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树,屋舍人家,一幕幕景色向后退去,呼啸的风舞动着黑发。
跑了一阵,白二似想起什么来似得,疑惑地问道“小黑,你什么时候成了侍卫副统领了?”
封一辉莫名其妙地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李成明哈哈大笑,朗声道“回去就让父皇封赏。”
封一辉试探着大声问道“俸禄加吗?你之前说提到十两的。”
李成明一阵狂笑,笑得喘不过气来,差点把盒子摔下马去。
手忙脚乱地揣好盒子,在奔马上的李成明回过头瞪了小黑一眼,恶狠狠地喊道“加!”
正月二十三,神龙殿的正殿,数十个红衣女子轻轻腾跃舞动着,长裙飘飘,广袖流仙。
大殿的偏角站着乐师,琴箫相和,笛筝辉映。一向不苟言笑的武后此时也端坐在大殿之上,笑眯眯地打量着太常寺和教坊为自己精心准备的这场燕乐舞蹈,皇帝李旦和刘皇后陪坐在武后的左右,一些够资格来贺寿的皇亲贵族坐在大殿两侧,武家却只来了武三思。
中场歌舞暂歇的时候,众贵族依次上前贺寿,展示贺礼。有鸽子蛋大小的南海珍珠,浑圆无暇,流光溢彩;有两尺长的珊瑚,枝蔓艳丽,浮翠流丹;有一尺多长的翡翠凤凰,晶莹透绿,栩栩如生;也有古玩字画,自然都不是凡品。武后也对贵族皇亲们挨个进行了赏赐。
贺寿的差不多都贺完了,司礼太监正要去叫人再上一场歌舞,武后叫住了他,转眼看向自己的大孙子,笑眯眯地说“成明,听说你前些日子特意出宫去替我寻贺礼去了,怎么,不打算拿出来让我看看?”
李成明嘿嘿笑着走到大殿正中央,郑重地向武奶奶行了一个大礼,起身后才说“回太后祖母的话,孙儿看见诸位王公大臣们都出手阔绰,奇珍异宝,争奇斗艳,孙儿这份礼嘛,却是远远不如在场诸位的贵重。”
武后笑道“你这孩子,封王才几年,哪比得上他们这些老东西的家底厚实,何必去和他们比贵重。你有那份心意,奶奶就很高兴了。”
李成明拱手应了声是,从袖子里掏出一方锦布包裹的盒子,恭敬地递了上去。一个太监上前从李成明手里接过,恭敬地递到了武后的面前。
武后笑眯眯地揭开锦布,打开了盒子,里面赫然是一件玉器,色彩斑斓光泽温润,玲珑剔透。
众人纷纷凝神细看,这件玉器是一方玉台,上面立着三根细长的柱子,中间那根柱子串着八个中间有孔玉轮,从大到小依次叠着,最大的玉轮的在最下面。
武后端详了一会,笑着摇头“这件玉器倒是别致,可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成明你给我说说。”
李成明应了一声,笑着解释道“这件玉器名叫天后塔,是一个游戏,据说只有既聪明又有福缘之人可以做到。这个游戏是,一次只能将一个玉轮取出而且必须将其串在另一根柱子上,要将这座八层玉塔完整地移到另一根玉柱上,小的在上面,大的在下面,依次磊叠才算成功。”
众人闻言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接着便盯着天后塔陷入了沉思,连武三思也不例外,看来谁都想做那既聪明又有福缘之人。
武后打量了一眼面前这件叫天后塔的玉器,笑了笑,“你这孩子,倒考起奶奶来了。”说着便兴致勃勃地陷入了思考。
片刻后,武后嘴角轻轻扬了扬,根据李成明的经验,这个表情与之前寿宴歌舞时的假笑不同,现在的这个是真的开心。
果不其然,武后轻轻拿起了最上面的那个玉轮,安在了另一根柱子上,接着又拿起下一个,动作越来越快完全不假思考,或者说,她只是在做已经思考过了的步骤,堂上众人则是看的眼花缭乱。
也就半刻钟的时间,整座天后塔已经移到了旁边的柱子上,堂下惊叹声四起,李成明也惊呆了,他原以为要破解这个汉诺塔需要更久,毕竟八层汉诺塔最短步骤也需要两百多步啊,怨不得她是男权社会的女帝,就是厉害!
武后此时却并没有多开心,定定地看着自己的孙子看了一会儿,良久方才展颜一笑,意有所指地轻声叹道“成明,你这孩子,也真是有心了。”
刘皇后一直坐在一旁静静看着,此时深深地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目光复杂,有感动,有欣慰,有担忧。李成明低头笑了笑,果然还是被看破了。
那座所谓的天后塔,中间那根柱子底部,一开始被玉轮覆盖的玉台上,随着玉轮被移开露出了用清秀的楷书刻着的八个大字“大唐天后,福寿永昌。”
大唐天后,就是在暗示武奶奶,您是天后,是大唐的天后,现在福寿双全的多好,何必另建新朝,自寻烦恼。不过自己似乎还是低估了武奶奶的智商啊,李成明沮丧地低头想着。
正沮丧着,外面侍卫来报,原本在外公干的宰相大人武承嗣赶回来为天后娘娘祝寿。武后笑了笑,传。
不一会儿,武承嗣便急匆匆地踩着碎步走了进来,四名侍卫,小心地抬着一个巨大的用锦布覆盖的东西,跟着武承嗣进入了大殿,小心地立在了地上。
武承嗣刚一进入大殿,便扑倒在地行了一个大礼“臣武承嗣拜见天后娘娘,恭祝天后娘娘千秋万代,福寿绵长。”
李成明心中好奇,看武承嗣风尘满面的样子,人都瘦了一圈,莫非真是外出公干去了?
起身后,武承嗣亲自上前揭掉了锦布,露出那两丈巨物的本来面目,竟是一块巨石,或者准确地说,是一块巨大的人形汉白玉石。
为什么说是一块人形玉石而不是一尊雕像呢,因为整块玉石通体温润剔透,浑然一体全看不出雕琢痕迹。可让人啧啧称奇的地方是,这尊玉石没有雕琢痕迹,看外形却俨然是一名女子模样,虽然只有个轮廓,但却是英气逼人栩栩如生,在场的都不是有眼无珠之辈,这个轮廓,分明就是武后。
玉石的正面刻着几个大字,原本称赞不已的众人看清后顿时噤若寒蝉,那上面分明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这摆明了是在劝天后称帝呀。
李成明看到玉石上的字迹后一下子握紧了双拳,一会儿没注意,武承嗣这只老东西又跑出来给老子捣乱来了,真是防不胜防。
不过武家在这玉石上倒是下了血本了,首先寻到这么大一块汉白玉就非常不易,其次还要雕琢出一个不精细但是一眼就能看出是武后的轮廓,最重要的多半还是要放到河水中冲刷几个月,直到所有雕琢的痕迹都被冲刷消磨的无比自然为止,而且冲刷时玉石附近肯定都要设下网兜,防止重物顺着河水击打在白玉上损坏白玉。
看来,武家为了诱导武奶奶称帝,从几个月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了,也真是用心良苦,难怪武承嗣瘦了两圈。这般设计,也就是从造假业兴盛的二十一世纪过来的自己能看出来,换了旁人,即使是武奶奶,恐怕一时之间都会被蒙住。
果不其然,武后明显地双目一亮,犹豫着问道“承嗣,你这玉石却是从哪里来的?”
武承嗣连忙拱手答道:“回天后娘娘的话,微臣外出公干,路过洛水时见水中有异光,仔细一看似乎是一块巨大的白玉,便派人小心打捞,谁知竟然是这样一件异宝。料想是上天要给天后娘娘祝寿,故而借臣之手将这件异宝赠给了天后娘娘,还请天后娘娘于此吉时顺应天意啊。”
原本一直笑呵呵一副与世无争模样坐在一旁的李旦自从看见这玉石后便面色微变,听到这里更是大惊失色,双唇颤抖着,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大儿子。
武后面色阴晴不定,看着面前的天后塔,大唐天后,大唐两个字此刻分外扎眼,该称帝吗?杀伐果断的武则天此时竟也没了主意。
就在这个气氛紧张的时候,一直坐在一旁的眉清目秀的小胖子李隆基自行离开了座位哦,摇摇晃晃地走到武承嗣边上,向武后行礼道“太后奶奶,孙儿李隆基也想送您一件寿礼。”
武后看了小孙子一眼,好奇地笑道“哦?你才九岁,有什么礼物能送给我?”
李隆基双手抱拳,一本正经地答道“宰相大人刚才语及天意,可天意难测,人力易知,久闻宰相大人才高八斗,孙儿想和宰相大人比一比人力。”
武后一下子来了兴致“哦?你才习武几年,就想和宰相大人比试武艺吗?”
李隆基摇了摇头“今天是太后奶奶的生日,隆基不敢造次动武,但求与宰相大人下一局棋。”
武承嗣原本心中忐忑,打一个九岁的小娃儿,如果不能赢得出彩那就是极其丢人的一件事,而且赢得出彩了也未必光荣,更何况自己的武功已荒废多年了。此时听说是下棋,武承嗣的表情瞬间便精彩了起来,傲慢地问道“不知殿下想下什么棋?”
“象棋。”李隆基奶声奶气但是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武三思和武承嗣同时松了一口气,象棋,武承嗣可是行家,这种寸土必争斤斤计较的事,连武三思也甘拜下风,区区小孩不知深浅,怕是刚知道马走日象走田就自以为了不得了。
论武功武承嗣没把握赢了李隆基,所以忐忑,但是这下棋又另当别论了,自己完全可以神完气足地教训一下这个目无尊长的小殿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