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穿越从藩王开始 > 第30章 崔鸣九

第30章 崔鸣九

崇祯花了银子,买了一张能够在徐府畅通无阻的门票以后,就相当于有了VIP待遇。

一般来说,看人有这么几种方式:其一为看脸,也就是说长的好看的人,通常会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其二为看身份,当然这种所谓的看出身如何如何的方式早就已经存在了。关于这一点有必要感谢科举制度的创立者。其三为看银子,只要有了银子,啥事都好办,啥事都会顺利不少。

自古以来,看脸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长的帅又有权有钱的那可就凤毛麟角了。

来的早,不如赶的巧。刚好这天,徐府正在搞活动,至于搞什么活动崇祯没有弄清楚。但是从那些来来回回,忙前忙后停不下来的丫鬟和仆人可以推测出,今天搞的活动不小。

虽然崇祯向来不怎么喜欢热闹,特别是这人一多就愈发觉得脑壳疼。但是今天,却格外的有兴致。一个小小的知府就能够搞出来这么多的名堂,让崇祯是大开眼界。

一个跟在崇祯后面的小厮虽然对崇祯也算客客气气,但视线却始终没在崇祯身上挪开过。虽然不至于说是监视,当这种寸步不离的方式还是让崇祯有些反感。

“怎么,害怕本少爷到你们徐府窃取东西不成?”

跟着崇祯的小厮是那种长的很乡村,样貌说不上傻,但看起来很憨的小伙子,年龄看起来不过十三四岁,毛都没长齐的那种。

小厮挠挠头,张开嘴巴想要说什么,又愣了几秒,道:“管家说了,让俺要寸步不离跟着来徐府参观的外人,若是不从,会被责罚的。”

崇祯算是明白了,跟着他的人不过就是一个毛头小子,啥都不懂的那种,于是就打消了想要从他嘴里套出什么话的念头。

“你…就打算这样一直跟着本少爷?”

小厮道:“所有来参观徐府的外人,都必会安排人跟着,并非针对少爷一人。”

崇祯算了一笔账,进徐府门票十两银子,而徐家老爷给跟班小厮小费只需要支付几十文。徐家老爷这生意做的比奸商还要奸商。虽然这个小厮还兼任导游,但是实际上导游身份只不过是掩盖其监视的身份。所以虽然,人人可以花银子进徐府看看,当实际上却没那么自由。

怎么说崇祯也是从宫里出来的,而这徐府再怎么华丽,在建筑样式上也是不敢有所僭越的。但是在游览一番以后,崇祯还是大为震惊。

“好生气派啊!”崇祯发出一声长长的感叹。

徐府上上下下,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和菜市场没什么两样,此刻崇祯想要脱身,轻而易举,但此刻崇祯却还有许多的疑惑…

“莫非今日徐府是否有大事要办?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呢?”

小厮不屑道:“这算什么热闹,徐府三天两头的都在办大事,俺们都见怪不怪了。”

通过旁交侧击的打探和细致的观察,崇祯判断今天一定有事情要发生,徐府有人在搞事情,有人在搞大事情。

趁小厮注意,崇祯偷偷溜走了,混入在了来来回回徐府的人群之中,留下了一脸茫然的小厮。

由于有四大大内高手的暗中保护,崇祯也就没有了什么后顾之忧,也不怕有什么危险。

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已来的了一个亭子前,这个亭子是典型的休憩小凉亭。

亭子的屋背为下坡结构,四周堆砌着各种造型各异的景观石头。围绕着亭子的是人工挖掘出来的小池塘,四周由各种奇花异草围绕。亭子并不算太大,虽然有座椅,不过就是一种装饰而已,但至少可以看出来这都是经过工匠们细心雕琢的。

崇祯没有兴趣观赏这徐府内的景色,此刻他只想快些打探清楚关于这徐府的任何有关信息。此时一个穿着长裳,手拿纸扇的青年正焦急的来回转圈圈,不知在找什么,看到亭子前站着一个帅气青年,就像看到救星一般。大步流星走来,远远几十步外,便拱手而来,道:“兄台…在下崔鸣九有礼了。”

大冬天手拿一把纸扇,不是书生就是脑残,对于这样的人崇祯早就有了自己的定义。

“这天气也不热啊?怎么拿把扇子啊?”

自称崔鸣九的人道:“崔某人不过一介草莽,拿把扇子不过是做做样子,兄台莫要在意…”随后一脸严肃,在崇祯耳边小声问道:“兄台也是来找黄管家的吗?”

崔鸣九这么一说,崇祯倒是不敢再开口了,如此神秘,必定有其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便委婉的点了点头,没有明确态度。

“原来如此,不知兄台贵姓呢?是做什么生意的呢?…”

对于这样的问话,崇祯心里有一百万只草泥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朕说朕叫朱由检你信吗?

“王振明!”

崇祯拱手表示礼貌。

崔鸣九把崇祯拉到一边,道:“王兄,听说了没有,现在所剩缺的里长之位已经不多了,除了几个油水多的乡镇还有空缺,其它乡镇的里长之位都售卖的差不多了…”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脑袋顿时觉得就要爆炸,这不是典型的卖官鬻爵嘛!虽然有“皇权不下县”这样的说法,当是这并不意味着阿猫阿狗都能当里长。

自古皇权是“弗远无届”的,每个皇帝都希望自己的命令能传达到帝国的最底层,最好能百分百地执行,如臂使指。

但以古代的各种条件,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秦朝尝试了一次。对于县以下的基层组织,每三十户设一位“里典”、一位“伍老”,乡一级设“啬夫”“三老”“游檄”。

这些人属于政府公务员,代表国家履行治安、征税、司法等职责,并由县一级的官员对其进行管理。

看上去,皇帝的意志可以贯彻到帝国的最底层。但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信息的传递和审阅都十分耗费人力物力,导致中央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源。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奏章就超过一百二十斤,而这还是皇帝一个人的,整个国家的量就更别提了。

此后的历代王朝都吸取了秦朝的教训,中央政权为了减少管理成本。到了明,行政力量一般只延伸到县一级,再往下,官府只控制地方上的财税、军队和意识形态等大事,把一部分较琐碎的事务管理权交给地方自决。

朱元璋后来对县级行政进行改革,对于县以下的组织以一百户为一个单位,其中每十户编成一“甲”,从中选出一户为“甲首”,作为管理者;再设置一名“里长”,负责管理十个“甲首”,并直接向县衙汇报。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代表政府征缴税粮。

然而无论是“甲首”还是“里长”,都不是上级官府指派,也不是由基层选出,而是实行轮换制。

在一百户人家中,按照富裕程度(主要是人口和收成)排出次序,前十名的人家轮流担任“里长”,每户任期一年;第十一到二十名的人家轮流担任“甲首”,任期也是一年。所以普通老百姓是没有机会当上里长的,只要手中有资源,有银子有门路的人才有机会被选上里长。

崇祯道:“莫非崔兄有意要买一个里长?”

崔鸣九道:“可不是嘛!不然来找黄管家干什么,只是…如今一个里长都被黄牛党抄成了天价,这太过分了…”

崇祯道:“一个普通镇的里长多少银子?”

崔鸣九伸出两根手指头在崇祯面前晃了晃道:“恐怕没有这个数下不来!”

明朝官员发的俸禄并不是银子,而是大米,一个从一品的官一年的俸禄不会超过一千石。而崔鸣九所说的买一个里长需要的银子已经超过一个从一品大员一年的俸禄了。

到了从七品,也就是一个县官的职位,一年的俸禄就只有几十石大米了。

如果按这个标准发放工资,即便是最底层的九品芝麻官,过上小康生活也是足够的。

可问题是,明朝足额给官员支付大米作为俸禄只在洪武朝前期维持了一段时间,到了后来官员俸禄中的大米比率就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丝、棉等实物,以及一种叫做“大明宝钞”的官方发型纸币。

而大米折算成丝、棉本来也可以接受,可是折算的比率却并不是按市场价格,而是按人为制定的非常低的比率给予支付。后来“大明宝钞”由于官方滥发,导致贬至严重,很快就跟废纸没什么区别了。

一个里长需要足足至少二千两白银,崇祯想不通为什么还有人挤破脑袋想要买一个。

崇祯道:“既然崔兄已有决断,为何还要问我。”

崔鸣九道:“虽说是以我的名义捐的官,但实则还是为了家族的利益,为了家族的荣耀啊!这个里长可不是我一个人的…”

原本只是为了调查蓄奴案,此刻却又发现,徽州这地方的事情远比想象的还要复杂。对于徐震这个人的背景,崇祯有了新的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