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都市 > 我只想安静的开公司啊 > 第三百一十九章 突发事故

第三百一十九章 突发事故

“不管怎样,还是得注意休息吧,既然这么大致上没什么问题,你倒可以把之前和老陈的协议给我们看一看,我相信你这里应该有打印机,稍微做些调整,我们就可以签合同,我都可以付给你第1批预付款。”

李易笑呵呵的说道。

“没问题,跟我回家吧。”

大壮将手搭在李易的肩膀,便来到了黄丫丫所在的地方。

家里的地方就有电脑,大壮将和老陈的合同样本拿了出来,和李易一条一条的商讨的相关合同。

丫丫则在屋外斗着一条大黄狗,玩的倒也算开心,只是时不时的会回头看看李易,人生中闪过复杂的神情,下意识的摸了摸口袋里的老人机。

屋内。

李易一拍巴掌笑道:“所以说基本情况就是这样了,所有的条款如果没有什么建议,就按照这个来签吧,一式两份你我都放心。”

“没有问题。”

大壮也是一个豪爽的人,快速的便将合同打完了。

当两人签完字,大壮还颇为高兴的和李易倒了杯酒,两人一饮而尽相视而笑。

就在李易想问问其他事情的时候,这是一个30多岁的瘦高汉子却是急匆匆的跑进了房间,差点踉跄的栽倒在地上。

“大葱,你怎么啦?”

大壮惊讶的看着这个汉子,一把将他扶了起来。

“不好啦,大壮,赶紧去村小学看一看吧,那些人又闹腾着要拆房。”

大葱擦了擦头上的汗,一脸愤慨。

“村长是怎么搞的?难道一点远见都没有吗?”

大壮也很愤怒。

李易和走进来的黄丫丫则是听得一脸懵逼。

“走,现在就去。”

大壮用手向外指,带着大葱便准备离开,只不过他这时才想起李易,还站在旁边呢。

他回过头来,有些不好意思的朝李易拱拱手说道:“李老板实在是不好意思,我们村里面有点事情,我现在得马上去处理,你和这小姑娘就在这里呆着吧。”

“什么事啊?干脆我也去看看吧,反正我在这里也没什么事了。”

李易认真说道。

大壮眼睛一转,点点头:“行吧,多个人也多个力量,也是时候有人该告诉他什么才是更重要的事情了。”

大壮说着便带着李易,等人坐上了停在外面的一辆面包车。

大壮开车的风格很是豪迈,一踩油门速度一下子便提了上来,路上虽然弯弯绕绕山路不少,可是大壮却开得很稳。

显然大壮已经在这条路上开了很多年,如果李易更明白,以这辆车的马力肯定是进行改装的,然绝对不会有这么好的操控性。

终于翻出了山来,来到另外一座山边。

半山腰已经聚满了不少人,其中有一部分人手里拿着锄头铁锤之类的情绪十分的激动。

大壮也没有想那么多,直接按着喇叭,将那些人逼开了一条路,直接把车停在了一座看上去十分破旧的平房前面。

从飘扬的黄色国旗以及相关的标语来看,这里显然就是大转口中所说的村小学了。

只不过此时村小学里面没有见到任何学生。

这倒也可以理解,毕竟现在还是暑假。

但是一个戴眼镜文绉绉,瘦瘦矮矮的男人,便是趴在地上,不断的朝着面前几个五六十岁的老汉磕着头:“村长,我求你们了,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文化,而不是出去打工什么的,如果现在不教这些孩子,好好的学文化,将来不仅咱们的村子没有发展,就连我们的国家也不能有发展呀,文化才是一个国家真正发展的灵魂。”

“别扯这些没用的。”里头的一个50多岁的老年人朝着这文绉绉的汉子就是一吼,“你好歹也是我们村里的人,难道你就不知道我们村子是个什么情况吗?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发展,我们也不是不知道,但是要发展,首先得要有钱,你说这多好的机会呀,把这座春色改造成一个农家乐,每一年咱们村里能够分到好几十万的收入,老板也能赚钱,我们也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到时我重新给你找块地方,再搭点黄色作为校舍不也是可以的吗?”

“村长不能这么说呀,这附近没有其他地方比这里更合适了,这里距离村子里其他地方距离都是最为适中的,如果将学校搬得太远,不仅学生路途上有危险,就连家长们也不放心让学生这么大老远的赶过来上课啊,尤其是冬天,天冷地滑,要是出点问题,学生娃子怎么办?”

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慢慢的站起身来。

几个人之间的对话还在持续着。

李易站在大转身后,紧紧的皱着眉头。

“怎么回事啊?”

李易问道。

“大葱你和他说说吧。”

大壮长叹了一口气。

大葱朝着李易点点头,勉强的笑了一下,颇为无奈的说道:“这位老板你有所不知啊,这呢,是我们村里的小学,已经有很多年历史了,村里面有三四十个娃子,也一直在这里上课,这位王老师呢,在这里已经教学10多年了。”

“他高中一毕业,因为家里贫困,并没有去读考上的大学,而是回到了村里当代课老师,我们村里不少人都曾经受过王老师的教育。”

“不过这些年国家不是提倡发展经济吗?因此村里的人就不想让自己的娃子来上学,但是王老师总能想到办法,让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上学,哪怕就只是读完小学,王老师也心满意足了,不过这倒还没有什么。”

“半年前,一个来自沿海的老板突然发现我们这里风光不错,打算在这里投钱,据说有好几百万,按照他的设想,每一年能给村子里30万,这样平均下来,我们村里一个人能分到不少钱,总比让这块地空在这里要好吧。”

“但是王老师和村里的一部分年轻后生却坚持着,不想拆房,但是村里真正做主的都是这些老人,我们这些年轻人也说话算不得数,而且还有一大部分年轻人的确是眼光十分短浅,就只想着每年分的那几百块钱,完全没有考虑到村里孩子们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