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玄幻 > 这个女尊文果然巨有趣 > 第零节 关于本故事的背景和设定

第零节 关于本故事的背景和设定

这是一个平行的低魔法世界,本故事之中的社会文明程度大概可以视作原初世界的唐宋时期,大致以淮河-汉中一线为南北分界,以南是母权社会,以北为父权社会。

开讲故事之前,话说一下上古,仍属母系社会时,半神娲皇一统黄河流域,建国号楚。不久,伏羲、轩辕等男人谋反,弑娲皇,开启了父权改革的历史进程。

女娲死后,其嫡系不敌伏羲叛军,不得已之下,只好退走蛮地、南渡淮水,在淮南休养积蓄。但淮南水土险恶,难以耕种,当时的生产力太弱,南方土壤厚重,好难开垦,而且禽兽逼人,恶疾横生,南迁而来的士民病的病,饿的饿,死的死,能活下去就好不容易了,因此绝了北伐中原的心。

自那之后,中原地区历经所谓的圣贤之治,渐渐进入父系社会且巩固起来,曾经主宰国家的女性已被打压进社会最底层,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与之相比,淮南社会发展缓慢,依然处在母权统治之下。

后来,统治中原的周王室式微,外加北戎进犯,朝廷没力制衡。诸侯于是趁机独立,并且联合起来对抗王室。

历经二百年混战,关西的秦国日益壮大,关东诸侯被蚕食殆尽。之后,秦国又把矛头指向淮南,高举男权的大旗,美名为“解放南蛮”。淮南军久疏战阵,很快便屈服于其淫威下。

秦统一南北二十年,虐用其民,以致各地怨声载道。尤其以南人最为愤怒,南北风俗南辕北辙,而秦人却以简单粗暴的武力手段企图快速变革,其结果只能是激起最广大的民怨。

秦始皇帝死后,南北各地便立即烧起战火。举首义的是南人陈妽,战力最强的也是南人,是虞姬的丈夫项羽。不久就把秦人赶回了北方,成功复国。

与此同时,北人也趁势而起。但秦人在北方经营已久,也实力雄厚,关东诸侯挡不住压力,只好向淮南求援。

之后,南北会盟于淮水边的寿春,筑凤台。在这次盟会中,中原人正式承认淮南为楚国,结成抗秦同盟,并且尊虞姬为盟主,最后确立了相互尊重民风民俗的外交大原则。这次盟会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世称“凤台之盟”。

由于有了项羽等楚人的加入,秦军咄咄逼人的势头终于被遏止,中原局势慢慢逆转。几年后,秦人眼见与天下人为敌,知道事不可为,迫不得已之下只好退回关中。

而虞姬没意逐鹿中原,也召回了楚人。

后来,项羽拥兵自重,对偏安政策不满,更受中原诸侯的蛊惑,意图效法上古伏羲氏,改革淮南,于是刺杀了其主母虞姬,自立为项王。

正在这时,原楚女王的嫡孙女,自号“武则天”,异军突起,与项王血战四年,终于平定内乱。

武则天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是淮南史上最有名的明君。

对外的武功:为报复北人,她向北用兵,大破魏国都城大梁,之后又直抵齐国临淄城下,逼使中原诸侯割地分封徐、宋、陈、郑四国的后裔,以此作为南北两方的缓冲国;向南征服赣水、湘水流域;向东收复趁项王之乱闹独立的吴、越两地;并且迁都金陵,改名建邺。

对内的文治:开启了引进和学习中原文化的大时代,世称“北风南渐”。 实际上、“北风南渐”是以秦始皇帝在全天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开端的,其后武则天也深感楚文化之落后,楚国被北人视为“荆楚之蛮”也不无道理,于是转被动为主动,主动拣选和改造适用于楚地风俗的中原文化,其中以道家学说最为抢眼,起用大智者李聃,尊为国师,号老子,撰述《道德经》,从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阴胜阳、水胜火、雌胜雄、柔胜刚、牝胜牡”,为女尊男卑的社会传统奠定哲学基础,又与北方群儒舌战辩论,将当时北方最负盛名的大儒孟子呛得吐血而死。

老子的大成就是楚国形成新风气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出于历史原因,男性一直受到政治压制,即使再有才能,也只能混迹于军事系统。在老子兴起之后,传统的政治意识开始受到挑战,并且自此之后逐渐变易,最终形成了新的男女政策,影响极之深远。

于是天下再次分裂:南方的楚国;盘踞关中、蜀中和黄河以西大片土地的秦国;据有黄河以东的三晋、亦即是韩魏赵三国;占据黄河下游和胶东半岛的齐国;坐拥幽蓟和辽东的燕国;以及位于淮水北岸,与楚接壤的四个小邦,徐、宋、郑、陈。

其中以秦国人口最多,国力最盛,其次是楚。而关东诸侯势弱,凭着凤台之盟约紧抱楚国的大腿,以此形成东西均势,战事日少,顺应了天下人的厌战要求。

楚女王武则天继绝世,兴废国,威慑天下,沿用虞姬的称号,关东诸侯共尊为“凤*主”,于是自以为功高盖世,“女王”二字不足以显示其尊贵,便学了秦王政的妄自尊大、给自己上尊号为“媓媂”,自号“始媓媂”,后代子孙称二世、三世…

此后大体和平了数百年,时移世易,魏国宫廷出了个好战的曹氏大族,征战数十年,将韩、赵两国收归麾下,一统晋国,功高震主,而后曹丕更是直接取魏主而代之,践大宝位,世称“三晋归曹”。

曹丕称帝之后,打出“均分天下”的旗号,联合关东诸侯,北伐匈奴、东征朝鲜、西讨秦国,声势之宏大一时无两。

其时关中地震,秦人流离失所,军队粮饷无依,反抗无力,重重关隘一破再破,被联军一路追击至咸阳城下,秦皇帝奔走蜀中,几近灭国。

就在此时,一向信奉“北方均势政策”的楚人终于察觉到曹魏坐大的危机,与秦人会盟于蜀中的白帝城,谈妥了“以良马换大米”的政治交易,世称“白帝之盟”,为秦军提供大量粮食,以此稳定后方。

关东联军尽管攻下了咸阳城,不过秦人极具韧性,更兼得了楚国的大力援助,消耗战极其难熬,于是联军内部的嫌隙被无限放大,在咸阳城中焚烧抢掠一空之后便各自撤退了。

讨秦之战功败垂成,曹魏皇帝曹丕怒极,以“荆楚之蛮背弃凤*约”为理由,再次联合诸侯,南下征讨楚人,可惜遭伏、先锋挫于肥水,之后貌合神离的联军再一次分崩离析,各自归家。

这次淝水之战的直接结果是打死了曹魏“周遗公侯均分天下”的雄心,而间接的后果则是楚国实现“北方均势政策”的又一里程碑,此后强势的楚国如鱼得水,常常召集盟会,一次次地重申“白帝盟约”和“凤*约”,周旋于北方诸侯之间充当和事佬的角色。

于是又开启了持续数百年的大体算是和平的黄金时代。

……

北方传统是男尊女卑,“在家以父为纲,婚后以夫为纲,夫死以子为纲”。楚地则恰恰相反,是女尊男卑,“在家以母为纲,婚后以妻为纲,妻死以女为纲”。

家庭掌权的是主母,拥有继承权的是嫡长女。

之所以男性在力气上胜过女性,却受到后者全面压制,皆因血脉之力有区别。血脉传承自上古的半神,在传说中,她们都有焚天裂地的大能力。

女半神的血脉只能被女性继承,男半神的血脉也只能传给男性。比如北方的男贵族,继承自伏羲或者轩辕。而南方的女贵族,承自女娲。

传到了今天,这种血脉传承的异能已经被稀释,几乎成了鸡肋的存在。比如楚地公认史上异能最强大的是武则天,她擅长使用火力,用火焰加大杀伤,但为三尺长剑加持火焰,就已是其神力的尽头了。

正是由于女贵族的血脉异能一代代地被稀释,楚地意图效法北方搞“父权革命”的男人也代有其人,与武则天同时的项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平定项王之乱之后,以武则天为首的女贵族阶层虽然一方面很努力地为“女尊男卑”的传统作辩护,但另一方面也顺应了楚地男人的要求,掀起了“男女平权改革”的先潮,其中的老子便是平权改革的典型人物。

时至今日,历经数百上千年的流变,在楚地的平民阶层,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然深入人心、蔚然成风,除了子女后代在习惯上跟随母亲的姓之外,已经大有原初世界二十一世纪一夫一妻制的社会风气。

而在上流阶层,女贵族们却仍是很努力的保留着母权家庭的组织形式。

楚地的性风气继承自上古母系社会,所以极其开放。如果女性拥有几个老公,大老公谓之夫婿;小老公通通谓之夫娚。所以上流阶层的楚人通常都只知谁是生母,而不知生父。她们承认的父亲只是母亲的夫婿。

当然了,这楚地是个可称是“男女平权”的多元社会,有不讲廉耻的女贵族,也有寡廉薄耻的男贵族,尽管受到传统舆论的谴责和广大民众的嫉恨,但他们仍是很努力地学习北方人的一夫多妻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