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古代 > 十国争霸:这就是地球玩家吗 > 第139章 张良计(上)

第139章 张良计(上)

这就是秦阳所布下的天下大局。

能直接动摇刘邦根基的布局。

刘邦如何也想不到,楚军竟然能把手伸到蜀地去。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转眼之间,面临四面楚歌境地的竟然是他。

钟离昧攻寿春,这是在威胁他的右翼。

于远英下下邳,这是在攻他的左、翼。

项羽已在乌江站稳脚跟,不日就要从南面攻来。

更可气的是,刘邦退到城父,还得再退。

若是不退,他将重演项羽在垓下的悲剧。

历史三年,刘邦才从成皋打下西楚,这不过才过去半月,他又要将所占之地,尽数返还。

他实在不甘!

奄奄一息的刘邦,在手下悉心的照料下,才渐渐苏醒。

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见张良。

刘邦一把握住张良的手,问道:“子房,如今我汉军大势尽失。”

“莫是天要亡我大汉呼?莫是天要绝我刘邦呼?”

刘邦的悲切张良看在眼里,这就像项羽败逃乌江,长叹时运不济一般。

失败并不是没来由的,胜利也并非都是靠侥幸。

项羽之所以能成事,是因为他能听从秦阳的安排。

而秦阳又的确是这个天下为数不多的绝顶之才。

秦阳的智慧能甚至能让项羽改变心性,对他言听计从。

这才是项羽能成事的关键。

这也是张良最佩服秦阳的地方。

至于秦阳的连环计,在张良看来远不如秦阳的拿捏项羽来得高明。

而刘邦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轻看了秦阳。

以为大势在握,一人之力无法扭转局势,所以他们根本没把秦阳放在眼里。

当张良看出秦阳的连环计时,秦阳已布局完毕。

连连相扣,张良想破局,但已来不及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秦阳的门客运气足够好。

在战略谋划的前提下,还斩了两名绝对意义上的左膀右臂。

张良回想这短短一个月来秦阳的所作所为,可以用算无遗策来形容。

明谋、阴谋,相互加持,相互协从。

当你看清了一条计谋,他下一条计谋已经开始展开。

张良叹道:“秦阳之智,人间不该有。”

“但天道总是公平的,没有绝对意义上不可破的死局。”

刘邦病中惊坐起,激动道:“子房有破局之法?”

张良点头,但脸上似有难言之隐。

张良转身背对刘邦道:“汉王,你我君臣,或有一别了!”

刘邦闻言,嘴巴长大,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你在说什么?子房!”

“难道你也要离我而去吗?”

“命也!悲也!这真是天要绝我刘邦啊!”

刘邦的悲叹,或有一部分虚情假意,但他的慌张一定是真的。

在最后追击项羽的这一个月,张良也渐渐看清了刘邦的为人。

刘邦心胸狭小,有妒才之心。

从他对待韩信的态度,张良已经看到了刘邦要卸磨杀驴的决心。

若他真信任韩信,就不会让他去进攻九江。

对衡山王吴芮,刘邦从心里,其实早希望他造反的。

甚至他还想留给吴芮一个罪名,不然他也不会坐视英布被吴芮和钟离昧夹击。

刘邦很多时候,刘邦都在驱虎吞狼,只是他低估了秦阳对大局的掌控。

秦阳终究不是他能算计的。

刘邦的腹黑,让张良知道,刘邦若得了天下,必定就是清算。

看清了这一点,张良才会对刘邦失去信心。

刘邦的心胸若再能容下更多的东西,就算秦阳再如何多智近妖,也不可能把刘邦打得如此毫无反手之力。

与君王交,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张良也不是什么只读圣贤书的愚蠢之人,他能容忍王权霸道。

也能容忍下刘邦心底的灰暗。

但他却不能再尽力辅佐刘邦了。

他怕刘邦在困局之下对他产生依赖。

他更怕自己深陷其中,最后连自拔的机会都没有。

人终究是自私的,为刘邦的天下,不顾自身性命,张良还做不到。

张良道:“汉王,我身患旧疾,恐已是时日无多。”

“希望汉王能允许在下,在生命的最后能回故地,落叶归根。”

张良要退隐,他不得不退隐。

因为在他看来,刘邦和项羽得了天下,都不是自己最想看到的局面。

刘邦得天下,或利天下苍生,但他们这些辅佐之臣一定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

项羽得天下,那简直是天下苍生的噩梦。

刘邦不容人,但他会利用。

项羽不容人,那就是真的你活在这个世上都是一种错。

项羽屠关中,田横造反迁怒齐人。

这两件事,就可说明,项羽不是一个真正能坐稳天下的人。

张良断定,项羽若得天下,不出十年,天下将再次大乱。

或许那时,才是张良再次出山之时。

张良还年轻,十年他还能等。

十年的蛰伏,足以让他成为春秋战国的鬼谷先生,以天下做棋盘,以帝王王棋子。

但在离去之前,张良还是会尽人臣之责,给刘邦一个与项羽共分天下的机会。

张良道:“良虽命不久矣,但还有一计,或可助汉王破眼下之局。”

“破局之后,是共于项羽分天下,还是再夺天下,就得看汉王自己了!”

刘邦听说还有救,立即抹去眼泪,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誓要把张良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住。

张良道:“临江王共傲以及楚将季布攻蜀,看似釜底抽薪,其实威胁不大。”

“大王只需遣一良将,守于汉中,把出巴蜀的道路堵死。共傲就算攻下了巴蜀,对西楚的意义不大,对我军影响也不大。”

巴蜀之地,早在秦国时,就是秦国的粮仓。

是先秦出关和刘邦争天下的根本要地。

然巴蜀被崇山包围,进入难,出来更难。

这决定了他只能做大后方,而不能成为战略要地。

张良说共傲进入巴蜀的意义不大,其实就是在说,刘邦短暂失去巴蜀,是可以允许的。

张良继续道:“从临江入巴蜀,楚军翻了崇山,虽已成奇兵,但人数不多。”

“他们最想看到的是,大王派兵去围杀他们。”

“而最不想看到的是,大王对他们的放任不管。”

共傲和钟离昧以及导师小孩,翻越横断大山,从山路冲出来,夺了巴郡。

但夺了巴郡之后,楚军不可能把战利品从物资运出大山。

楚军来蜀,打下的带不走。能带走的他们也打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