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回到清朝当皇上 > 第三十一章 黄鹄号小火轮

第三十一章 黄鹄号小火轮

“皇上,大喜啊,徐寿他们造出火轮船了!”韩来玉边跑边喊。

“真的?太好了,朕要去亲自看看!来人,起驾!”

来到徐寿等人的设计处,这才看到这个以手工劳动为主建造成功的中国第一艘机动轮船,好啊!徐寿等人在旁边也是十分的兴奋。

“来,徐寿,给朕讲讲,这个火轮船,能跑多快!”

极其兴奋的徐寿也是安奈不住心里的高兴。马上说了起来。

“皇上,这艘船是我们自己手工制作的。这艘轮船所用材料除了“用于主轴、锅炉及汽缸配件之铁”购自外洋,其它一切器材,包括“雌雄螺旋、螺丝钉、活塞、气压计等,均由徐氏父子之亲自监制,并无外洋模型及外人之助。”徐寿说的十分的自豪,什么都没有,仅仅凭着几本书,和在外国轮船上的一些参观就能造出一个小火轮船,这真的是十分了不起。

“只是,这个轮船还没有下水试航,所以至于速度,现在还不知道。不过这艘轮船的造价白银八千两,却花费了不少银两。”徐寿等对于银两自没什么概念,只是一心要把这个轮船造出来,现在造出来,算了一下造价却是不低。

“花费点银子,没什么,这样吧,朕就亲自来试一试这个轮船,把船下到海河里,我看这个船长也不过长几十尺,到也可以承受!”有了这个试验品,以后就可以不断改进,并造出更大更好的轮船,有了船就可以组建自己的海军了。

“皇上,这艘船蒸汽机为双联卧式蒸汽机复机,单式汽缸,倾斜装置,汽缸直径1华尺,长尺;锅炉为苏格兰式回烟烟管汽锅,长11尺,直径尺6寸;锅炉管49条,长8尺,直径寸;主轴长14尺,直径.4寸。船舱在主轴后面,机器都集中在船的前半部。整个船体重达5吨左右,是在是一个庞然大物。”

看着这艘在后世并不算大的轮船,现在的心里也是十分的自豪,有了这样的轮船,也算是为国争光了。

按照命令,立刻用人把这艘船下放到水里,由于自重太大一般的河流并不能承受,只好把他托运的天津海河。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起自天津金钢桥,到大沽口入渤海湾,故又称沽河。是一个比较大的河流,承载这个后世17米长的轮船,也不是什么问题。现在主要是测试他的航行能力。

沿着北运河等河流,又征调一些沿河民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这个大家伙,拖到了海河,站在船上不由得豪情顿生。

“我一定要在建造更大的船,建造世界一流的海军!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想着心里的话,听到,皇上,现在可以开动了。

“好,开船,”早有船工在锅炉旁,往里面填煤,黄鹄号那高大粗壮的烟囱,呼呼的冒着黑云,黄鹄号开始启动,并向大沽口驶去,一路上由于是顺水,这船速达极快,而徐寿等人也忙着测试各种数据。

不知过了多时,终于这船到了入海口。徐寿急忙命人停船,并向咸丰汇报情况。

“皇上,经过测试这船的行驶速度大概在时速约8里,比那些传统的船快了不少。”看着徐寿等的眼睛,我十分欣慰。

“好了,回航,刚才是顺水,现在回去是逆水,不知道这船有什么速度。”

“是,皇上,臣还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徐寿虽是一个技术员,不过现在年纪不小,也是老于世故。

“徐爱卿,有什么都可以说。”对于徐寿这种技术型人才,我实在是喜欢的很。

“皇上,北京虽然广大,可是测试轮船颇为不便,没有大的河流,即便一些河流,测试一些小船还是可以,但是要测试大船,却万万不行,所以臣以为,应该将这船厂设在,大江大河的边上,这样也方便些。”徐寿说完等着我的回话。

“不错,是这样,你们把这个船厂,就设在天津的大沽口的岸边上,这样我们的船不是用了在内河航行的,而是要建造一些大船,在这广阔的大海上航行。所以我要你们造的是大海上用的大船,不过这种小船,虽然现在也造出来了,你们还要不断改进,建造更大的船。一切应用之物,可以找恭亲王。”

“谢皇上!”徐寿也不顾在船上,连忙行礼。

“哎,起来,起来,你我君臣之间不需要这样,对了,这样的船,能否改成兵船?”兵船和民用船毕竟不一样,也不相同。

“皇上,这个没有问题,只要在上面安装船炮,并布置些江南的广州等地的水师人才即可使用。”听到徐寿这样讲,咸丰心里也有了底。

“好,这样,你们日夜赶工,建造十艘这样的船,并且要不断的改进使得船体更坚实坚固,现在是木质轮船,你们要在这木质外面附上一层铁甲,厚度在寸。还有,我希望你们能够想办法把船的自重降低。你们今年之内必须完成,需要多少人力,和银子都行。”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虽然派了徐寿的儿子徐建寅和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分别出使美国和欧洲,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要想培养自己的造船人才,就要让他们不停的建造,哪怕是建造这些小型的轮船,也能提高一下各自的意识。

“臣领旨!皇上,这船还没有命名,请皇上命名!”徐寿还是很会办事,不过既然自己早已知道这是历史的黄鹄号,不过比历史上早了几年下水,历史黄鹄号是在1865年下水,现在是1861年年底,可见自己对于历史还是有所改变,主要是现在徐寿等人的研究受到皇上的亲自监督,举全国之力来支持他们,自然这研究速度上了几个台阶,而且还租借了一艘外国商船供他们研究,自然比当年要快很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