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都市 > 古村振兴 > 第63章 集体经济(1)

第63章 集体经济(1)

与此同时,李留城也要在李家村这片热土上大干一场了,他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全体村民口袋鼓起来。

李留城深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没有经济基础,不能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要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要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那是不可能的,李留城深感肩上担子重。

虽然,新农村建设,让李家村的面貌发生了绝大变化,但是,村民依然还不富裕,精神生活还很空乏,李家村离社会主义新农村标杆的距离还有很远。

靠着西川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预先给李家村100万的分红款,李留城在“天窗山”附近的“知弄山”成立了金峰县富民生姜食品有限公司,买来了生产机器。

之所以选择“知弄山”开办工厂,那是因为,这座山是李家村的主要生姜生产基地,考虑到“天窗山”以后要开发旅游,不能污染生态环境。

6月6日,金峰县富民生姜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李家村这个千年古村,第一次听到了机器的轰鸣声。

这块祖祖辈辈靠种地生活的土地(当然中间也靠刻书谋生),竟然有了工业,这对于李家村的村民来说,简直认为这是做梦。

是李留城这个李家村的伢崽,肩负历史重任,勇于开拓创新,把李家村带入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道。

当梦想照进现实时,李家村的村民感到新鲜,但也感到不适应,他们要从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这个身份的跳跃,让大多数人还没准备好。

李留城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他要带领大家成为公司的主人,把公司做大做强,将来李家村大发展就有了底气。

创业总是艰难的,不管怎样,李留城从不向困难低头,他认为,人这一辈子,就是要去多折腾,去多尝试,去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不负青春,不负李家村的乡亲们。

李留城手头上只有100万元,如果是一个家庭有这么多的钱,那可以过上很舒服的生活。

可这100万,是全体李家村村民的财富,他李留城可要好好用,使之增值,换取村民的小康生活。

借鸡下蛋,李留城想到了这个词,如果不是西川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宠爱’李家村,莫说100万,一万也得不到。

李留城现在变得更加忙碌了,又是村委会的事情,又是村里的新农村建设,又是古村旅游开发,如今,又要创办集体企业。

李留城的胃病又升级了,上次他到县城检查,是慢性胃炎,医生叮嘱他说:“只要按时吃饭,养成好生活习惯,这个病可以根除的。”

“好的,我一定会按照你说的去做,这个胃疼起来真要命啊。”李留城跟医生信誓旦旦地说。

可是,一回到家,李留城忙这忙那的,又是有上一餐没下一餐的,胃依然疼得厉害,他只好忍,吃点胃药完事。

万事开头难,党组织永远是坚强的战斗堡垒,他首先在公司成立了党支部,自己被广大党员选为党支部书记。

党员,在公司刚创立的时候,更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干。

李留城把村里的16位党员召集到一起,开了一次会议,他说道:“各位党员,现在是我们富民生姜食品有限公司最艰难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发挥带头作用,讲政治,讲奉献,讲规矩,要是我们的公司今后发达了,你们就是李家村的功臣,永远被村民记住。”

贫困党员李世杰,曾经得到李留城的关心,他动情地说道:“我是个老党员,文化水平低,没有什么技术,但我愿意从零学起,掌握公司管理和技术,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李留城让每个党员带领几个群众,共同努力去攻克难题。

李留城从100万元中拿出0万,做了简单的几排厂房,而办公室,设在了一排平房里。

几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创业之初,李留城考虑更多的是省下更多的钱买机器和原材料等。

仓库也没有资金去建,只好用李氏祠堂作为临时祠堂,李留城聘请信得过的李义和李仁两兄弟作为仓库管理员。

忠诚又不失侠士风度的李义,憨厚地对李留城说:“留城哥,你在前方好好干,把我们的集体企业做大做强,我们在后方一定跟你守住仓库,不让一个生姜被偷掉。”

“是啊,跟着你留城哥干,我们五兄弟踏实,将来日子只会越来越好。”李仁也附和道。

为了省钱,李留城号召村民做义工,建设厂房和办公室,他们出力挑砖挖,挖土方,搬物质。

李留城甚至请了村里的石匠和木匠帮工,这样,0万元,就把厂房和办公房做好了。

竣工的那天,李留城请了大家吃一顿饭,作为感谢,李留城明知自己患了慢性胃病,但还是挨个敬酒。

李留城又醉了,他已经不在乎胃疼,他在乎乡亲们对他的那份理解与支持,他看到李家村的人心正在拧成一股绳。

人才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李家村的集体企业,当然由李家村的村民来推动发展,虽然,李留城也考虑今后适时招聘极少数高级专业人才。

从农民要蜕变为产业工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些从田里赤脚上岸的村民,他们看问题稍微短视,也没有什么纪律观念,他们散漫惯了。

李留城首先为公司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规定谁违反,谁受罚。

技术人才紧缺,李留城没有慌乱。

李实财在广州一家食品公司做过品检工作,他被李留城任命为公司的技术总监。

李留城问李实财:“我们公司目前能用的这些人,基本上是村里种田的村民,你们几个在外面有打工经历的技术人才,我当成宝贝,今后这支技术队伍就由你去打造了,有什么困难,你直接跟我说。”

李实财信心很足,说道:“我觉得没有谁生下来就懂技术的,况且,我们生姜加工这种技术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作为操作技术人员,只要多实践几次,就能积累起丰富的工作经验。”

过了几天,李实财带领李家村的三十多个村民到大江省甘甜生姜食品有限公司学习生姜加工相关技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