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回到清朝当皇上 > 第五十章 李鸿章在上海

第五十章 李鸿章在上海

李鸿章虽是文人带兵,但他知道,这些遭上海人讥笑的地方,确实是淮军的短处,也是治军的大忌。于是他抓紧点滴时间,加强对淮军的训练,并低调向过问淮军的各界发表声明:“作为军队,关键不是看他们的服装和步伐,更主要的是看他们能否打仗,能否打胜仗!”李鸿章也坚信他的“大裤脚兵”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同时,李鸿章也不忘谆谆告诫自己的江淮子弟:“弄妈,都讲大爷们是土老,你们各位都要给我好好地搞!别给咱淮军丢面子哦。”他知道,江淮子弟把面子看得比天大,比生命还重要。

尤其李鸿章在京师帮着咸丰训练了几千的新编陆军,自以为很见过世面了,那些新编陆军从着装到装备和当时的西方军队已经没有什么两样,而且他们是大清朝唯一不蓄发的军队,全军上下都是一样,这让李鸿章羡慕的不得了。尤其是其装备的新式来复枪,和新式的西洋大炮。

看着寒碜的淮军,李鸿章自然想到自己曾经亲自筹措、但训练极好的大清新编陆军。他不仅对新编陆军的军营情况,以及编制了如指掌,还亲自穿训练过他们,虽然那些训练方法都是出自咸丰之手,自己不过是个跑腿的,但是却也获益不少。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尤其是大清新编陆军使用的炮,落地开花,其惊人的杀伤力绝不是“刀枪不入”之流能想象到的。

于是,李鸿章再自己可以率兵作战的同时,立即密告他的大哥—当时正在广州办理捐厘的李瀚章,不惜重金,以最快速度从香港购买了000条洋枪,将淮军的装备大大提高了一步。

坦诚地说,淮军是一支没来得及训练的军队,乡勇习气严重。对于在战斗中部分淮军首领表现出的匪气与痞气,李鸿章是不感到意外的,甚至睁一眼闭一眼。

正是因为这样,咸丰才没有让淮军入京师平乱,而是让他们马上赶往上海,这样不受军纪的军队平乱,无异于乱加乱。

李鸿章对淮军的痞气与匪气不仅不打压,反而还表现出欣赏的态度。像他手下的爱将刘铭传,先前不仅干着非法的贩盐经营,还杀过欺负他本族女眷的地痞。刘铭传的最初出名,据说也就是这起血光事件。在淮军初入上海滩、粮饷条件不太优裕的时候,手下官兵难免有一些毛手毛脚的小动作,对此,李鸿章说:“这些小错误不必过问;如果淮军纪律、品德等方面出现了大问题,弄妈,责任在我身上!”

这也是李鸿章可以命令这些悍将的原因,有个肯为自己背黑锅的上司,这么护犊子,底下的人自然卖命。

现在上海势力盘根错节,除了原来驻守上海的守备清兵外,还有京城来的京师八旗,尤其是醇亲王,现在是总督长江沿岸各省军政大帅。李鸿章一个二品的侍郎,自然不能和其抗衡,而且现在刘铭传等人也是二品,至少在品级上和自己平起平坐,虽然皇上下旨,自己任卫军第二师总督,可是这官品却没有往上升,好在刘铭传等人只能在自己手下,从军队来说,其还是要受自己节制。

现在摆在李鸿章面前的是,自己虽然是救援上海,可是上海的厘金收入却被京师八旗控制,那可是每个月六十万两的收入啊。加上上海士绅捐献的军饷,都被京师八旗控制,而且这些京师八旗已经全部换装为洋枪,不过他们的洋枪全部都放在库里,没人会用,也没有人愿意用,谁闲着没事操弄那劳什子,有时间不如溜溜鸟,斗斗蛐蛐,赌两把,甚至看戏,听说书,来了劲儿,自己也上去唱两嗓子,名为玩票。他们过着比京师更舒服的日子。对于打仗,从来没想过。前面有万绿营顶着,后面有英法联合舰队,自己不舒舒服服的玩,难道还真的去拼命不成。所以自从他们来了上海,没放过一枪,没出过操,也没上过阵,每天就是在上海城里玩。到处都可以看到提着鸟笼的八旗子弟,虽说前些日子,皇上要裁撤八旗,让他们恐慌了一段时间,可是后来不也没事了么,这江山还是咱旗人的江山不是。

李鸿章现在想的是怎么把上海的厘金收入收归自己管理,逐步对上海实施全面而有效的控制,硬从醇亲王手里夺,怕是不合适,自己也没那个胆子,可是上海是各孤岛,没有外援,自己的军队缺粮少银,买枪的钱还是自己大哥用广州厘金买的,总不能发军饷,也靠自己大哥从广州送银子过来吧。

当然,当时的上海在行政区划上隶属江苏。上海的局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有一个艰难的过程。李鸿章带领他的“大裤脚兵”刚到上海时,很快就跑到原来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大营,现在清军八旗护卫队,去探寻这支常胜军作战的奥秘。他们被全部抬旗,成了旗人,而且因为战力出众,被编为醇亲王的护卫队,等闲也难的有仗打。

细心的李鸿章发现,护卫队的特点,首先是进退都排着整齐的队列;第二,不论进攻还是防守,官兵都默不作声,只是快速地活动着手中的家伙,瞅准敌人,百步之外的对手会在枪响之后应声倒地,而洋枪队官兵自始至终一声不吭。

这个和大清新编陆军差不多,不过新编陆军并没有参加过什么大战,而这个护卫队,却是战绩出众,立有大功。

这给李鸿章的印象太深刻了。李鸿章深深感受到:大清军队的失败,就败在洋枪和火炮上,而不见得是人心。他把自己的这一发现立即写信告诉恩师曾国藩,称只要有了洋枪和轮船,一切敌人都不足为虑;称这就是中国古人说的“欲先工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利其器”就要有钱,于是上海的厘金之争,马上就要展开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