心旷神怡。

卢灿为了今天镇住长泽茂,确实花了很大的心思——没办法,想要扩大润馨瓷器的影响力,此时,离不开东瀛市场。

温碧璃用竹夹,从瓷罐中夹出一块龙团凤饼。这种龙团茶,还是卢灿上次瓷厂开窑时,托郑光荣的大哥,从内陆弄来的,一共也就只有两罐。

每块龙团凤饼为一钱五,刚好一壶。

宋代点茶,用无烟炭炉。温碧璃将这块龙团凤饼放在炭火上,翻面炙烤两分钟,略带点点焦黄,将其放入瓷臼中。

天青色瓷臼,乳白色捣杵,还有今天一应茶具,都是润馨瓷厂自己的产品。可惜,这几人目前还没注意到。

炭火烤茶饼,会使得茶汤的香味浓郁,但切切不可烤焦,非常考验点茶功底。

她另一只手很自然的将身边装满清水的一张打银壶,放置在炭炉上。

这时,她才开始捣茶,也就是碾茶。

卢灿在旁边帮衬,六人面前的茶盏,用清水涮后,放在另一尊炭火上烤干,这是宋代点茶中的烘盏。这六只茶盏,全是润馨瓷器出产的仿龙泉窑的天青盏。

可惜,他们依旧没有注意到这些,各个正襟危坐,认真的欣赏温碧璃的碾茶。

等卢灿将六只茶碗烘干,那边温碧璃的碾茶已经差不多。他又从长案一侧拿过罗筛及瓷盘,放在温碧璃的面前,准备筛茶。

温碧璃将瓷臼中的碎茶倒在罗筛上,双臂轻轻抖动,颗粒橙黄的茶末,如丝般落在青花盘上,约有一钱茶末。

银壶咕噜,水刚好烧开。

此刻,进入宋代点茶工艺的关键——候汤、击拂。

温碧璃用木平铲,将瓷盘中的茶末盛起,倒在一旁的茶壶中,然后拎银壶,注水。

沸水浸润碎茶后,停止注水,用一根青色瓷棒搅拌,待水茶混合均匀后,再度注水,至满。

宋代点茶,所用的是茶末,所以茶汤上色上香很快。

一股淡淡的烤茶香味,弥散在船头,经久不息。

此时可以注茶击拂了。

温碧璃又换工具,她拿在手中的是一种竹制茶具,名曰茶筅。单手执壶,往茶盏中注茶水,另一只手则不停的用茶筅击打茶水。随着茶水注入、茶筅的击打,茶盏中的香味瞬间变得浓郁,同时茶盏中升起一层细细的白沫。

细小的白沫,飘荡在茶碗上,并不沾黏碗壁。

这下,有人终于惊讶的咦了一声,是田中信木。

宋代最高级的饮茶艺术是“斗茶”,斗茶集中体现了宋人品茶的所有技艺。斗茶又称茗战,对用料、器具及烹试方法都有严格的要求,以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盏的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没有细沫的痕迹来衡量斗茶的效果。

为什么东瀛人追捧耀州瓷,其次为吉州窑,再次为龙泉,就是因为这三家窑口中精品茶盏,在东瀛茶道中,有着不沾沫(又称不咬盏)的特色,因此为尊。

润馨瓷厂仿制的龙泉青瓷,虽然达不到“过水无痕”的斗茶茶盏的最高境界,但不沾水沫还是能实现的。

田中信木精于瓷道鉴定,同样精于茶道,刚才他被温碧璃一套花哨的点茶技艺弄得有点懵,看得心旷神怡,忽略眼前的茶盏。

现在,他终于注意到面前的瓷盏,似乎也不是凡品——不沾水沫,对瓷器的釉面要求非常高,在东瀛,也仅有几家瓷器工厂可以实现。

顾不得失礼,他双手捧起自己面前茶盏。

这茶盏,有轻微的压手感,表面青釉有很强的玻璃质感,温润,淡淡的青色,雅致素净。他将茶盏倾覆过来,底足为白地圈足,可见瓷坯,细密柔润。再度屈指轻弹茶盏壁,叮的声音绵长清脆。瓷器有铃声,质地很平均且稳定。

再看看碗底,篆书“馨”字圆款。

心头大震,这是润馨瓷器自己的产品?他们的水平这么高?

刚好此时温碧璃斟茶来到他的面前,他只得忍住心中疑惑,放下茶盏,低头,恭敬的感谢茶艺师的奉献。

卢灿将他的表现尽收眼底,心中大畅,“来来来!大家一起尝尝我们的美女茶艺师手艺!”

“感谢维文的盛意,感谢温小姐的精彩演绎!”

长泽茂同样精于茶道,刚才温碧璃的一套手艺,他能看懂其中的妙处。不停的将她演绎的宋代点茶,与东瀛茶道比较,竟然发现,两者在茶艺流程上,有着很大的异曲同工之妙。

嘿嘿,卢灿的这套宋代点茶,来自于后世武夷山茶道大师陈建华。而陈建华大师花费二十年经历,参考东瀛茶道的技艺特点,同时又翻阅无数文本记载,终于恢复宋代点茶工艺。

既然参考东瀛茶道,那两者必然有很多共通之处。

一盏三口,一口浓香二口甘,三口回味意绵长!

长泽茂意犹未尽,看了看茶壶,可温碧璃没有再度斟茶的意思了。

没了?没了!

宋代点茶,只有头汤,没有二茶三茶之说。等大家喝完这盏茶之后,温碧璃开始收拾茶桌。(宋代点茶技艺,我曾经品味过一次,太震撼,至今回味)

辛苦半天,每人一茶盏,喝完后,走人!

“太精彩了!”长泽茂合掌长叹!

田中信木却站起来,对卢灿一躬身,继而又对准备离开的温碧璃鞠躬,“请问,我能欣赏这套瓷器吗?”

嘿嘿,主动上钩啊!

卢灿辛辛苦苦准备一套,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虽然有自信,去瓷厂后依旧能让他们合作,但没有这种效果震撼,不是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