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修真 > 山河剑影 > 第五十六章 雪舞刀锋降昆仑【16】

第五十六章 雪舞刀锋降昆仑【16】

却说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一触即发。

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拼死也要杀出一条生路。

此时的一个意外事件,将大元王朝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话既如此,这又会是一个什么事件呢

话说那朱重八自己求了一签,结果求到两个大大凶签,他在那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事已至此,他便许了第三个愿,那便是找凶险的事做去,而这凶险之事就是参加义军,正巧这次摇到的却是大吉。

对此,朱重八心下一想,是天意支持我投军,于是下了决心,要去投军了。

时逢天下是大乱,民不聊生,百姓纷纷反抗。

这时,元相脱脱觉得黄河泛滥,淹了庄稼,没法生活,是造成混乱的原因,于是主张修黄河,治水,便派了名贾鲁的尚书,主持修河事仪,开始治理黄河。

于是朝廷征集了几十万民工前来修黄河,而民工之中却隐藏着两种宗教,一是明教,影响极大,二是弥勒教,也是造反的。

两个宗教宗旨像,都信奉弥勒佛,要改变天正反面不公的事。

不久,在那工地之上,就开始流传歌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传得民工全部知道了,他们又挖到一个石头人,这真的是一只眼睛,背上还有一行字,就是那首歌谣。

于是大家都知晓了此事,此刻但凡有人带头,便会有人跟着揭竿而起,那韩山童、刘福通便抓住机会在民众中号召起义。

这是他们事先做好的,在过去的帝王时代,哪个皇帝不宣传这些神化自己,把自己说成是天子,上天派他来统治人民,百姓也相信,于是他们积极准备起义了。

一日,白鹿庄中,聚集了三千多人,举行了斩白马乌牛活动,聚集起来,百姓蜂拥而来,队伍迅速到了几万人。

可是放松了警惕,元官府随后派人前来镇压,起义农民毫无准备,韩山童被杀,刘福通冲出重围,重新组织起来,随即引发了元末的农民起义。

这些农民裹上红巾,以此为号,这支军队叫红巾军,揭开了元末红巾大起义的序幕。

韩林儿与刘福通是一支,主要在东部地区活动,他们信奉明教;西部彭莹玉率领,俗称彭和尚,他们信奉弥勒教。

两支红巾军都是上万农民参加,一时间全国遍地都有了起义大军。

在这乱象四起的时代,红巾军起义犹如燎原之火,迅速在大江南北蔓延开来,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看似强大的元帝国就发生了几十起暴动,数百万人参加了起义军。

此时的朱重八,仍然在皇觉寺里过着平静的僧侣生活,从现实情况考虑,他并没有参加起义军的任何打算。

然而,一封不期而至的信件,却彻底颠覆了这一切。

那么,到底是谁给他写的信信中又说了些什么呢从一个吃斋念佛的佛门弟子,到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朱重八究竟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人生跨越呢?

他当年走天下时曾去过许多地区,对外边的情况还是知道一些的,他也知道庙里是待不长久。

小时的伙伴中有个汤和的,有天带了信给他,说自己参加义军了,现在当上了千户了,管千把人了,朱重八还不来你来了,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朱重八一想,对呀,不能在这儿再待下去了,他得到信的这事,就被人知道了。

因此有人要举报他,可是这人还狡猾,说是别人想举报的,朱元璋不踏实了,这与造反有关,得掉脑袋了,这也促使了他投奔义军,事到如此得想办法,走自己的路了。

这时他是个和尚,不是普通的农民,比别人投军还多一个程序,得还俗,这个决心不容易下。

后回到村里找周德兴,朱元璋听了他的建议,去庙里间,庙门大开,浓烟滚滚,庙里被大火烧了。

元朝末的明教与弥勒教的起义,都信奉弥勒佛。

而元统治者就忌讳弥勒佛,见到就拆了烧了,朱重八此时也傻眼了,既至此,这得下定决心了,只有一个殿离得远点,没有被烧,于是来到伽蓝殿,演出了求签的一幕,于是他选择了投军。

“卜逃卜守则不吉。”

朱重八选择投军,这样的大乱下,这么混乱的情况下,小和尚下决心参军,茫茫众生间,有谁能知道这事谁会注意到这样的事可是这一步,改写了中国历史。

这个决心下定的时候,中国历史就开始被改写,这是历史中成功人物中,起点最低的一个,朱重八的成功给了我们许多思考,哪怕起点再低,也要从这儿开始。

朱重八要决心投军了,到哪儿呢

最近的在濠州,今天的凤阳,这支军队的元帅是郭子兴。

郭子兴是山东曹州的祖籍,因为他父亲是算命先生,到处给人算命,来到凤阳,当地有大户人家,有瞎女儿一个,成了剩女。

郭子兴的父亲说,我愿意娶她,就入赘了,第二个儿子就是郭子兴。

元末,郭子兴在濠州占地为王,驻扎下来,这是当时明教传播较广的地方。

朱重八要去,不仅离他最近,而且汤和也在这支军队里。

这时朱重八二十五岁,濠州是起义军与元军对峙,朱重八来到濠州城下,守军警惕,这样的一个和尚是干什么的是不是奸细

于是开始盘查他,朱重八心中很是不痛快,他说我来投军你们却这样对我,跟军士吵起来了。

而这些人听了更生气了,把他捆了起来,报告领导,要杀掉他。

幸好郭子兴讲义气,想是来投靠的,要是杀错了,怎么办就亲自来了,一看,朱重八相貌不凡心中钦佩。

他一问,知是汤和写信来的,那绝对不是奸细,便松了绑,收下了,于是,朱重八成一名士兵。

这是朱重八的第一步,他这个最基层的战士不简单,他有志向,有抱负,后回忆时也说,“被收为步卒,入伍凡两月,除为亲兵,终岁如之。”

从一个列兵,当上了一个班长一样的职务。

有的书说,“拔长九夫”。

朱重八为什么这样快得到提拔有故事说,郭子兴来视察,一进到朱元璋所在的部队时,全都站了起来,立正迎接。

朱重八个子高,郭子兴认出来了,队长说,这人能干聪明,讲义气,说了他许多优点,郭子兴觉得没看错,调到元帅府当亲兵去。

朱重八受青睐的原因,一是有主张,他从小就是孩子头,凡事他作主;二是有见识;三是他有文化;四是敢担当,这几条让他快速得到提升。

他当上了亲兵,凡是成功都得有自己的能力,还得把握住机遇,朱重八也正是这样。

这时,他有了自己的名字,朱元璋。

他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次次地进步,从一战士到亲兵,再被器重,郭子兴觉得这人不得了,是能人,什么事都能办好。

郭子兴就想,这人不能丢呀,因为这时濠州不止郭子兴一个人,还有平起平坐的人,怎么留下朱元璋呢

走入军营、成为元帅亲兵的朱元璋,胆大机敏、作战勇敢,很快就在红巾军中崭露头角,得到了元帅郭子兴的赏识,他做了一个让朱元璋做梦都无法想象的事情——把自己的养女许配给朱元璋。

那么,这个从此相伴朱元璋一生的姑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赤贫农民的儿子,到义军元帅的女婿,朱元璋的人生将会因此发生怎样的转变呢

郭子兴有养女,姓马,野史中记,叫马秀英,后来当了皇后,名字不能乱叫了,正史中没有名字,她是郭子兴养大的,她父亲是家气的人,跟郭子兴是好友,二人是生死之交。

郭子兴起事了,马氏招集人马来相助,结果得病去世了,临去世时,把女儿托付给了郭子兴,郭子兴就把马氏养在家里,像亲生的一样对待。

这时,她十七八岁了,过了两年,二十出头了,没有出嫁,在那时,这是大龄了,这时遇上了朱元璋。

马氏这人,有说出生于至正三年,比朱元璋小几岁。

还有一种说法是,她要大朱元璋几岁。

这是传说,后者不太可信,郭子兴不大可能不尽责任。

看到朱元璋合适,于是郭子兴就拿定主意,就跟张氏夫人商量。

二夫人说:“今天下乱,君举大事,正当收集豪杰,与成功业。一旦彼或为,他人所亲,谁与共成事者”

这个女人有眼光,一语道破了政治目的,朱元璋就成了郭子兴的女婿了。

两三个月,从小和尚到了步卒到了亲兵到了主帅的女婿,运气也太好了不仅运气不错,而且是相当好因为马氏不普通,她也是了不起的人物。

“仁慈有智鉴,好书史。”能看透许多东西,好读书与历史,这样的好妻子,让朱元璋碰上了,在他一生中起了不少作用,后来马皇后,能与皇帝齐名,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朱元璋成了主帅的女婿,身份变了,郭子兴与他关系不一般了,朱元璋参与内部机务的事情就多了,更能表现他的才能,所以他的才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