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无冕宰相 > 第109章 玉堂之署

第109章 玉堂之署

“有一句叫‘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吾儿汝明白吗?”

廖道南刹那间明白了,“难道说,吾还有一个故乡?父亲是要叫儿寻根朔源,认祖归宗?”

“是的。”

“父亲,吾之廖氏一族是从那儿来的?”

“说来话长。吾之廖氏一族先祖新基公于本朝洪武年间由衡州府宝盖楼迁往现武昌府蒲圻,后遂住羊楼洞,开枝散叶,繁衍日众。”

“原来如此。”廖道南恍然大悟。

廖道南与廖容二人骑着马一路奔驰,来到了衡州府。

衡州知府闻讯率州府众属官十里长亭相迎廖道南入城,并为廖道南设宴接风洗尘。

第二天廖道南婉谢了衡州知府派人相陪到宝盖楼的要求,与廖容打马直驰宝盖。

来到了宝盖楼,廖道南放眼一瞧,果然是一个好地方,一弯绿水,两岸清山,良田美井,屋舍俨然。

宝盖楼天空弥漫着紫色的雾气,宝河蜿蜒着清亮的河水,呈现出世外桃源般的梦境。

近处房屋鳞次栉比,远处良田一望无际,阡陌纵横,稻花飘香,好一派旖丽的山水田园风光。

大明朝廷皇帝侍讲学士廖道南来到了宝盖楼认祖归宗的消息,早已经不胫而走,轰动了十里八乡。

一时之间,人如潮涌,宝盖楼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刹那间聚集了无数的父老乡亲。

房前屋后都是人,密不透风,甚至于屋嵴都站满了小孩,万头攒动,人人欲一睹认祖归宗的大明朝廷天子之师廖道南的风采。

廖道南向父老乡亲拱手作揖,他眼含热泪,在族长的引导下,来到了“廖氏宗祠”,他虔诚地跪在先祖神位面前,焚香拜奠廖氏先祖神位,完成了认祖归宗仪式。

“鸣吾!”一声似曾熟识的声音响起,廖道南回头一看,不禁惊喜交加。

原来唤他的是曾经同朝为官,曾任外阁中书的廖思护,彼此之间原本就有交情,且有诗词唱合。

“思护,是汝啊!只知道汝出身名门望族,辞官归里,成为当地的鸿儒缙绅。没有想到归里就是归吾之故乡啊!吾辈竟然还是宗亲啊。”廖道南激动不已,他抓住廖思护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鸣吾,汝为吾廖氏一族之翘楚,湖湘名士,有‘楚中三才’之首之称,今日认祖归宗,可否吟诗一首以志庆贺。

“恭敬不如从命。”廖道南道,随即吟诗一首,“湘江灵秀钟名山,桑梓敬恭水口边。冠带盈庭宠锡至,紫泥冲栋后先贤。半生风雨结花萼,情醉衡阳招入梦。”

“好诗!”廖思护及所有在场的人不禁击节赞叹,不愧大明翰林侍讲学士,出口成章,果然才高八斗啊。

晚上廖氏宗亲于祠堂设宴款待廖道南,廖氏一族数十里内所有德高望重,名重一方的缙绅贤达,仰之弥高,硕望宿德者皆齐集于此,欢声笑语盈庭,不绝于耳,一时盛况空前。

廖道南亲至祠堂庭廊下,甬道左右,依桌次一一向所有德高望重,名重一方的缙绅贤达,硕望宿德者敬酒。

随即宴会进入**,廖道南及宗亲众人觥筹交错,大快朵颐。

饭后天色已晚,当众人渐渐散去时,廖道南意犹未尽,他环览大厅四壁和梁柱间密密麻麻诸如“邦国矜轼”之娄的匾额及诗词画屏后,目光久久凝视着一幅身着宋朝官服的廖氏先人画像。

廖道南对陪同自己的廖思护道,“如果吾没有错的话,此位就是吾六甲廖氏开基先祖、北宋的翰林院大学士廖岩先先祖公。”

“好眼力!确实如此。”

廖道南凝神沉思道,“吾辈之岩先先祖公在宋朝为官,官至参知政事,两袖靖风,素具民望,功德巍巍,为宋之名臣。”

“是的。”廖思护答道。

廖道南沉思了一会儿,才说道,“吾有一想法,不知可否。”

“请说。”

“吾辈之岩先先祖公出身翰林,功德巍巍,吾想建一座牌坊,纪念他。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岩先先祖公。”

“与吾的想法不谋而合。吾家业大,颇有积蓄,所需工费,可倾囊相助。”廖思护慨然道。

“甚好。但是岩先先祖公是吾廖氏一族共同的祖先,所费将不菲,共同出资为好,多少不限,量力而行,汝可多出,全由汝负担亦不可。”廖道南想了想回答道。

“言之有理。”

于是在廖道南的倡议之下,在宝盖楼前的东南方,廖氏族人开始了修建了北宋翰林院大学士廖岩先功德牌坊——“玉堂之署”。

本来族人欲将廖岩先功德牌坊命名为“翰林之署”,但是廖道南怕别人以为是借此为自己扬名,所以才更名为“玉堂之署”。如此雅致的称呼取之于田边八景中的“玉堂晓发洪钟,惊醒蝴蝶幽梦、唤起燕檐雄啄”之喻。

“玉堂之署”大门呈“八”字形,是明代官府衙门特有的标志门形,是一种威严的象征。台阶前有一半月形的检阅台,是颁发圣旨元帅点兵点将的地方,台阶称为紫禁街。

其建筑为砖木结构,呈封闭式构造.气势格外恢宏。穿过紫禁街,跨过石门墩,就进入大厅,大厅厅堂辉煌,风格奇异而布局巧妙,石狮旗杆、玉鼓鸣钟、花卉浮凋、禽兽饰画等一一俱备,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检阅台、紫禁街”之谓当时令人咋舌,有僭越之嫌,不过廖道南出示了嘉靖皇帝的圣旨,也就无人再置喙。

因为修建“玉堂之署”旷时费日,廖道南假期已逾期。一俟工程结束,廖道南就依依不舍地惜别了宝盖楼的父老乡亲,打道回蒲圻羊楼洞。

可是宝盖楼的父老乡亲送了一程又一程,尚无分手离别之意。

廖道南看到天色已晚,宝盖楼的父老乡亲还不忍离去,廖道南不禁连连作揖,泪水涟涟,“父老乡亲请回吧!吾今天虽去,总有一天还会回来看望父老乡亲的。”

廖道南一路疾驰回到了北京城,这时朝政又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