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修真 > 女帝养成系统 > 第一百七十二章 苗绣特色

第一百七十二章 苗绣特色

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花溪苗族挑花成了本民族历史和传说的载体,独特的挑花贯首服也成为这支苗族的识别标记和象征。挑花在花溪苗族的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及择偶、婚丧、宗教等仪式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花溪苗族妇女在制作挑花时,不但注重继承本民族的艺术传统,而且还善于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进行再创作,几乎找不到两幅完全雷同的作品,使得挑花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和独创性,广大美术家和收藏家对之极为珍爱,国内外博物馆也多有收藏。

剑河苗绣

剑河县苗族锡绣主要分布于贵州省剑河县境内的南寨、敏洞、观么等乡镇,已流传了五六百年。苗族锡绣以藏青色棉织布为载体,先用棉纺线在布上按传统图案穿线挑花,然后将金属锡丝条绣缀于图案中,再用黑、红、蓝、绿四色蚕丝线在图案空隙处绣成彩色的花朵。银白色的锡丝绣在藏青色布料上,对比鲜明,明亮耀眼,光泽度好,质感强烈,使布料看上去酷似银质,与银帽、银耳环、银项圈、银锁链、银手镯相配,极其华丽高贵。

锡绣工艺独特,手工精细,图案清晰,做工复杂,用料特殊,具有极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苗族锡绣与其他民族刺绣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用蚕丝线而是用金属锡丝条在藏青棉布挑花图案上刺绣而成,其核心图案犹如一座迷宫,变化莫测,耐人寻味,寓意深刻,充满强烈的神秘意味。

特点

一是色彩鲜艳明快,使人有爽朗炽热之感。苗绣中多以红、绿色为主,辅以其他颜色,而且花纹稠密,色彩更显艳丽浓烈、富丽堂皇;

二是纹样造型夸张生动。苗绣图案源于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它是苗族妇女在对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等物象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抽象,大胆地进行夸张变形来表现创造者的审美感受和理想。如鱼,头圆、身肥、嘴小、眼大,形象生动可爱;

三是构图对称和谐,形态自然。无论龙凤、花草、虫鱼都要求对称排列,挑绣尤其如此;

四是不同形态的物象自由组合,情趣盎然。苗绣不受自然形态和时空的约束,而颇注重情趣的表现。每一个画面完全凭创作者的想象和情感自由倾泻,能让桃花、梅花、菊花共存,让天地中的动物同生,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特色

苗族喜爱刺绣就像喜爱唱歌一样,几乎视若生命的一部分。苗族姑娘好刺绣是与传说里的苗民南迁联在一起的,说是有位叫兰娟的女首领为了记住迁徙跋涉的路途经历,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过黄河绣条黄线,过长江绣条蓝线,翻山越岭也绣个符号标记,待最后抵达可以落脚的聚居地时,从衣领到裤脚已全部绣满,从此,苗家姑娘出嫁都要穿上一身亲手绣制的盛装,为的是缅怀离去的故土,纪念英勇聪慧的前辈,同时也为了承继前辈流传下的这份美丽,不忘祖业,激励后人。

苗绣以五色彩线织成,图形主要是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花草图案极少。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多为方形、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苗族妇女刺绣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画草图,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和非凡的记忆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她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个丰满的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美观大方。

苗绣最讲究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所谓对称美,就是上下左右不论图形、色彩、空间,都完全要求对称;所谓充实美,就是整个绣品不留空白;所谓艳丽美,就是用色大胆,大红大绿,鲜亮夺目。

苗绣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护船边等部位,亦可用它来缝制挎包、钱包等。一件布料价格平平的上衣,一条普通麻布制成的褶裙一旦镶上了苗绣,便会光彩夺目,身价百倍。

苗绣显示了苗族妇女高精的工艺水平。近些年来,苗绣这朵艺术奇葩已享誉海内外,成为观赏、收藏的艺术精品。

苗绣是独具特色的一种中华刺绣艺术。苗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时,东谢苗族是“卉服鸟章”,即在服装绣上许多花、鸟图样。明代时,贵阳苗族喜用彩线挑成“土锦”,“织花布条”,“绣花衣裙”。清代文献记载苗族刺绣织锦的很多,如黔东清水江苗族刺的“锦衣”和绣的“苗锦”。古州苗族刺绣亦多,今榕江县平永地方一户苗族农民至今还保存着两套乾隆时代的男女服装,都满绣彩色花纹。关于贵州、云南、川南、湖南、广西各地苗族绣花、织锦,各种史书及地方志多有记载。可见刺绣织锦是苗族人民美化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工艺,是人们一种爱美的体现。

苗族刺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针法很多,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来种。图案有视为吉祥的麒麟、龙、凤和常见的虫、鱼、花卉、挑子、石榴等;颜色有大红、水红、紫红、深蓝、浅蓝、深绿、浅绿、橙黄、深黄等。一般以绸缎作底,绘上或贴上图案,因此剪纸又成了妇女们必须掌握的一种艺术。刺绣有平绣和凸绣之分。平绣流行面很广,湖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苗族都用此法,其中以黔东的舞阳河、清水江流域及关岭、文山等地最为突出。凸绣是在底布上多铺几层纸花,使所绣花卉凸出,有立体感。黔东有的喜绣大花,绣成后,再用金线围着花瓣边缘缀上,花朵就格外醒目了。城步苗族的刺绣,多以青、蓝布作底,绣出五彩花纹。

有的刺绣针法,与其他民族不同,如辩绣、结绣、贴花、堆花等。辫绣是先将八或十二根染色丝线先编成“辫子”,然后将它回旋满缀于底布成花。结绣是插针后,以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花结。贴花是用彩色丝片剪作许多等腰三角形,如葵花米大的小瓣贴在底布上,再在其周围密绣一圈,纹样多为几何图形。主要流行于炉山、丹寨、麻江、雷山等县的部分地区。堆花是用缎子剪作花瓣,贴上较小的布壳,边沿往里折,再层层堆叠,缀成后,花瓣逐层凸出,就象木雕一样,主要用作袖花,流行于凯里市翁项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