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玄幻 > 龙门护卫 > 0226,走那条路

0226,走那条路

杨秀远,55岁,豫省人,早年服役于东南军区第20集团军58旅1团。然后荣获三等功十二次,二等功八次,一等功六次。是东南军区为数不多参加过一线战斗的少将级人物。现任20集团军参谋长,少将军衔。

许风无意间扫了一眼墙上的一份资料,很奇怪墙上怎么会贴一张这种东西。旁边是一大堆勋章和照片,很多照片都是黑白的,一看就知道年代很早了。

看到许风对照片和勋章感兴趣,一直绷着脸的杨秀远面露喜色,走到许风旁边,指着一张全是二十岁左右的集体照说道:“这个是我,这是你爸。当时我们都很年轻呀,就跟你现在差不多大。”

许风看到一个跟自己父亲很像的年轻人,再一看果然就是自己父亲。再看旁边的那个年轻人,正是身边这位将军的年轻版本。

少将军衔有多大,这个问题许风不太能解释清楚,因为连他自己都不太清楚。但是他只记得父亲说过一句话,杨秀远现在已经是跳过龙门的鲤鱼了。这个故事许风听过很多遍,所以对杨秀远的崇拜又多了几分。

杨秀远第一眼就很喜欢许风这孩子,跟他们年轻时候很像。做事情总喜欢刨根问底,不搞明白怎么都不会甘心。尤其是遇到没见过的东西,总想在第一时间弄清楚怎么回事。

一个中年妇女从厨房走了出来,身上充满了许风无比熟悉的气息。妈妈的味道,这是许风对这股熟悉气息的称谓。女人自然就是杨秀远的爱人,许风应该叫伯母或者大妈。

家里只有杨秀远和老伴李梅,许风算得上是稀客了。所以李梅做了四个菜,比平时多了两个。这在他们家来说已经算很好的了,平时杨秀远和李梅只炒一个菜,然后再弄个花生或者咸菜什么的。

以前的穷苦日子过惯了,杨秀远和李梅都是吃过很多苦的人,心地善良的他们从不铺张浪费。都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杨秀远和老伴李梅每年还会去两趟西部山区。去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送一点儿爱心,陪他们一起玩耍,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

对于做公益这方面,杨秀远跟别人不太一样。一般做公益的人大体分为三种,一种只捐东西,其他什么都不管。一种只捐钱,后续什么都不过问。还有一种是钱和东西都捐,而且还会去山区做义工或者一对一帮扶。

杨秀远不属于这三种,他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人群。这类人群现在也不在少数,他们总会抽出时间去最贫穷的地区。然后带那些孩子去外面的时间,完成他们一个怀着几个愿望。不是毫无保留的帮助,而是有选择性的激起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这就好比渔夫的故事,总希望让孩子过得很好,每次都把钓来的鱼给孩子。最后渔夫累死了不说,死后孩子也活不了多久。但是渔夫只给孩子提供仅有的鱼,然后交给孩子钓鱼的方法。那样渔夫会活的很轻松,他的孩子也能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杨秀远不要做那个只给孩子鱼吃的渔夫,所以他选择做那个教孩子们怎么钓鱼的渔夫。让孩子们尝到实现愿望的甜头,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所以他们才会努力向上,好好学习用知识来强大自己。

吃完饭李梅去厨房洗碗,许风被杨秀远叫进了书房。书桌上摆放着下了一半的象棋,杨秀远提议来两盘,许风笑着答应下来。

重新开始不如继续战斗,所以他们俩很有默契的开始了那场下了一半的棋局。该许风走了,红字在棋局中占了下成,看似已经有了败军之迹。杨秀远下棋很慢,几乎每走一步都要思考上一两分钟。

幸好许风也有这份耐心,下棋的速度跟杨秀远一样。杨秀远一边下棋,一边打量着许风,忍不住点了点头。对于许风这孩子他是打心里喜欢,要不是因为碍于许勤的面子,他真想收许风做义子。

这不是杨秀远现在才有的想法,只不过以前有这个想法,纯粹是因为他跟许勤的战友情谊,还有就是他自身的情况。

杨秀远有两个女儿,却没能有个传宗接代的男丁。虽然他并不重男轻女,但是骨子里还是有那么点念想。当初这事也跟许勤说过,许勤当时开玩笑的说,等到以后他有儿子了分给杨秀远一个。

许勤后来确实有了儿子,只可惜没过多久就失踪了。任凭许勤找遍整座县城也没有踪迹,最后又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这些事许风不知道,回来后许勤也没跟许风提过。毕竟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谁也不想再去揭那道伤疤。

下到第二盘的时候,李梅走进了书房,坐在许风旁边,给他们爷俩拨了两个橘子。杨秀远很自然的张开嘴,李梅却把手里剥好的橘子塞进了许风嘴里。引来杨秀远的一阵叹息,最后是许风和李梅的笑声。

多么温馨的场景,像是一家三口的幸福时光。严父慈母懂事的儿子,这或许是最能体现出此情此景的描述了。

下完第三盘,杨秀远靠在椅子上,若有所思的看着不动声色的许风。他真是小看了老战友许勤这个儿子了,看上去老老实实的,却下着一手好棋。

第一盘平局,这倒是让杨秀远没有在意。毕竟他确实留有余地,长辈跟晚辈下棋不用那么较真。第二局还是平局,但是这次杨秀远用了七分力,他只是想试探一下许风的实力。第三局十分力,最后也只是险胜。

综合起来,杨秀远得出一个结论。许风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是在进行最基本的原始积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下,靠自己的双手打拼。不缺机会不缺毅力,缺的紧紧只是时间而已。相信用不了多久,他这位身在东南的大伯,就能听到许风在青阳混的风生水起的消息了。

许风最喜欢听故事,杨秀远也不吝啬。把他和许勤一起当兵的那点事都讲了一遍,还有一些他们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事情。一向不苟言笑的杨秀远,破天荒的露出很多次笑脸。别说是跟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李梅,就连一起长大的许勤都没见过几次。

当年部队有指标上调,会去一些比较苦的地方。去那边待上几年,然后根据个人表现酌情调到其他地方。

那机会本来是许勤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勤最后没有去成。他们那批人里,还有好几个想去的苗子,最后都被淘汰掉了。原因是许勤想把机会留给杨秀远,那个比他早当了两年兵,却一直没有挪过地方的老兵。

杨秀远不负众望的离开了老家,去了很远的西边。在那里一待就是五年,同一期去那边的士兵里面,有很多中途找了关系离开了。还有一部分受不了那个苦,最后选择的转业。杨秀远也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是许勤的一封信让他彻底改变了观念。

五年在荒郊野外的生存实践,让杨秀远练就了一身铜皮铁骨。最后等到要调离那里的时候,其实也就只剩下包括杨秀远在内的几个人了。

许风在杨家的第二天,杨秀远破天荒没有去部队办公,而是带着许风去了一趟东南市的垂钓场。在那里待了一整天,回来的时候提回不少新鲜活鱼。

晚上回到家后,李梅就发现了老头子杨秀远的不对劲。比平时话多了不少,而且还一个劲的介绍他那些收藏的老古董。杨秀远有两个女儿,女儿女婿对古董都不感兴趣,所以平时他也懒得跟他们废话。

但是许风不同,先不说许风对古董感不感兴趣。单凭对一件东西的把玩动作,杨秀远就断定这孩子是个行家。酒逢知己千杯少,话逢知己说一万句也不嫌多呀。

爷俩在书房里聊了一个多钟头,吃完饭又聊了两个多小时。在李梅的一阵催促声中,杨秀远这才依依不舍的回到了房间。许风倒也没有矫情,早年跟师傅学过这方面的东西,许风也是真的对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感兴趣。

第三天早上,李梅拉住准备出去跑步的许风,神秘兮兮的提醒许风,中午两个女儿和女婿要回来吃饭,让许风心里有个准备。

许风倒是被李梅的话给说楞了,不就是女儿和女婿回来吃顿饭嘛。至于弄得那么神秘兮兮么,而且还特意提醒许风要有心理准备,好像整的跟要上刑场似得。

许风也没在意李梅的话,晨练回来陪李梅去了趟菜市场,买了很多东西回来做饭。从十点一直忙到十一点半,前期的准备工作终于完成了。这时门铃响了,李梅让许风去开门。进来的是一对三十岁左右的夫妇。

第一眼看到他们俩的时候,许风心中不由一紧,本能的向后退了两步。门口的两位也被许风的举动给弄愣了,半天愣是没说话,呆呆的站在门口互相对视。

从后俩挤进来略显年轻的夫妇,看上去应该是杨秀远的二女儿。李梅走出厨房,给许风和两个女儿做了一下介绍。然后拉着两个女儿去厨房忙活饭菜了,两个女婿径直走进书房,并没有跟许风打招呼的意思。

饭桌上,李梅坐在杨秀远左侧,唯一一个外人的许风,此时却坐在杨秀远的右侧。那个位置一直由大女婿落座,今天却换成了他们谁都没见过的许风。

“今天叫你们回来,是因为你爸件事要宣布。”

按照以往的惯例,在杨秀远需要公布一项决定的时候,都会先由老伴李梅引路。打电话叫两个女儿女婿回来,然后先说一段开场白,让后杨秀远再切入正题。

“就一件事,你们要是有事,等我说完就可以走了。”杨秀远正色道:“我准备认小风为义子,今天这顿饭过后,他就是我杨秀远的儿子了,也是你们的弟弟。”

饭桌上的两对夫妇愣在当场,许风也是一脸的错愕。李梅脸上没有表情,杨秀远却似乎很满意女儿女婿们的反应,哈哈大笑道:“别这么吃惊,这也是为了完成你爸我小时候许下的愿望而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