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穿越到刘辩的三国 > 61盗墓取财

61盗墓取财

陈琳活了三十多年,久在官场,自然看得出是自己画蛇添足惹得陈宫不满,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弥补,只好愣在那里。萧延嗣也不担心陈宫对自己的不好印象,比起刚来的时候陈宫面对自己的那种扑克脸,这种还印象也许是他对自己改观的开始。如今他把自己当做了董卓的狗腿子,那自己正好可以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萧延嗣坚信自己的后招定能将陈宫成功招揽。

听陈宫这样说,明知道他是在乱找借口推脱不来协助自己,却不愿就这样跟陈宫失之交臂,当即解释道:“你陈公台妄为豫州名士,岂不闻勾践卧薪尝胆之事。”

看到陈宫还想反驳自己,萧延嗣又从怀里掏出了刘辩写个自己的密旨,上面着实敕封了自己为豫州刺史一职。当陈宫看到有刘辩新手书写的圣旨也是诧异,拿过来验证了几遍,得知这份圣旨确实无疑之后,眉头紧锁。过了一会儿,问道:“陛下是否已经安然脱困,已潜逃出京?”

陈宫这时的语气已经变得激动和兴奋,倒是没有了之前的生冷,他的确智力不俗。在经过自己思考之后,就知道了萧延嗣和刘辩两人计划了不少,看来刘辩不是一位奇男子。在洛阳城里如此复杂的局面下还将自己死党给弄到地方上做了大员,看来他自己这时候也安全出逃了吧。

“陛下不是出逃,而是将计就计利用董卓废帝之举安全撤离了牢笼之地。而我和萧刺史就是明面上离开洛阳,以图起兵再讨****!”陈琳这时候抓住了机会把事情说了出来,毕竟萧延嗣是军阀头子,要让陈宫信服困难很大。“驸马爷始终是陛下死忠,随我们同行的还有陛下皇姐万年公主刘燕和平阳公主刘陵均在军营里面,公台可以亲自去问问公主,我们所说非虚!”

陈宫不是傻瓜,萧延嗣能够来招揽自己,那他们所说的就不是假话,而他自己面对朝廷山河日下的均势无能为力,寄望一名能够兴复汉室的皇族子弟出现,今天刘辩能够策划出如此精密周详的越狱计划,足以见得这位素未谋面的大汉太子是如何了得。

“要我投效萧大人也行,但必须满足我个条件。一者,吾与驸马爷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萧驸马;二者,萧驸马今生定当以匡扶汉室为己任,非有陛下对你不公者,皆不许叛变;三者,我只是暂时为你幕僚,今后陛下如有需要,不论千山万水,我都定当亲赴陛下身边为其效忠。”

萧延嗣心里不仅腹诽,呵。你陈公台也学起了关羽玩起了土城约三事,降汉不降曹的把戏。算你有种,辛好本驸马也不是曹孟德那宁让天下人负我的枭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好不容易穿越到汉朝来,身边有了一个美娇娘,那里有心思去一个诸侯,整天劳心劳力的处理政务。我还是老老实实的为小辫子打工算了吧。

萧延嗣心里的话当然不会表达出来,假装沉思了许久,回答道:“公台请容我想一想,你说的这三条我都没有意见,我萧延嗣早在洛阳的时候就明誓此生以兴福大汉为己任,助陛下再行光武之志,扫平离乱。没有叛变一说,就算敌人刀斧加身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既然驸马爷都在自己面前指天发誓了,他陈公台也不好再矫情,当场跪拜,向西魁首,认了刘辩为主。而萧延嗣也顺水推舟,以刘辩的语气认命了陈宫为豫州鲁郡太守。

萧延嗣秉持顺手牵羊,对于屯田专家任峻很是关注,便开口邀请任峻任伯达:“伯达,我准备在豫州大兴屯田,可惜麾下甚少通晓农事之才,不若伯达前来助我,任职为典农中郎将,都督所有军屯民屯之事。”

任峻出身于中牟大族,整个宗族的人加起来近千人,在中牟数百年已经根深蒂固,自己做为族中偏支,要在族人当中有重大话语权,自然是愿意远随萧延嗣到豫州开创一番事业。又加上他对刘辩这位皇帝认同感很深,于是他决定和陈宫统一口径:“我愿跟随驸马爷前去,只是还要先和家族长老知会一声,我任伯达必定前去为王爷效力。”

萧延嗣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你切莫食言而肥,我会在这县城暂住些日子。你说得出,做得到。必须到我麾下听任,不然休怪我刀下无情。”任峻淡淡一笑:“驸马爷小看我二人了,我与陈君皆信诺之人,立下今日之诺虽然唐突,但我二人必以性命成全之。”

得了两位大才,萧延嗣高兴之余准备宴请他们。可是陈宫却以要事为重劝勉了萧延嗣,萧延嗣也不是气量狭小之人,知道现在中牟县还在董卓军队范围之内,容不得自己大意,只好带上陈琳离开县衙,往军营方向进发。

陈宫和任峻没有让萧延嗣失望,在花费了一天功夫之后,两人在处理完县衙事物后,就带上家人进入了萧延嗣的大军里面。作为东道主的萧延嗣也是带上了陈琳为他们开了一次小的家宴,就准备启程离开中牟县。临走之时陈宫建议萧延嗣不要放弃中牟县的掌控,还留下了自己的好友李松继任县令。

陈宫也解释了自己将职位留给李松的理由,其中第一条就是李松在洛阳中央政府里面有后台,家族实力不俗;而是李松是十足的保皇党,拥护刘辩为正统的世家;三就是李松也是西凉人士,与董卓军事集团里面的高层人士交情颇深。这些条件都是能够让萧延嗣保障对中牟县掌控的条件。

萧延嗣一路以来为了凑错军费和扫清障碍,不断地指挥属下的两万大军清剿司隶州和豫州境内的流寇和黄巾军余孽。通过战争还锻炼了他的嫡系部队,也从中获利匪浅,解决了自己军费暂缺的问题。

盗墓?!当念叨到这两个字,萧延嗣这个更为贪财的家伙便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他想起历史上曹操也搞过盗墓的事情。在穿越前陆普曾热捧过《盗墓笔记》,里面那个“摸金校尉”原来是一种官职,就是曹操设置的。那时的陆普通过度娘搜索“摸金校尉”,便看到有一本书《水经注疏》记载:“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数万斤。”

陈琳当时担任袁绍的记室令史,在《为袁绍檄豫州文》里曾揭露过曹操盗墓的行径:“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毁突,无骸不露。”

为啥曹操非要盗墓,非要搞死人的钱呢?萧延嗣原来也很纳闷,等穿到这东汉末年,才了解到曹操的无奈。东汉时期,民间甚重孝道,所以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在埋葬长辈时经常把金银财宝放进去一大堆。王符在《潜夫论-浮侈篇》曾说:“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祟丧,或至金缕玉匣,梓姬楠,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侈。”西汉时期整个市面流通的黄金很多,但经过东汉一朝,黄金减少了近九成,许多人都说那黄金埋入地下了。

曹操想要弥补军饷缺口,不能靠那些被世家剥削得奄奄一息的自耕农,也不能靠那些贪婪吝啬的世家,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靠盗墓缓解困境了。

在这一点上,萧延嗣从来都没看不起曹操,反倒很钦佩曹操的“务实利不图虚名”的精神。萧延嗣一直相信人死如灯灭,即便人有灵魂可以转世为人,但之前殉葬的金银财宝不都长埋在地下毫无用处了吗?他一向不主张这种愚蠢又铺张的孝道,金银珠宝本来就是应该为活着的人造福,而不是埋在地下与泥土同朽。

其实,历史上的吕布也曾被董卓派去挖掘皇陵盗取财宝,比曹操还早一些。等到萧延嗣的族弟萧方志把辎重顺利护送到豫州返回后,萧延嗣便把“摸金校尉”的头衔秘密设给这个谨慎的亲戚,让他在军中秘密地选出一些士兵。

这些士兵,或者以前是盗墓贼,或者帮人建造过陵墓,或者他们的父辈是盗墓修墓的,萧延嗣真没想到在整个军中竟然搜罗出了一百多个能干这个事情的士卒,再加上萧方志招募的家族部曲,凑够一千人,开始盗墓生涯。

当萧方志把这摸金大队设置完善了,萧延嗣又想到十常侍宝藏地图还在自己手中,由于金额巨大,怕挖掘起来动静太大,惊动了其他官军,给自己留下坏名声,又想到黄巾起义搞得很多世家大族家破人亡,很多坟墓都成了无人拜祭的孤坟,就命萧方志先搞容易搞的,去发掘那些无主的坟墓,盗取里面的金银珠宝。

萧方志领着这一千人摸金大队,扮作流窜的黄巾余党白波贼,在黄河两岸的荒郊野岭,到处挖掘无主坟墓。这个时候的陵墓并不难盗,陵墓结构差,支撑不住上面的黄土,塌陷的多,灌满了土,萧方志等人就用铁锹就能挖开一座墓室,他的摸金大队里有几十个有经验的盗墓贼,他们很快就能判断出,贵重的陪葬品会放在墓主棺木里尸体的左肩部和右脚部,一旦进入墓室就会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然后在“左肩右脚”找东西,最后到耳室里的东仓西库搜罗,至于其他位置,则看时间长短而定,时间短则弃之不顾,如此一来,几天时间就盗了上百座坟墓。

到最后,发现大多无主坟墓都被黄巾军发掘过,可能是当初频繁的战争影响,坟墓的金银财宝很多都遗留在了里面,而损失的大多是陪葬的兵器。至于那些有主的坟墓都是附近州郡世家大族的,里面的金银财宝肯定不少,可那些世家都派了成百上千家兵看护陵园,萧方志便使出了调虎离山之计,假扮西凉大军在周围游荡,调开这些家兵,趁机用炸药炸开陵墓来收刮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