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1901铁血中华 > 第254章 山陕行动(二)

第254章 山陕行动(二)

各有各的原因,但没有一个人能想到,京城来的国防军,把朝廷欠的军饷给他们发了。

李石头不让这五百多人离开,分配完毕后,一旅政宣处的人来宣讲忠义军的光荣历史,军法处的人来宣讲军法,军官们简单做队列与战术训练指导。

明天,部队就要开拔到山西各处。

“……满清无道,祸国殃民!我等汉家儿郎,堂堂七尺之躯,怎可再受旗人压榨?

满清窃我神器,奴我同胞,甘做洋人走狗,放眼天下,何处不是哀鸿遍野?谁家不是妻离子散?哪个不是饥寒交迫?所以忠义军才起兵举义,推翻了清廷……”

十六师一旅二团三营,新上任的三连长阎锡山,和士兵们一起,听着三连的政治宣传员施凤阁演讲。

施凤阁先是大讲特讲忠义军抗击沙俄与日本,保家卫国的故事,讲林司令如何英明果敢,爱兵如子,东北如何分地,部队如何给官兵成家,然后讲满清如何无道等等等等。

听的三连新兵们热血沸腾,阎锡山听到分地和成家,都忍不住心里一动,如果忠义军这样搞法,那林司令的确称得上爱兵爱民如子了。

他看看施凤阁,感觉这人的口才太好了。

施凤阁也不是口才多么好,就是说顺嘴了,自从离京后,施凤阁等所有政治宣传员就开始了这个宣讲过程,他们的目标当然是北洋军士兵。

也不是这样的长篇大论,而是不断通过吃饭唠嗑,闲余时间聊天的方式灌输。

底层士兵都是农民出身,谁家里也不可能富裕,忠义军在东北给百姓分地,给士兵成家的事情,大家听了当然感兴趣,再说,忠义军抗击沙俄日本的事情,也令北洋军士兵钦佩。

当然有士兵听了后询问,以后会不会给他们也分地成家?政治宣传员们就说,林司令爱兵如子,将来极有可能啊。

一路行来,等来到山西,北洋军士兵对林司令,对忠义军已经充满了敬意、向往,“当然,现在没有忠义军了,大家都是国防军,都是兄弟一家人。”最后,政治宣传员们都如此说。

即使有北洋军军官心中疑虑,也说不出什么,这些政治宣传员讲的东北的事情都是真的,将来的事情,只是说也许。

再说,痛陈满清无道有错吗?老佛爷祸国殃民难得是假的吗?

这些政治宣传员的本职工作,是弥合忠义军北洋军的矛盾,教士兵们识字,战斗时候鼓舞士气,宣讲国防军抵御外侮的意义,这些都是必须的啊。

傍晚,三营长吴佩孚召集手下三个连长开会,部队明天开拔,目标是太原北边的忻州,“三连长,有问题没有?”吴佩孚问阎锡山道。

“营长,没问题。”

“好,我们北上忻州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剿匪,二是禁烟,土匪和烟土都是国家百姓之大害,剿匪是为了安民,禁烟也是为了安民护民。

剿匪就不用说了,禁烟时候,部队也必须做好战斗准备,甚至在禁烟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敌人可能武器更好,根据情报显示,那些大烟贩子的队伍,甚至配备了机枪。”吴佩孚道。

当晚,阎锡山躺在床上浮想联翩,一时不能入睡。他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父亲是五台县河边村小地主。十七岁那年,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两年后,被官费保送到日本留学,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两年前,阎锡山毕业回国,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一年前,山西巡抚陆钟琦举办留日归国士官生会试。

考试过后,阎锡山被分到定武营中任管带,他是聪明有大志的人,看出了满清日暮西山,虽然久闻忠义军和北洋军大名,却没想着去投奔,希望能在山西老家做出一番事业。

可是局势摧枯拉朽,朝廷说没就没了,忠义军与北洋军合并为国防军,来到了山西,今天,他加入其中,就凭国防军补发军饷一个举动,阎锡山就很佩服。

何况他看了国防军的装备,官兵士气,确实都是精兵,以前听说忠义军击败日军,今天一见,中国国防军和日军素质差不多,只是没看到那种非常出名的战车。

阎锡山浮想联翩时候,不远处的军营内,一旅长李石头,一旅政宣处长葛飞,军法处长沙海,与国防军第一情报部驻山西情报站站长杜龙,已经开了两个多小时的会。

将一切都商议完毕后,杜龙道,“各地都有情报人员接洽,土匪窝点,种植贩运鸦片的人的名单情况,我们都摸了个大概,部队一到就可以行动。”

“好,关于土匪,以及窝点金银粮米的处理,还有鸦片贩子的土地、金银的处理,就按照司令布置的方式来,后事工作主要依赖政宣处和军法处,”

李石头看看葛飞和沙海道,“你们要迅速果断地行动,分配时候必须公平,不能让人说三道四,分配时候,也必须有北洋的人在场。”

“旅长,如果他们拦阻呢?”政宣处长葛飞问道。

“我们将土地和金银分给贫苦百姓,他们凭什么拦阻?以什么借口拦阻?”

“如果他们说,等师长命令,或者以后的省长命令呢?这毕竟是民事工作。”军法处长沙海道。

“师长在玩女人,省长嘛,还没有到任,即使到任了,全省各地难道等他一个人的命令?大家都不做事了?只要我们公平分配,让他们看见,大家都是农民出身,谁能不理解?”

李石头说完,看看几个人道,“就这么做,迅速果断地做,如果段芝贵那狗屁东西放屁,我来跟他交涉,如果个别团长营长拦阻,我来下令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