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玄幻 > 无限追踪 > ◆第二十五章 一品武官◆

◆第二十五章 一品武官◆

第一人民医院的特护病房内,老陈、猪头、李金寿,正在就僵尸一事畅所欲言。

“一品武官”,老陈自信的说道。

“一品武官!你怎么知道?”关禄不以为然。

“这很简单,明清两代的文武百官,他们的官服有一种特殊的纹饰,那就是‘补子’,通过补服上面的图案,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区分他们的官阶大小。”老陈的话匣子打开了,有些眉飞色舞。

老陈孤单一人,没儿没女没老伴儿,平时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找个工作,还是博物馆守夜的活儿,对于一个孤独的老人来说,能够得到认可,能够得到关注是尤为重要的,当然他最需要的是与社会的接触,与他人的交流,今天他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学,他要给两个年轻人上上一课。

“‘补子’!就是官服上的方块儿吧?看清剧的时候倒是看过,每个官员身上都有一块,图案确实不同,可以代表官阶吗,是怎么区分的?”猪头顺嘴问道。

李金寿也抬起头,看着这一老一小两个僵尸。今天来了不少探病的人,李金寿不好热闹,随便找个地方大睡了一觉,尸毒在夜间发作,白天李金寿需要养精蓄锐,谁知这两个定时“炸弹”,晚上会不会爆炸。

“很好区分的!”老陈从两个年轻人的眼神中看到了探寻的目光,这令他很满足。

“哦?说说看!”关禄催促道。

“明清两代的‘补服’是延续蒙元时期的服饰,元朝的补服叫‘胸背’,那是一些方形的丝织图案,处于衣服的前胸及后背之处,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服饰文化被用来表示官阶的大小,一般文官绣珍禽,武官绣走兽。”老陈侃侃而谈。

“衣冠禽兽!”李金寿插嘴,言简意赅。

“衣冠禽兽?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如果衣服上能绣上凶禽猛兽,那至少说明这个人是个当官的,所以‘衣冠禽兽’这个词,最初的意思也不一定就是贬义!”老陈呲着牙笑了笑。

李金寿随时注意着两个人的表情变化,尤其是当两个人呲牙咧嘴,表情怪异的时候。

“以后艾狄再要克扣我的粮饷,我就夸她是‘衣冠禽兽’!哈哈,这是夸她有领导才能。”猪头发现了新大陆,暗自窃喜,自鸣得意。

“别忘了,还有个词叫‘禽兽不如’,如果将‘禽兽’理解为官阶品级,那么‘禽兽不如’岂不是指当不上官儿的普通老百姓,那它也不是贬义词,顶多算个中性词。猪头,你在电视台无官无职,说你‘禽兽不如’,一点儿也不过分吧!哈哈!”李金寿又拿猪头开涮。

“切!说着说着,怎么又说到我头上了,你和艾狄一个鼻孔出气,该死的小金,看老子变成僵尸后怎么收拾你!”关禄威胁到。

“那你就变成个僵尸试试,看我不打得你个满地找牙!”李金寿毫不畏惧。

“嗨!我变成僵尸后可是很厉害的,连大非都不是我的对手,要不是艾狄趁老子不备,偷袭我,嘿嘿,收拾大非,那就是个玩儿!”猪头洋洋得意。

“是吗,我怎么听说,大非是怕弄伤你,所以才手下留情!”李金寿回敬道。

“那是他给自己找台阶下。”猪头信誓旦旦。

“他给自己找台阶下!你认为我会相信你吗?有本事你就变成个僵尸试试,我可不像大非那样怜香惜玉,到时候真给你打成‘猪头’,你可别怪我!话说我还是很佩服你的,一头大象的量,我还以为你得睡上三天呢,没成想你不到半天就醒了,佩服哇佩服,你的皮还真不是一般的厚,神经也不是一般的迟钝!”李金寿双手握拳,关节处发出一声声脆响,脸上的笑容充满着威胁的味道。

“老陈,刚才你说到哪儿了,被这该死的小金一搅和,连你说到哪儿,都忘了,真是!”关禄岔开了话题,明显对李金寿的武力有些忌惮。

“对,还是消消停停的聊天比较好,即长知识又免得挨揍!”李金寿嘲弄道,猪头则假装没听见,自顾自的找老陈唠嗑。

“哦,刚才说到‘补子’所对应的官位品级了!”老陈倒是没有忘记刚才的话题。

“哦,那你就继续吧,你是怎么判断那个僵尸是个一品武官的?”猪头问道。

“满清入关,入主中原,要实现以满治汉的策略,首要的问题就是统一满汉之间的文化,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民,满清的领导者知道,摒弃沿袭几千年的汉族文化,将意味着天下大乱,唯一的方法就是以汉治汉,沿用汉族的礼仪,汉族的文化,从朝服上讲,满人沿用了明朝的‘补服’!仍以‘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体现为官的思想。”老陈顿了顿。

“哦,僵尸身上绣的是走兽,所以你认为僵尸是个武官,那你又怎么判定他是个一品武官的呢?”猪头追问。

“这个就更好判断了,清朝官衣补服通常是: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大雁;武官则是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老陈微笑着看着两个年轻人。

“‘彪’这个词,通常我是用来形容猪头的!”李金寿笑了笑。(彪:在滨城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傻,或精神有病,是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

“那也是个六品的武官,以后你再用这个词说我,我可以认为你是在夸我,金寿,其实你也很‘彪’的,简直就是个彪子!”猪头回敬道。

“哈哈,六品武官!那好,以后我就不说你彪了,说你是六品武官,对了,老陈,你说的这些是真的,还是你瞎编的?”李金寿问道。

“有句俗语叫什么来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别看我老陈没上过大学,也不是什么博士后,不过你别忘了,我工作的地方可是博物馆,那里浓缩着世界五大洲的文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各方面的知识也不少,随便翻看一下明清的官服制式,就可一目了然了,那个僵尸是个朝廷重臣,一品大员,他的补子上绣的是‘麒麟’,绝对没错。”老陈语气坚定。

“一品武官!我看武功也就平平,跟咱们勉强打个平手,这清朝的武力确实不行,怪不得每战必败,总是让老外打得丢盔卸甲,就知道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猪头撇了撇嘴。

“武功高也没用,当时列强们用的可都是‘火器’,要我说清朝当时就是不注重军备建设。”每个男人都对军事感兴趣,李金寿也不例外。

“不注重军备建设,不会吧!当时中国可是有号称世界第二的海军,北洋舰队!”猪头反驳。

“那又怎么样,甲午一场海战还不是全军覆没!老陈,你见多识广,你倒说说看,清朝的军备到底如何?”李金寿将目标转向了老陈。

“这些问题恐怕只有回到当时的历史,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不过你要是参观博物馆的‘明清展厅’,你会得到一定的启发,在那里的五号陈列柜中,并排摆放着两把战刀。他们都来自中日的甲午海战,其中一把是大清士兵所用的腰刀,另一把则是日本军人所用的军刀,两把军刀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清代的腰刀薄薄的像个铁片儿,上面布满了铁锈,而那柄日本军刀却依旧寒气逼人,光滑如新。”老陈没有正面回答李金寿的提问,而是举了一个恰当的例子。

“要说日本的军刀,还不是效仿咱们中国的唐刀!”猪头愤愤的道。

“对,你说的没错,不过这个学生青出于蓝,他在很多地方超过了那个年迈的老师,再有,中国讲究‘好钢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说只在刀刃上进行包钢的处理,而日本的战刀,则是通体包钢,这样的刀,不但坚硬而且锋利。在中国,这样的一柄宝刀,恐怕只有将军才会用到,而在日本,他们将这样的武器武装到了普通的士兵,这就是中国战败的原因。”老陈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他们为那场战争还真是不遗余力!”猪头感慨。

“对,他们值得!老陈,你认为那个一品武官从哪儿来?”李金寿的话题又回到了僵尸的身上。

“这个?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他可能来自任何地方,只是通过滨城的码头‘出口’!”老陈说道。

“对,有可能来自任何地方,但就是不可能来自滨城!”猪头说道。

“为什么?”李金寿问道。

“因为滨城以前只是个小渔村,当朝一品!与这里太不相称!”猪头对滨城的了解比李金寿要深。

“那倒不一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看滨城一百年前只是一个小渔村,不过据说这里风水绝佳!”老陈神秘的道。

“风水绝佳!什么风水?”猪头问道。

“墓葬的风水!埋人的风水!传说在滨城有一座大墓,他的位置就在城郊的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