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次元 > 大明娱乐指南 > 第597章 送行

第597章 送行

从家中出来的潘厚仁,乘坐一辆不起眼的马车,马车厢上甚至都没有潘氏集团的标志,浑然就是南京街头最普通的马车,然而这辆马车却是直接朝着南京城里的皇宫而去。

南京城作为“留都”、“陪都”,那是保留着原本大明朝的皇宫的,只是对皇宫的占地面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缩减,同时防守力量和内部的管理、工作人员数量也是大幅度的缩水。

从某种意义来说,大明朝并不是中国历史上富饶的时代,无论是跟唐朝还是跟宋朝相比,大明朝的财政情况都要恶劣的多,可谓是“穷政府”。

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朱棣没有理由不缩减南京皇宫的费用,故而这并不奇怪。

当然,朱瞻基从北京来的时候可是带着一卫的兵马,五六千号人进入皇宫之后,自然而然,南京皇宫的安防等级就有了相应的提升,即便比不上北京的紫禁城,但也未必就比过去的南京皇宫差到哪里去。

潘厚仁乘坐的马车早早就被巡防的士兵拦下。

作为如今大明朝的红人,朱瞻基名下的卫队倒是很多人都认知潘厚仁,不过按照规矩,潘厚仁仍旧是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腰牌给那些卫兵,让卫兵前去通传。

“这个时候你来找我,不会是没晚饭吃吧?”

朱瞻基脸上带着微笑望着潘厚仁。

虽说如今仁宗朱高炽仍旧处在危机当中,但朱瞻基的精神状态却还是不错,这一点潘厚仁能看出来。作为一个从小就被当成皇位继承人来培养的对象,应该说如今这个太子朱瞻基,表现出来的能力并不输他的老子当初是太子的时候,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殿下啊,你怎么不问问,为何我会出现在南京?”潘厚仁没有回答朱瞻基,反而很坦然的提出问题。

“有些事情嘛,我不会你也会说的,对不对?”朱瞻基发将潘厚仁一军,倒是让潘厚仁苦笑起来,道:“殿下,要是我说这是因为担心你回京师的时候可能会遇上危险,你信不信呢?”

“信啊!”朱瞻基脸色没有一丝的作伪,他甚至站起身走到潘厚仁旁边,抬手在潘厚仁肩膀上轻轻的拍打两下,“咱俩之间的感情,就如同你讲的那个故事一般。”

潘厚仁给朱瞻基讲过啥故事?

其实也不是什么历史的典故,而是后世的一部小说,那小说里有个小太监,还有个小皇上。

小太监其实不是太监,但小皇上却实实在在的是个皇上,这两人搭档干出了不少大人物都难以完成的事情。潘厚仁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却是没有说出那个小皇上的真正身份来,否则还不知道朱瞻基登基之后,会不会去找女真族的麻烦。

“不过我还是很好奇,你觉得我返回京师的时候,带着一卫兵马还能出啥危机不成?”

“世事难料啊!”潘厚仁左顾右盼,发现周遭的人早已经被朱瞻基给清退之后,心存感激的同时也压低声音道:“请殿下赎罪,微臣善于考虑最恶劣的情况,假如说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京师方面不好的消息,那个时候,微臣斗胆问问殿下,你还能带着一卫兵马上路么?”

听到潘厚仁的话,那朱瞻基眉头顿时紧紧的皱了起来。

也就是潘厚仁了,若是换个人来,朱瞻基第一时间就要砍人的脑袋!谁都能听出潘厚仁口中那个“不好的消息”所指是啥,而朱瞻基略微思索,便也就知道潘厚仁说的没错。

一卫兵马,五六千号人,虽说是太子亲卫队,人人都有战马,但战马并不是机器,它们总是会累的。然而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必然是一人数马飞驰,甚至是在驿站换马儿人不休息。

几个人,十几个人,大明朝的驿站还能支撑,毕竟是北京到南京的官道,但若是几千号人,那就不可能的。

到那个时候,朱瞻基恐怕也就只有带上最心腹的一批人,急速赶回北京,而剩下的兵马就只能任由其限度之内的速度返回北京,两相脱离,若是在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恐怕朱瞻基还真不能拍着胸膛说绝对不会出问题的。

“你有什么好主意?”

“微臣其实也没有啥好主意!只不过微臣的集团卫队已经时刻准备循着官道方向清理,但凡是有可能被人设伏的地方,微臣都要求他们认真的搜索,并且留下人值守,每天联系报送情况!”

“哦?你的集团卫队已经能够做到如此程度,岂不是比我大明的精兵还要厉害?”

“嘿!殿下您这是在开玩笑吧?潘氏集团的卫队,跟大明的精兵又有何区别呢?还是不是以皇上为中心,以大明皇家为核心,为了保护大明皇家利益而存在的么?只不过这一支队伍不需要朝廷来开支,不吃公粮,微臣倒是觉得这样一支由皇家自己经费养出来的军队,对皇家的忠臣度更高一些!”

“我可不会管这支队伍究竟是对你忠臣度高还是对皇家忠臣度高,你现在回答我,若是真的发生.发生你刚刚猜测的事情,那么你的卫队能否保证我一路平安返回京师?”

朱瞻基的眼神当中有一丝的期盼。

若是此时认真的分析朱瞻基的心理变化,相信可以看到其内心当中的矛盾。一个从小生长在皇帝爷爷身边,跟着爷爷出生入死的皇位继承人,若是说这样的人心中没有藏着猛兽,那绝对是谎言!

然而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是他的亲身父亲,这一份亲情又是难以割舍的。试问,朱瞻基究竟是应该希望他父亲长命百岁呢,还是希望他早死早超生?朱高炽一日不死,朱瞻基就一日只能当个太子。

假如说朱高炽真的长命百岁,朱瞻基甚至有可能连登上皇位的那一天都等不来,那他又该如何自处呢?

故而朱瞻基的心情是矛盾的,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期盼什么。在想不通的情况之下,他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潘厚仁所说的行动之上,以备万一。

但是潘厚仁的回应却是让他颇有些失望。

“不能!殿下,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说老实话想要对殿下不利,从南京到京师这一路,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别说是区区一个集团能够调动的卫队,就算是将整个南京周边的队伍都集中起来,也未必能够做到,况且军队一动,必然会引起某些人的觉察,到时候反而不美了!”

“哦,你是担心因为军队的调动,打草惊蛇以至于不能将暗中隐藏的敌人暴露出来?”

潘厚仁点点头,道:“老虎其实不可怕,因为它的行踪早早就暴露在人的视线当中,真正可怕的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毒蛇,它们总是会趁人不备的时候冲出来,致人于死命啊!”

“你这话说的有道理!”朱瞻基也是跟着重重一点头,随后乐了,道:“所以你就把我这个太子殿下也当成诱饵,去引蛇出洞了?”

“微臣不敢!”

潘厚仁忍着笑,一低头道:“微臣只是做出点太子殿下可能会走那些道路的迹象来,其实太子殿下假如真需要赶急回到京师的话,另有他法!”

“你可是说.走海路?”

“正是!微臣从京师而来,也带着潘氏集团最大的宝船,还有拱卫的舰队,如果需要的话,还请殿下多多考虑走海路,又安全,又快速!”

“这个倒是没错!”

朱瞻基脸上的神情总算是真正的放松了,他缓缓的点头,随后望着潘厚仁道:“还真是难为你了,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

“那是微臣应该做的!”

潘厚仁可不敢像韦小宝那样随意,事实上当韦小宝和康熙相互之间的身份都揭露之后,两人之间的随意也就随着年岁的增长而逐渐消失了。

紧跟着潘厚仁又跟朱瞻基谈了一些行动的细节之后,就不再留下,从皇宫离开。

等到潘厚仁离开之后,朱瞻基的脸色却变得一片凝重起来。

“父皇啊父皇,实在不是儿臣希望你死,但你做的事情还真是让儿臣伤心,也让爷爷他寒心啊!为了咱们朱家的江山,为了这大明的天下,儿臣也是有苦衷的啊!”

公元145年,洪熙元年五月十一日,北京紫禁城皇宫里突然传出二十四道哀鸣,意味着大明朝的又一位帝皇魂归天国。

朱高炽,这个在位仅仅十个月,却是以儒家思想治国的帝王,病逝在床榻之上。

历史对于朱高炽这个人的评价还是相当的公允。

作为明成祖朱棣长子,朱高炽于永乐二年(1404年)被立为皇太子,永乐二十二年(144年)登极,次年改年号为洪熙,史称洪熙皇帝。

他执政不到一年,而做太子却有0年的历史,正是由于他的仁政治国,才为明朝的后世之君守成丰业准备了条件,因此可以说他是位承上启下的皇帝。

朱高炽幼年即读儒家经书,生性仁厚儒雅,沉静好文,言行识度,很早就知儒家治国之道,以聪慧仁德著称,深受祖父朱元璋的宠爱。

据说,朱元璋曾让秦王、晋王、燕王的嫡子同时进京,要考察一番。朱元璋让他们去检阅部队,只有朱高炽回来晚了。朱元璋问他原因,朱高炽说,天气很寒冷,我想等军士们吃完饭再检阅,所以回来迟了。朱元璋很高兴,夸奖说,“小子知道恤下了!”

又有一次,朱高炽奉命批答奏章,批好后,呈报给朱元璋,朱元璋发现奏章里有一些错别字和一些小毛病没有改过来,就问朱高炽是不是没有看到,朱高炽回答说,孙臣以为小过不足以上渎天听,朱元璋大喜,接着又问他尧舜的时候,老百姓遇到水旱灾害怎么办?朱高炽说,要“恃圣人有恤民之政”。朱元璋很高兴,说,“小子异日不可量也”。

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成祖来讲,这个儿子并不讨他喜欢,甚至可以说朱高炽一生也没有赢得他的欢心。

朱棣起兵靖难时,因为朱高炽身体肥胖,不便随军作战,朱棣就命他留守北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