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都市 > 大富贵人生 > 第638章 过犹之,容易物极必反。

第638章 过犹之,容易物极必反。

要知道,在八九十年代,大学扩招之前。

大学生这个称呼真的是天之骄子一样的存在,并且没有太多的水份。

国家对大学生也是十分的重视,只要你是凭真本事和学识考上大学的,不但吃饭免费。住宿费也是免费的,并且每月还发放18元生活费,可知道那时工厂的学徒工工资才十八元!有的同学根本就不需要家里的银子,甚至节约点还可以给家里寄钱。

还有班费用于班级搞个活动什么的发奖品,集体活动野餐等,结余的年终用于聚餐。零花钱理发什么的,外出吃饭素面一碗8分钱,奢侈一点臊子面一碗一毛六。生活费18元已经很高了,记得当时一个工厂徒工工资也是18元,生活标准相当高了!

特别是八十年代,每年寒暑假钱与粮票都发给学生,暑假较长能领0多元,近50斤粮票,寒假较短,能领0元,近0斤粮票。

而且毕业后还包分配工作,而且都是公务员和好单位之类的工作,这让后世的大学生是无法想象的。

当然,包分配既有好处也有弊端,要服从分配,分配了你不愿意去,档案袋里增加一条“不服从组织分配”,嘿嘿,此后到任何国家控制的单位,你都会被“高看一眼”。

那怕不是大学生,是中专生,贺子龙记的那时候也有邻居家的儿子考上后。住校生每月交6.5元伙食费,当然,家里经济困难的,可申请助学金(特困生,如孤儿可申请全额助学金,学费、伙食费全免)。

考上师范学校和其他地方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则是学费、伙食费全免,但不会发零花钱;考上军队中专校的,是学费、伙食费全免,且每个月还发零花钱。

有考上工学院、医学院的,他们并非不交钱就上大学,家里经济条件好的,所有钱都要自己交,条件不具备的则可申请数目不一的各等助学金。

除此之外,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中国高考招生实行的是“双轨制”。

什么意思呢?

就是分数不够,钞票和关系来凑。

在国家取消高校的自主自费生之前,别说复旦,包括清华北大都有自费生,而且数量极其庞大。但那个时候,大学还没有扩招太多,自费生和关系户太多的话,就会挤占了其它公费学生的名额,还有自费生的名额也是固定的。

所以,自费生这个称呼,在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当中。以及外面知道实情的人心目中,又是另一种眼光对待了。

当然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来自费的,只能是说相差不大的优秀学生,距离分数线相差不大,并且又当时学校有人打了招呼,省,县,分配下来的自费生名额还没有用完。种种条件都达到的情况下,一些学生才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以不达标分数线的情况下,进入梦想中的学校。

-

“认真来讲,我也算是自费生吧,那怕是走的特殊路线,并且给学校捐了一座教学校才换来的。不过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如果我有时间学习,没有三心二意,好像也不用这样,公费生也没问题,但是公费生限制自由呀,反正出了社会还是以社会贡献以及钱说话,自费生就自费生吧……”

贺子龙拿起酒杯给自己嘴里倒,他这一桌都是公费生,他一个另类没法顺利的接话题。特别是人家呵成一气,在吐槽另外一桌的自费生的时候。还是少说话为妙!

这个跳级考试那怕成绩不算太好,以贺子龙和李局长的关系,以及其给学校捐了教学校,说真的,要进正式的这个大学里当学生,也是不难的。特别是还能挂个归国留学生的名号时!

但,就贺子龙自己知道,他多半就算真进去了,读书估计也因为公司的事,会三天里只少一二天又是不务正业(学生的正业)这是开挂的智商之后,又强行给自己降维打击,只要60分就万岁主义,汗!

或许多年以后,当贺子龙出名后,总会有人挖他的黑材料,比如说他的自费生身份曝光,也许就有些人会说:“瞧,没想到贺XXX,当年是花钱买进XXX大学的,其实他连大学都没考上,是渣男呀!”

嗯,说起来,自费生除了不太好听外,从数据上来讲,反倒是人才倍出的一群人。

各大高校的自费生只占一小部分,但每年的奖学金评定,却经常抢走过半的名额,这奖学金可不能花钱购买的名额,足以说明,就算起点有杂色,但是后天的努力一样可以打败所谓的天才。和公费生!

后世来说,大学扩招后,上大学到是容易了。

只是那是注了水的大学体验,反倒容易害了年轻一代心态失去平衡。想想看,大学扩招,凡高中毕业,好的不必说,学得不好但家里能拿出点钱的,基本都能上二本三本,毕业了就以大学生自居,不肯动手,不肯下到基层,就喜欢在办公室里趴在电脑旁!恨不得一上班就拿一万多的工资,最好单位什么都包了!

而考不上大学的,许多孩子连高中都没上,一到工厂里就抓虾了!

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些孩子不要说自己看说明书,就连厂家技术员来讲课,时间稍长,就立刻打蔫,看他们的眼神,都是茫然的!

没错,人才是有梯次的,需要大学生,也需要中专生。而且人才的培养不像流水线,太容易上大学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反倒搞乱了人才的层次,本来很杰出的学生淹没在水货同学中。

教育改革有得有失,尤其是扩招。从后世的情况看来大学过份的扩招是完全失败的,不仅没有预想的产生大量的高素质的大学生劳动力,反而搞乱了人才的培养体系。

得不偿失呀!

就比如说计划生育,这时候超级严打,打掉,流掉,就是不能生下来。下面的宣传口号也歪的就差大叫,中国人口越少越好。

结果,二三十年之后,专家主动自己打自己的脸。带队要求放开生育,二胎,三胎随便生,可结果,反倒没有什么人愿意生了。

这二者之间是不同的一件事,但大体概念却是一个意思。

那就是,过犹之,容易物极必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