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胜诉才是正义 > 第342章 斯坦福的进修学者

第342章 斯坦福的进修学者

342

结束辩论后,爱德华离开纽黑文回到了纽约。

纽约是故乡,曾几何时他更喜欢纽黑文,虽然汉森等人那时把耶鲁弄得乌烟瘴气,示威游行不断,还在大草坪上各种腐化堕落,可现在想起来这何尝不是青春期的中二,反抗政府是时髦,年轻的时候不做点出格事情,难倒等七老八十再去抗议么?

更何况,爱德华很清楚,汉森带着一群人各种惹是生非,可至少这些家伙对于合众国的感情是真实的,爱之深责之切,他们试图通过那些近乎恶作剧的方法来改变这个国家,或者说纠正政府,让其回到建国先贤设定的道路上去。

他们是很讨厌,但多少有点可爱之处。

何况汉森也已经付出了足够大的代价-现在正在进行漫长的审理,还等着爱德华践行诺言去解救他呢。

爱德华挺喜欢这个不着四六的家伙,他毛病一堆,但从他身上可以看到这个国家很多美好的地方。

但现在纽黑文让他觉得不舒服,格洛丽亚·詹姆斯尚且属于可以理性对话探讨的对象,实际上两人通过那次晚宴,多少有了点惺惺相惜的意思,爱德华赞同保护妇女权益(虽然他没事就各种折腾茜莱瑞,美其名曰是瑜伽),而格洛丽亚也认同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循序渐进的寻求改变。

如果格洛丽亚不对着他抛媚眼的话,爱德华或许会更加愿意和她进行深入探讨,但现在深入探讨可能会演变为“深入”探讨,面对橄榄球远动员身材的格洛丽亚,爱德华觉得,双方还是应该保持足够的距离和理论差别,走太近容易伤身体。

但当德沃金以近乎横空出世的姿态占据了纽黑文各大媒体头条时,爱德华感到由衷的厌恶,近乎于生理性的厌恶,就仿佛第一次去伯格曼办公室时的感觉,那种氛围哪怕沾染到一丝一毫都会让他想吐。

这不是单纯的恶,而是混杂了狂妄愚昧野心勃勃智力不足的恶,人类最坏方面都可以从中被找寻出来。

此刻乱哄哄的甚至有些乌烟瘴气的纽约,反而给了他一丝安慰。

看着夜色中到处闪耀的霓虹灯,心中才觉得放松些,忙碌的大苹果市永远不会让她的居民有太多时间思考。

……

在波罗公园社区,有家叫做什穆儿卡·伯恩斯坦的餐厅。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一家主打欧洲风格犹太食品的饭店。

这还是在处理BLM大厦爆炸案时伯特·维茨莱本带他来的。

那时候,爱德华、维茨莱本、巴鲁赫扬·索罗金坐在一起,吃着帕斯特拉来熏牛肉-这是罗马尼亚犹太人所创立的经典菜式,但在美国却不怎么受欢迎,因为实在太辣了,足以让普通合众国公民不顾形象痛哭流涕的那种辣。

卡马西平通常也在,不过在尝试过一次熏牛肉后,每次来这间饭馆,他都要求自带披萨……

这让小什穆尔卡·伯恩斯坦万般恼怒,他从来不收爱德华他们的饭钱,反而给足量的牛肉,但对于自家饭馆里出现披萨饼的事情勃然大怒,不久后,菜单上增加了特制菠萝披萨和榴莲披萨。

族群战争一触即发……

一面吃一面听着卡哈尼拉比的的夸夸其谈,主要是翻来覆去的讲犹太人拥有使用暴力的传统,并且应该发扬光大。

每当这时,爱德华就努力避免自己翻白眼,在他看来,真该把卡哈尼拉比扔到以色列去,面对周围的阿拉伯国家,这样才好宣扬他的理论。

谁知道,可能是上帝听到了他的心声,最后卡哈尼拉里如愿以偿的回归了圣地,不过算算时间,他估计还得在以色列的监狱里呆上两年才能重获自由。

不知道眼下的卡哈尼拉比是不是在怀念合众国,是不是还是觉得犹太人有权使用无限制的暴力呢?

当他被以色列警察粗暴的压在汽车发动机盖子上,铐上手铐,作为暴力的承受者时,想法也许有改变?

在处理爆炸案的过程中,爱德华还没多少发言权,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心里还多少有点不爽,是被自己外公硬塞到这个案子里去的。

可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老头子的苦心,也正是那场官司,让他被外界注意,从一个普通的耶鲁学生成为了闪光灯的焦点,进而直接进入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快车道。

如果没有这番磨练,只怕现在的自己还在某个大律所里苦哈哈的996加班,为的就是能让小合伙人高看自己一眼,好早点自己接案子或者接手一些合伙人释放出来的作为奖励的资源。

哪儿像现在,在怀特凯斯事务所里,他头顶的小合伙人得小心翼翼的看着他的脸色行事。

……

今天伯特·维茨莱本、巴鲁赫扬·索罗金坐在桌子前,正大快朵颐。

卡马西平面前放着一盘夏威夷披萨,看得出来,要不是打不过爱德华,这家伙估计会当场提出决斗的。

而某人则坐在了卡哈尼拉比的位置上,喝着苏打水侃侃而谈……

其它几个人边吃边听,不知不觉间,身份完成了转换,可所有人都觉得心安理得。

尤其是今天,爱德华趁着露丝伯格回纽约“省亲”的机会,把她拉来吃饭,也让其它几人有机会瞻仰耶鲁之花。

对于卡马西平等人来说,能和露丝伯格坐在一张桌子前吃饭算是了不得荣耀,后者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是有能力参与制定法律的大人物,而他不过是个小小的刑事辩护律师,背景还不干不净……要是朱利安尼检察官发动场打黑风暴的话,他甚至很有可能进去。

露丝伯格原本对这种应酬没什么兴趣,觉得无聊且浪费时间,但爱德华坚持,她也就跟来了。

原因是,爱德华打算成立自己的事务所,眼前这几位,他打算都拉进来。

这几位虽然名气不大,学历也一般,但胜在实战经验丰富,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干活。

现在他也算小有成就,手头有了不少活计,卡车司机工会、拉里·弗林特都是金主,外加还是ACLU的成员,必须要替组织完成一定额度的工作,这些事情都是需要人来做的,他一个人的精力肯定不够,那就只能成立团队了。

而露丝伯格当然是这个团队最重要的顾问!

而伯特·维茨莱本等人也觉得,与其自己弄个小律所混日子,倒还不如跟着爱德华走。

伯特·维茨莱本和卡马西平的履历和人脉足以让他们成为这个新律所的合伙人,爱德华不介意多分点合伙份额出去。

当这家律所成立后,他不会在上面投入太多精力,日常活动都是靠这两位撑着,皇帝不拆饿兵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相信以这两位的圆滑世故,肯定能把大小事情都弄妥帖了。

至于其他律师,爱德华并不在意,也就放手让他们去招人,他需要的是一个壳子,能够容纳自己也行的壳子,以这个壳子作为起点,慢慢的发展出自己的司法王国-横跨政商学三界的隐秘王国。

之后他的精力会放在一些“高端”官司上,一方面这种大官司能挣钱挣大钱,其次,但凡涉及到宪法尤其是第一修正案的案子,通常都会引起媒体的跟风报道-毕竟“自由”是基本国策嘛。

这对提升知名度是非常有利的,有了名气后,又能多接大案子。

如此形成了正循环。

另外,至少1971年的下半年尤其是跨年那段时间,他会非常忙碌。

首先,他要离开纽约和纽黑文一年,去加州……

这是露丝伯格给他争取来的一个机会。

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每年都会举办为期一年的学者进修班。

这个研究中心位于加州帕洛阿尔多,风景秀丽,人烟稀少……主体建筑坐落在苍翠的山间,俯瞰静谧的拉古尼塔斯湖。

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通常也被称为斯坦福的智囊,除了专用的图书馆教室等设施外,还建有大量的山间小别墅,每一位前来讲学的专家都可以分到一间。

环境简直可以用奢华来形容,独门独户的小院,关起门来成一统,还配有专门的秘书和研究助理以及保姆,窗外就是苍翠欲滴的山景,愿意多走走,就可以到海边,最妙的是,这里人极少,极其幽静。

并且为了鼓励学者们在这里能够享受安静,所有的办公室都不装电话,斯坦福设立这样一个机构的核心就是为了能让大家有机会脱离纷扰的外部世界,平心静气的坐下来研究学问。

这里面的开销自然是巨大的,可斯坦福作为著名私立大学,从来就没有为钱发愁过。

斯坦福校方也有自己的野心,美国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和政府关系非常密切,政府官员经常要向学界咨询各种专业问题。

换而言之,大学其实就是政府的智囊之一。

政府行事要讲究师出有名,于是大学的研究机构的各种乱七八糟的成果就有了去向。

实际上大量的研究成果不具备太多的用途,但在关键性时候能成为类似货架商品-拉出来就能用。

而政府则可以以这些学术成果和研究报告来为自己的行动提供证据,尤其是学术成果是很久以前就已经确立的,并非政府花钱“买报告。”

举个简单的例子,爱德华前世,米国政府在华夏的边疆问题上不停的搞事。

其理论依据之一,便是哈佛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欧立德的“新清史”以及相对应的内亚史观。

关于清王朝的定义,在中方的传统史观和主流史观中都认为其实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属于中原的正统王朝-这么说一方面确实是史实如此,另一方面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对那些中外争议领土大喇喇的说一声“自古以来”……

欧立德本人是个单纯的学者,但西方学界有个问题,就是人人都想创造自己的框架和范式,这点和中国传统学者述而不著的谦逊完全背道而驰。

新清史的核心观点是-清只是征服者,并未融入中原文化,而且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作为满人母体的“内部亚洲”世界,北到北冰洋,南到今日中蒙边界,西起中亚,东至太平洋,这个内亚大陆的存在使得清始终与汉保持着足够的间隔。

对于这个学术观点,爱德华摊手-毕竟话要让别人说。

可是当某国政府需要对中方的领土问题说三道四时,新清史就成了一个“证据”-那横寰大陆的内亚地区根本不是中方的传统势力范围,所以……

对此中方当然坚决予以驳斥。

但在这场论战中方处于非常劣势的地位,碍于经济等众多原因,中方国内连《清史》都没完成定稿,更遑论弄出个针锋相对的学说来,于是只能有司亲自下场,对着新清史史观一顿吼,试图直接批倒批臭。

但效果甚微。

因为,米国的路线是政府“引用”“学术”,而中方是政府直接针对“学术”,一上手就落了下风。

好在,中方吃亏吃多了也长记性,借着经济发展的风,也开始走类似的学术研究前置路线……

所以,看起来斯坦福好像花了很大代价,但实际算算并不亏。

首先,这些土地原本就是私有的,不能卖也不能建立营业性机构,只能用于学术相关建筑。

然后就是修点楼添加硬件,这些都是小钱。

至于学者的日常开销,当然是斯坦福报销,但这又能有多少?

而一旦其中的成果被政府看中,形成书面报告,政府会动用公孥来购买,动辄几万几十万,每年只要做成一两笔买卖就能大赚。

再说,政府会向主妇进超市那样来有的放矢的挑选这些前置性研究报告,同样,大量的社会团体处于各种目的也有类似需求。

时间一长,这就成了名利双收的好买卖。

当然,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做事还是很牢靠的,能被其看中而拉去的学者,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每年年初,中心会接受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专家学者的申请,然后中心邀请学校里相关方面的大拿,来确定名单。

通常一年40人,间或有个把水货或者是来镀金的,比如,艾丽西亚若干年之后多半也会去帕洛阿尔多市住上一年,但考虑到她拿到哈佛的sjd学位,单纯说她是镀金也有点有失偏颇,但至少,她和爱德华比起来那是远远不够看了。

实际上爱德华自己也刚刚处于及格线上下,他能被选上,背后自然是露丝伯格的推荐信起了作用,当然罗伯特·博克教授/副总检察长也稍稍关切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