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古代 > 觉醒,穿书女配想掠夺我气运? > 第144章 定下南方

第144章 定下南方

听到这里,关凝的心脏就像是被人攥紧了一样,疼的难受,她垂头想了一会儿,终究还是很无奈地说:“你要是去京城的话,多开导开导他。人生长着呢,别急于一时的得失,把眼光放长远,就不会在意现在的小小困难了。”

盛馨闻言,摇头说:“这话我说了有什么用?其实还是你去说最合适。”

盛馨年纪虽轻,但也懂的有些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关凝垂下睫毛,浓长微卷的睫毛盖着她幽深的眼眸,她半晌没说话。

终于只是留下了一声叹息而已。

赵胤这几天见纪鸿卓很少来给自己上课,他明知道纪鸿卓在工部处处碰壁,只装作不知,专门派人去请纪鸿卓过来。

短短几天不见,纪鸿卓的脸色憔悴了很多,看上去被所有人否定,对他这样年少成名的人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打击。

赵胤:“纪先生为何愁眉不展,莫非是遇上了什么烦心事不成?”

赵胤笑着问道。

其实他和赵王赵桀一样,心存拉拢之意,只没想到,纪鸿卓竟是个硬骨头,不管是大哥赵桀以美人钱财和地位相诱,还是他赵胤以师生之情相诱,纪鸿卓都不卑不亢、不偏不倚。

哼,他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吗?

纪鸿卓只是点点头说:“多谢。”

隔了片刻,纪鸿卓又对赵胤说:“我已经和皇上禀名,为了解决南方水患的问题,我不日便要处罚,去往南方一带实地查探情况。”

赵胤一怔:“什么?”

纪鸿卓重复一遍,他已经考虑得很清楚,那封折子他虽有八成以上的把握,因为参考了南方老官的意见,对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的无比详细,他身为少年才子,也就其中的细节盘问了解过,对方也是侃侃而谈,无一不能详细解答的。

所以,折子里的应对措施并无大问题。

但,不论是皇帝也好,还是工部的官员也罢,他们都对他持质疑态度。

纪鸿卓闷在会馆里好几天,彻底想通了,既然他们怀疑他没深入了解过南方的问题,那他便听从他们的意见,亲自去一趟,再拿出实地的意见折子来。

为了连年遭遇水患的民众的福祉,他跑这么一趟,有什么大不了的?

“另外,我还和皇上请旨,想把你也带去南方。”

纪鸿卓坦然告诉赵胤,这回赵胤是真的头都大了。

他想假笑都笑不出来:“我为什么要去南方?”这大冬天的,南方又湿又冷,又不是春夏季,和风煦日,正好乘船南下,欣赏美貌娇小的南方佳人。

纪鸿卓说:“宁王殿下,你和赵王殿下都曾找过我,我也扪心自问,老话说得好,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我不会轻易的站你们任何一位,并不是因为我想要明哲保身,而是我暂时没有看出来,你和赵王,或者其他皇子殿下,有谁是真的为民众的福祉所想,真心希望国泰民安,老百姓安居乐业的。”

赵胤刚想说话,纪鸿卓阻止说:“请听我说完,我直言我有私心,如果我一人去南方查看水患情况,哪怕我看出了问题所在,陛下也不可能让我一介新科状元有权去实地治理。”

赵胤立刻明白过来,纪鸿卓这是把他当成一把剑去用,一把尚方宝剑。

“所以,我想请宁王殿下和我同行,借你的权势,来达到我的目的。当然,宁王殿下你有权利拒绝,因为皇上也说了,宁王身体不好,能不能熬得住冬日里车马疲惫,尚未可知。他让你自行决定。”

赵胤扬了扬眉毛,说:“废话。”

纪鸿卓问:“那殿下是去还是不去?”

赵胤冷笑:“当然要去,为了征服纪先生的心,本王还有别的选择吗?”

纪鸿卓便笑了起来。

快要过年了,饭馆的生意即将迎来一个旺季,尤其是有钱人家,设宴摆酒,会从还没进腊月一直到出了腊月为止。

所以,关凝这些日子,派几个用惯了的伙计们去提前采买各种食材。

毕竟,售卖食材的农庄和农户们,一般快到年关就不会售卖食材了。

这几个伙计虽然都是乞丐出身,但为人精明能干,且感激关凝拉扯了他们一把,对关凝忠心耿耿的,所以关凝耐心地等了好些天,还没见他们回来。

一直以来,顾齐对乞丐们的信任度远少于关凝,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她,怀疑不怀疑那几个乞丐卷款跑路了。

若是关凝真的担心,他可以派人马去附近搜捕,绝不纵容这种背信弃义的东西落着好。

关凝却摇头,说:“外出办事,难免会遇上意外情况,我只是担心他们别受伤,别的都是次要的。”

顾齐有点不信,以为关凝嘴硬罢了,关凝又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他们在外面为了我的事呕心沥血的,我却在家里头怀疑来怀疑起,难免会寒了人心。”

听了这话,顾齐点点头,说:“你是个有主意的,我若是当小伙计,就希望投奔你这样的主子。”

关凝忍不住笑了,说:“顾大少爷,谁去当小伙计也轮不着你啊!”

隔了又两日,那几个活计倒是拖着大包小袋的回来了,一包包往外掏东西,有些新鲜的山珍,像是大雁肉、山鸡肉、狍子之类的,都是猎户们处理好晾干成片带回来的。

大米精面也带回来很多,只是关凝特意叮嘱说要买的,南方特产碧梗米却是一斤都没买着。

关凝很是好奇,问为什么。

给自己起名叫关重福的伙计说:“其实就是为了碧梗米,我们才耽搁了。”

原来他们先是去了附近的农庄,果然农民们攒了很多山货,还有各色的果干之类,给出的价格也十分公道合理,他们便买了很多,先寄存在农庄子里,顺便打听附近哪里有碧梗米卖。

便有人连连摇头,说:“南方去年水灾闹成那样,最后朝廷给的赈灾银子也不够。不少人流离失所,根本不敢回家呢,人都没得,地也没人管,哪儿还有碧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