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玄幻 > 形意宗师 > 卷二百零四 本不奇异,人人都会

卷二百零四 本不奇异,人人都会

韩珞想起了七年前,学习哲学的目的。

那只不过是对‘道理’的好奇,结果一进去,就深邃莫测,一个道字,无数文字表达,一个理字,更是详细穷尽了太多的领域。

少年转青年。

武夫转大师。

不过是白云苍狗的一瞬之间,少年却经历了太多。

或者太少。

当老年武夫的沧桑人生从他口中一一道出的时候,韩珞只有感慨。

除去武学境界的相同之外,老人可以教他的太多。

虽然只是一位陌生的武夫。

一个偶遇却惺惺相惜的陌生武林同道。

老人姓海,名向。

海向。

好名字。

韩珞对这个武夫,有太多的心神共鸣。不止境界上的同鸣,还有人生阅历上的契合。

老人说,年轻时候施舍好心,结果对方一气千里,趾高气昂。那时候才晓得,世上人哪知道对方是忍让啊,而是一让就进。

老人又说,道理上说了好多好多得看深处不要停留在表面,可在老人一生看来,太多太多得表面了。

老人讲着,指了指公路上得沿线绿色森林,道:“都说树是直的也有,弯的也有。人也差不多,在这个世界上,好的坏的恶心人的帮助人的混在一起。可树林也有个景色不是,人呢?”

韩珞默默不语,从纵观人类的角度看,这些都是有原因的。读书破万卷,早已看破了太多太多的人世旖旎。譬如那村庄老妇,为何言语不善,挑起邻里不和,回家之后又对自家子女欺凌有加,尽显霸气。这是有原因的。一是环境,自幼之环境对她如何。想必也不是爱心充满,一心委屈化为满腔怨气。再譬如那一国之主,明明知晓利益天下乃皇位之根本,却偏偏有时候,要护住自己的口袋,使得很多教化百姓的事,充满矛盾。这也是有原因的。

但凡为人,必有野心。平民之人,权贵加之,不知是否会滋生更多的权霸之心。反而与皇权初衷相违。

这其中,充满了太多的矛盾。

而这些矛盾的背后,一是眼光视处,二是本性使然。

韩珞就在这矛与盾之间穿梭,精神的纽扣之中,往返来回不知多少次。

老人说的一些人生事,韩珞也只能沉默。因为牵扯的太多!

老人又笑道:“年轻时候,那叫一个风流俊才!“

韩珞睁大眼,作打趣状道:“吆喝,看不出来,前辈年轻时候的风采绝然。”

“你小子。”老人一笑:“跟你说些人生话,你不爱听。咱就跟你扯扯武学之迹。”

韩珞一笑:“前辈取笑了,但说无妨。”

老人这才心满意足,口中咽了一口满口‘甘露’,喉咙涌动,准备开口。

韩珞目光一凝,视在老人喉咙,对老人的境界更为熟悉。好一个满口甘露下气池。

在人躯上,普通人为口水,无味而淡。隐病之人有痰,堵塞某处,一个天生气池通畅的躯体就被这些积年累月的小毛病渐渐堵塞,出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躯体显应。

在往上,研究躯体的佛道医儒武,华夏的文化精髓各家之中,各有各的研究躯体。

而武家之中,通过肢体动作,伸缓运慢,运持气机,百病不生,而后,口中渐生甘露,迅速满口,常常咽而不尽。

而这种甘露,道门佛门武脉古医脉儒家,均有研究。

甘露清醇甘甜,乃是人躯精华所化。

下咽之后,滋润百骸躯体,养润人身。

而精华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气机的顺畅,使得躯体的深层机能开始运作。譬如一台机器,虽然正常运转,某处小堵塞并不能影响大件功能,但必然影响功能的全部挥发。

而武脉的高手,就是让人躯这部‘天然机器’,自然运转而已。

做的也竟是如此。

只是堵塞躯体的人太多,才显的山上如飞,一夜百里路,那么‘奇异’。

本不奇异,人而已。

本不有病,自造其病。

仅此而已。

而这位名姓海的武夫,虽然已经进入苍暮之年,但躯体运转如常,体内通畅,即使偶尔有病,也被气机冲散。外邪阴湿不得入,所谓金刚体魄,饮食不能积,外感不能侵。

人体之巅峰。

有什么难的!

不过后一句‘犹恐七情伤,虽具金刚相,犹是血肉躯。’才是真正得恐怖之所在!

多少佛门弟子,道家小道,武脉真人,医家大师,儒门大派,破不了这‘七情’之关。

而七情,俗人所知是喜怒哀乐爱恶欲。而武脉真人,却是另有所视。

名,权,钱,色,酒,玩,不求真。这七条七情之关。

所以,韩珞与武夫老者一起相约结伴而行,也是彼此有心,难得遇到同境武夫,都在尝试,一起探讨内相。

所谓内相,无眼可见,无耳可听。

唯有知者知之,不知者实不知。

俩个同境武夫,好比干柴烈火的男女,相遇一起,难得探索。

因为对俩人而言,上证天道这个目标,太过的吸引人。

老人何以主动说起与年轻武夫一起浏览整座大洲,旅途风景虽然重要,但更多的是想‘近墨者’,沾染感道气息,尝试破开横跨眼前的化劲门槛,迈入宗师境界。

而韩珞,却是被老人不可琢磨的境界,弄得有些心思痒痒。想切磋琢磨暗劲与化劲间的感悟。

因为自己如今的境界,师尊未讲。而以韩珞如今的眼光看来,即使当初师父把所有的境界遭遇都一一说出,对他来说,未尝是好事。因为别人说来始终是别人的,听到与自己证到,是俩回事。

感受到与真正做到,又是俩回事。

感受到,别人一说即有。只是悟性不同,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关系而已。

而真正做到,则无分多少深浅,因为那代表,你就是那座境界。

那个时候你在跟别人说,别人又会有多少深浅的关系。

所谓师父,何其用心也。

只是一饮一啄,一雕一磨,见大者给其多,见小者给其少。只让其往前走也。

而一下子给与自身之全部,对师父来说容易。对徒弟来说,则犹如宇宙之与苍生,不可莫测也。

俩个武夫,边走边聊,不知觉,远离了那座可观云海的高山,近了城池。

天高日厚。

下方光明。

俩人终于站在了康罗城前,在路边超市买了纯净水之后,体魄无病的老者坐在路边石头上,打开盖口,轻抿一口。韩珞也如他一般,细细抿入。

俩人如今的自然而然,全是当初的不可突破规矩,遵守武学真脉的要求,只做徒弟,不做师父,一脚一脚踩出来的。

俩人已经将武林中那套无数贤人琢磨出来的‘武林真传’,融入了自己的心思,生活,意识当中,是自己的一部分了。然后才有遵守‘阴阳规律’而成的武功也罢,躯体的金刚相也罢,还是境界的感悟也罢。

都是在遵守规律中获得的。

没有一个高手是,仅凭自己的喜好意识,来获取了至高无上的境界。

武功需要‘三分炼七分养’,又需要跟随日出,五点之时,融入天地的阳升之中,获取体魄的上升。然后日积月累,成就了金刚相,然后与天地共鸣,出现境界。

这都是不违背自然规律而产生的。

这就是武夫的认知。

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察觉自然,读懂自然而已。不像某些所谓天大地大老子最大的人一般,到最后才发觉,天大地大你算个屁。天要你生你就生,要你死你就死,没什么了不起。

所以明劲武夫顶天立地,不怕天不怕地,胆子贼大。

一入暗劲,尊敬自然,礼敬自然。

凡暗劲武夫,必有修养。

除去人世生存的无奈,人群的潮涨潮落,江湖的风风雨雨之外,哪有主动找人麻烦的。

那些练武就找人麻烦的,还不知道在哪呢。

老人喝了一口水,轻轻道:“我朋友就在不远处了。带你去认识一位老手铁匠,做了一辈子啦。”

韩珞尊敬道:“期待与前辈的见面。”

韩珞心中充满豪气,也只有与这些人在一起,他才彻底感到畅快!

因为,武林的一切本不奇异,只是因为人类追逐外界物质,忘记了自身的修养才使得本不奇异的事情,变的奇异起来。

人人都能,人人都会的事。

有什么难!

只是外界的物质越丰富,人的先天能力就越退化。如学问的正比计数,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

退化到几乎消失。

武者,上古之遗传,借天地之机,返人体之本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