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修真 > 山河剑影 > 第五十四章 雪舞刀锋降昆仑【14】

第五十四章 雪舞刀锋降昆仑【14】

巨锅里的火燃着了,周围的一切突然跳动摇晃起来。

影子象被烧得害怕似的向两边逃去,所有人的脸在火焰之上闪过,火灭了,烟气扑鼻而来,寂静和黑暗又聚在断魂江上,凝神谛听着重伤者沙哑的声音……

火又燃烧起来,比刚才更旺更亮,人影幢幢,忽而窜向洞中,忽而又退回到火堆旁,含有敌意地、无言地围着火堆翩跹起舞。

火堆里的石油兹兹直响,如怨如诉,炽热的气浪拍打着两岸的石壁,使其发出惊恐的低语声和簌簌声。

一条条巨大的黄灿灿、红闪闪的火舌快乐活泼地嬉戏,互相拥抱,有时又窜向空中,溅出火花。

烧着的血烟飞腾起来,连天上的落雪也朝着火花招手微笑。

屠龙刀和山河剑,就这样掉进火海之中,火海满天横流,疯狂的火浪一个接着一个,张牙舞爪地仿佛想要把天空也吞下去。

这所有的记忆还映在日月的脑海之中,那杨逍因为被张宇初用“碎心掌”暗算而离世,一代英雄,悲壮如斯,是也今天听到这“碎心掌”三字他会突然暴怒,发力震飞了出掌偷袭的张宇清。

见那张宇清被众道士扶起,脑袋低垂目光空洞,一脸惨白毫无血色,俨然成为了一个废人般。

日月胸中的怒火渐然熄灭下去,他沉声与众道士道:“在下本无意为难诸位,实在是适才这位道长激怒在下,在下才因怒出手施以惩诫,若各位就此罢手不再叨扰张府,你我还可有再见之日,若绝意对抗到底,那在下也可奉陪。”

他此言听起来虽较为和善,但话中之意,傻子也能明了,那一干道士如何再敢得罪这位杀神一般的人物,于是纷纷抱拳道:“天师教技不如人,今日落败,自也毫无怨言,适才一战多谢少侠留情,贫道等就此别过,山高水远来日方长,还望日后再遇之时再报少侠之恩。”

几人道毕,匆匆扶起张宇清,狐行鼠窜般地溜出了张府大院,张信与日月对视一眼,忙合力将张母扶到内室,替其疗伤上药,忙活开来。

那张母被张宇清刺了一剑,虽是年老体弱,却竟也扛了过来,再加上这剑并未伤及要害,经过二人的一通抢救,总算渐然恢复了体温和呼吸。

日月看张母的呼吸渐转均匀,心上的石头总算落将下去,他问张信造:“那天师教的道士竟对老夫人下此毒手,大人为何却还要助他等围攻在下,这实在教人难想得通。”

张信握紧母亲的右手,盯着母亲的脸,深叹了一口气道:“本官为他等均为朝廷办事,如何可以拔刀相向?”

“可惜你如此忠心朝廷,朝廷却派出天师教来监视于你,甚至差些要了你的命,试问大人,如此值与不值?”日月叹了一声,道。

张信叹道:“为君为国为天下,古有诸葛孔明躹躬尽粹死而后已,今为何不能有张信蒙冤饮恨逆境而生?若那天师教真是圣上派来监视于我,那也正好说明圣上对我的器重,对于此次任务的关心,由此,本官非但不能有怨言,而且得抓住一切机会潜入燕王府,替皇上手刃贼燕。”

“你若如此行之,你父亲在那黄泉之下,也不会放过你。”忽然一声阴森怒吼之声,自那张母口中发将出来。

二人定睛看时,却见床上躺着的张母怒眼圆睁,显然已是苏醒过来,她一脸愤怒地盯着自己的儿子,双目喷出的怒火似要把坐在床边的儿子烧着一般。

张信见母亲突然醒来,登时又喜又惊,忙问道:“娘亲,您可醒了,这可急死孩儿了,娘亲……”

“老身若敢不醒,张家便要出一个千古不孝之子,你教老身如何安得下心去地下见你爹爹?”张母话中带怒,字字含着怨愤,她反手将张信的手甩到一边,像是极其讨厌他一般。

张信登时大谔,他惊道:“娘亲,您为何要如此一说?可是刚才孩儿之言不顺您意,故心中生怒才发此大火?”

张母质问张信:“为娘可有与你说起,你父曾言王气在燕?”

张信答:“当然有之!”

张母又问:“既有此一说,你却为何不信为母之言,反倒要使计加害燕王?”

张信忙说:“娘亲莫怒,那王气在燕之言仅乃先父一面之辞,切不可将其当真,如今圣上仁明施政,乃是一位好皇帝也,以孩儿看来,真正的王气是在京城,而非燕云北地。”

“好皇帝能一上台便撕毁约定大肆削藩?好皇帝能一上台只重用文人肆改体制?好皇帝能一上台武将全贬自毁国门?”张母神情激荡,一口气发出如此三问,一时间直问得张信张目结舌,答不上话来。

那边的日月拍手赞道:“想不到张老夫人身处北地,却对家国大事了如指掌,对天下时局看得这般透彻,实在胜过诸多男子百倍千倍也,对此女中诸葛,小生只得万分钦佩,万分景仰,老夫人在上,请受小生日月一拜。”

日月话罢,便诚心向那张母跪将下去,那张母见日月向她下跪,忙惊道:“小壮士快快请起,万不可对老身行此大礼,老身受之不起。”

“受得,受得。”日月诚心拜了一拜,起身凑到张母床前,与她道:“老夫人适才之观念,乃是超凡人之见,小生实在钦佩,但小生有一事不明,故在此求教老夫人,还望老夫人不吝赐教。”

张母道:“壮士为一教之主,乃里人中之龙也,有何要事屈身求教老身这乡野村妇,壮士且慢慢道来,老身定可知无不言。”

日月点了点头,与张母道:“今夜听老夫人数次提起这王气在燕四字,但却不知这王气在燕仅为信口之言,还是有何依据,晚生对此大为不明,还求老夫人分解分解。”

“是啊娘亲,孩儿心中也有此问,但却没有问将出来,今这少侠既如此说了,还望母亲能与我们说道说道,让孩儿也能明白一些。”张信也跪到母亲床前,抓住了母亲的手,与她道。

张母看到床前二人眼神满含期待,不禁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二人既然要听,那老身便与你们讲讲吧,此事还得从四十多年前说起,那时老身还是磒嫣郡主的侍女,那是八九月份时节,黄山下断魂谷,雪雨横飞……”

断魂谷中,有二女珊珊行来,此乃高丽人士,因躲避朝廷军人的追捕,故远遁山林,躲入了黄山断魂谷中。

这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处在歙县、黟县、太平县、休宁县之间,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徽州地区,黄山山脉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东邻浙江,南连江西,北与宣城、池州两市接壤。

其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和中华十大名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乃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在秦时称作黟山,因传说黄帝曾在山中修身炼丹,故唐天宝元年诏改黄山。

方圆五百里,自古为道教名山,山中以道教命名的名胜有朱砂峰、炼丹峰、天都峰、轩辕峰、仙人峰、丹井、试剑石、蒲团松、仙人晒靴石、仙女绣花石、望仙台、炼丹台、炼丹源、神仙洞等等,山南部朱砂峰下的慈光阁和山北部叠障峰下的松谷庵均为道教庙宇。

有一峰位于玉屏楼北侧,是华东地区最高的山峰,是黄山的第一个高峰。

从莲花岭到此峰顶一路之上,沿途有飞龙松、倒挂松等名松及黄山杜鹃。

此绝顶处方圆丈余,中间有香砂井,登临峰顶,可东望天目山,西望庐山,北望九华山和长江。

这便是莲花峰也!

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玉屏峰西南,东对天都峰,为三十六大峰之一,此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

曾有诗赞曰:“一种青莲吐绛霞,亭亭玉立净无瑕。遥看天际浮云卷,露出峰顶十丈花。”

峰上有飞龙、倒挂等奇松,绝顶处方圆丈余,名曰“石船”,中有一池一称“香沙池”。

登上峰顶,如置身云霄,江河一线,云天一色,俱在远眺之中。

在晴朗的日子,可以东望天目,西瞻匡庐,北窥九华与长江。

雨后初晴,四面八方的云海尽收眼底,无比壮观,据传,古代峰顶常有“天马”出没。

宋咸淳四年,歙县人,国史院编校吴龙翰,歙人、景定进士鲍云龙,歙人、文士宋复一等三人,于秋冬之际,自带干粮,费时三天,始登峰顶,后写下《黄山纪游》一篇,为现存最早游莲花峰的文字,他们三人也成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批登上莲花峰的人。

他们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狂放中吹铁笛,歌游仙招隐之章,龙翰赋诗,有“铁笛一声天未晓,吹开三十六峰云”之句。

登峰起步缓坡称“莲梗”,中间穿过四个石洞,古人称“莲孔”,洞穴陡立,游人叠级而上,如在莲孔中穿行,恰似“倾曲作蚁旋出花萼中”,沿途风光奇绝,峰壁间有“真好造化”、“非人间也”、“名不虚传”、“天海奇观”等摩崖题刻。

而这二位高丽女子所行的断魂谷,却是莲花峰下的一条小谷而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