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次元 > 鬼妖曈 > 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艾

第一百五十五章 老艾

刘新正本身就是个牧人,不过,他只是个代牧人,他家里条件不好,穷,买不起牛马,以替代其它牧民放牧为生,称为代牧人。

仅仅是代牧人就已经足够了,代牧人和牧人,从经验来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牧人逐草而居,其生活习性,代牧人都懂。

刘新正爬到一棵大树上,站在树顶向四周望,跳下来,又爬到旁边一棵更加高大的树顶上,同样没有任何发现,又跳下来,坐在雪地上冥思苦想,刨开雪,挖出雪下的植被,抓了一捧,放在鼻尖儿前闻了闻,目光扫过,起身向更远的一座小山峰走去......

燕赵不知道他爬上爬下的在忙乎什么?草,装神弄鬼,他追了过去,一问,才知道,刘新正是在寻找放牧人的踪迹......

“找他们做什么?”燕赵不解。

“你不是缺向导吗!”刘新正头也没回,“他们最合适。”

“啊!能管用吗?”燕赵心中,陡然涌起一丝希望。

“这里的地势和植被,不适和放牧,咱们去山那边碰碰运气。”

燕赵很庆幸,很庆幸刘新正执意要留下,更庆幸王教授答应了刘新正的请求,没有他,真就找不来向导。

翻过两座小山包,天近正午的时候,终于,在一个小山坳里,发现了一缕炊烟,袅袅盘绕,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直冲云天......

这是一个典型的牧民房子,就地取材,用木头做梁架支成的毡房,燕赵推门而入,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主人是个六十余岁的老人,正是吃午饭,外客进门,立刻放下碗筷,十分热情,充分体现着新疆人民的豪爽和率直。

关键时刻,刘新正又一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只不过,这一次,他不是做向导,而是做翻译,老人不会汉语。

通过交谈得知,老人是个哈萨克牧民,他的身体,看上去十分硬朗,绿豆特意上前和老人比了比气色,最后颓然而回,看这身板儿,绿豆自忖未必能活得过他。

老人放牧了几十匹藏马,冬季一到,没有草料,全部送到附近的一个养马场里去代养,他一个人守着这个木毡房过日子,只有等到明年春天,马匹回来,才能接着忙乎,整个冬天,都无所事事,与孤寂为伴。

听说燕赵要请当地人做向导,老人二话没说,兴冲冲的答应了,他一个人在家闲着没意思,倒不如陪着考古队去山里透透气,有说有笑,又不寂寞。

不过,一听说要去翼独峰,老人又有些犹豫不决,思索了片刻,见大家的眼神都很期待,最终还是答应了。

燕赵终于松了一口气,有了向导,能少走很多冤枉路,而且,还能躲开一些潜在的危险。

刘新正跟着考古队,一直惴惴不安,担心燕赵随时会把他踢出去,这回,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帮了燕赵这么大一个忙,他终于地可以心安理得的留下来了。

草!燕赵拍了拍他的肩膀,竖起了大拇指,“行!”

刘新正得到了燕赵的赞许,脸上,又一次绽放出了笑容,很温暖,还不难看。

你情我愿,价钱很快就谈妥,老人甚至没有讨价还价,“你们要是不遇到困难,雇我这个老头子干什么,不要钱,大爷也愿意帮你们。”

想起自己当初跟燕赵要了两千元钱,刘新正老脸一红,微觉抱歉,要不是为了孤苦无依的老娘,我不会这样黑你们的!他在心里自责了一番。

当然,老牧民的高尚情操虽然让他很佩服,但是最后那句话,他还是简单略过,没有直接翻译,说出来太丢人。

老人叫做艾伦,为了方便,也表示亲切,燕赵客气的尊称他为“老艾”。

吃过午饭,铲雪扑灭了灶坑里的底火,老艾手脚麻利的收拾好随身用品,轻车熟路,显然虽然一个人外出。

看到燕赵随身带着的武器,洛阳铲、匕首,没把老艾笑晕过去,这种装备,过家家用还差不多。他从墙上摘下一把猎枪,检查了一下子弹,房门也没锁,就陪考古队上了路。

枪杆子里出政权!真要是遇到事儿了,还得拿枪说话。

燕赵原本还担心他年纪大了,走路费劲,观察了一段,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儿完全多余,老艾常年牧马,身手十分敏捷,根本不亚于年轻人。

而且,老艾性格爽朗,十分健谈,虽然言语不通,却和王教授聊得热火朝天。

燕赵目瞪口呆,两个老家伙,聊的那么热乎,都能听明白吗?

**********

山中雪大,狼行天下,狼群留下的足迹是最多的。另外,还有熊迹,也有黄羊道,老艾都能分得清楚,哪里沟深,哪里山陡,哪里雪浅,也都明明白白。

燕赵暗叹,这钱是真不白花啊!物超所值。这笔买***刘新正那笔来得划算。

傍晚时分,考古队一行到一处山口,停下来休息,准备晚上在这里过夜......

山口,又称“垭口”,指高大山脊的相对低凹部分,也称“山鞍”,这处山口,叫做普风口,进了普风口,才算真正进入阿尔泰山山脉。之前一整天所走的路程,全部都在大山的外围。

在一个窝风的悬崖峭壁下,老艾找了一个干净无雪的地方,背倚山岩,靠着最外的一个角落,支起了自带的毡蓬,毡蓬是用兽皮制成的,遮风挡雪,三九天钻进去,温暖如春。

燕赵、舞倾城,也把提前购置好的帐蓬取出来,帮助大家一一支好,他们的帐蓬,看上去油光水滑,但是,在保暖性能方面,却远不如老艾的土制毡蓬来得实用,就是个绣花枕头。

悲歌和刘新正在附近搜捡了几捆干树枝,在帐蓬前燃起两大堆篝火,一是为了取暖,二是防止野兽。

老艾久居山边,常年与大山为伴,比燕赵更懂得如果在大山中生存,自带了一个小铁锅,取出来,架在火上,掏满一锅白雪,烧了一大锅热水,每人一大碗,喝下去,既驱寒,又解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