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玄幻 > 万历风云录 > 征朝鲜 第六百节 三娘子的所思所想

征朝鲜 第六百节 三娘子的所思所想

接着原本已经松弛下去了的战场再次沸腾了起来,一阵阵急切的哨音,喇叭,鼓点,将青年军、治安军的战士们驱动的迅速而又不混乱,在短短大概二十分钟里,已经集结了起来,摆下了战斗阵型,就等待敌人的到来。

这个时候,日子已经下午,早就已经过了吃饭的时候,龙致远看了看远方敌人来的方向,刚才发现敌人是在百里之外,就算过来还至少要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此足够吃饭的空间了,于是抓紧时间,立刻挥手让后勤部的人给将士们送上可口的饭菜,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如果万一远途奔袭而来的敌人对青年军是抱有敌意的话,到时候恐怕都没有时间和空间留出吃饭的机会,必然又是一场恶仗,大仗。

看着战士们席地而坐,大口大口吞吃着香甜的饭菜,龙致远走在他们中间,时不时的和一个个老兵们打着招呼,开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说一说他们的功绩和一起共同拼杀的经历,说真的也幸亏他的记忆力强悍,数千老兵之中,不说人人都记得,最少能记清楚超过七成人的面孔,就已经实属不易。

而老兵们呢,被龙致远点着名叫出来,说上一两句,心中高兴的不得了,尤其是在新兵蛋*子的羡慕之光中,愈发的带着几分傲气和虚荣,心中更添了几分效死之意,奋战一个上午的疲劳也自然不翼而飞,觉得全身都是劲力。

往往普通士卒就是这么简单,只要能够得到上司的尊重,不说上刀山、下油锅这么夸张,但将自己的性命托付出去,也算不得什么,战争原本就是一个轻视生命的活计。不过,青年军在这方面一直就做的不错,不仅仅是龙致远这么做,从上到下的军管体系,都是如此,所有士兵没有吃晚饭他们一定不吃,所有士兵没有休息,他们一定不会休息。

也正是军官们个个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才有了青年军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形成了一种自上到下的良好互动风气,虽然在战时有阶级划分,对于军令自然是要严格加以遵守,绝不会有丝毫懈怠,但是私下里,大家都有着如同亲兄弟般的战友情分,不分彼此,不分你我,是那种能够将背后毫无保留交给别人的情感。

巡视完了大阵之后,龙致远接到探报,敌军在距离本阵大概五十里的地方停滞下来,开始进行调整休憩的工作,只是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看清楚对方的旗号,这支神秘的军队没有任何的旗帜,行进禁止,全靠号角呼应。

敌人在五十里的前方停滞,这个不用多想,龙致远心中也有数,作为长途奔袭的军队,在发现了敌人斥候的状况下,一定是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将整支军队的状态从奔袭转化成进攻,要不然的话,胡乱,没有组织的强袭不过是一个笑话罢了。

但是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对方的指挥的战争经验绝对不少,一定不是什么野台班子的所在,想到块儿,龙致远的眉头皱了起来,不过虽然敌人没有打出旗号,但是来源他心中多少也有些数,说透了,草原之上,现在能够随随便便的集中数万人马出战?除了三娘子、扯力克等大汗王,又或是像科尔沁这种仅仅只有三五个的巨型部落之外,就再也找不出来了。

部落出兵一般来说,都要有比较长期的动员时间,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民兵化的存在,比如科尔沁他们的常备兵就是金帐武士和专业斥候队,也只有不到五千人左右的规模。真正要论起来,只有扯力克、三娘子这种草原大鳄有钱,有粮,有资源的才能够常备万人大军供养起来,专门从事对外征战的工作。

那么最后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自己同科尔沁部落之间进行合战的消息,从时间上面看,只有扯力克、三娘子才会有这种动员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迅捷的反应,可是他们到来是为了什么呢?是帮助青年军,还是帮助科尔沁?这就让人不得不多想着点了。

事实上,龙致远并没有揣测错,对面奔袭而来的骑兵,不是别人,正是三娘子。当科尔沁对昌盛号商队动手的消息传到了归化城的时候,三娘子乌讷楚勃然大怒,要知道在眼下王位传承的关键时刻,整个蒙古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合纵连横之中,科尔沁这么做,抢夺了被三娘子保护多年商号的物资,等于直接往这位蒙古最强悍女人脸上煽了一个大耳帖子。

对于三娘子来说,这一下真的很痛。前面说过,蒙古其他部落的贵族头领和小汗王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头上压着这么一位精明睿智的主人,更觉得三娘子常年把持大部分蒙古的贸易,这份独食吃相太过难看,因此他们希望昏聩不堪的扯力克上台,好让他们能够从中攥取更多的利益,因此相当部分的汗王、头领都鼎力支持扯力克自立为王的动作。

这些贵族的势力联合起来极为强大,让三娘子想将位置传给小儿子,自己躲在后面垂帘听政的计划完全打破,陷入了窘迫的境界。在这种最困难的时候,科尔沁突然跳出来,将三娘子控制蒙古的经济手段,昌盛号的货物给夺了去,这更是让事态雪上加霜。

要知道,蒙古的大小部落从来都是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的忠实信徒,对于他们来说,任何忠诚都是传说中奢侈的神话,只有利益,只有强弱才是最直接,他们最信服的唯一铁律。现在草原上所有的人都在睁大眼睛看着,看的不是青年城如何面对科尔沁,因为对于草原部落来说,青年城太远,而且没有太多的名气,又不属于蒙古势力范畴之内,因此他们并不关心;现在这些蒙古部族汗王贵胄们,最想要看到的是三娘子面对科尔沁赤裸裸的挑衅,会有何种动作,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举措进行回击。

更何况抛开三娘子乌讷楚的颜面不谈,就昌盛号本身的实力,以及每年带给她的那么多利益,数以十万计的银钱,以及各种物资掌控在手中,这一切就足以让这个铁娘子不得不站出来捍卫昌盛号,要知道捍卫它就如同捍卫自己一样。

当前,在不管是利益,还是王位更替的空前的压力之下,三娘子乌讷楚都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她除了闭着眼睛硬生生的吞下这羞辱的一巴掌,装聋作哑当做看不到,就只剩下出兵征讨这一条路了。如果是前者,装聋作哑的话,恐怕立刻就会有无数的狼不再碍于过去的威望和恩德,直接扑上来将三娘子和她背后的所有政治势力撕咬的粉碎;而如果是后者,怎么出兵,什么时候出兵,出兵要达到何种的结果,这就是关键性的问题了。

三娘子出兵必须要有一个幌子,换句话说,必须有大义支持,要不然很难服众,万一被有心人渲染成三娘子帮助外人欺压蒙古本族,那么必然在蒙古这个相对很排外的地域之中,必然会造成大批亲贵同自己离心离德,最后白白便宜了扯力克哪个混账小子。

当然这个事情对于乌讷楚来说倒是难不倒她,当初同昌盛号之间建立商路垄断的协议,是有不少部族都在协议之上签过字的,而科尔沁就在其中,仅凭这一条,就有了征伐科尔沁不信的理由,更何况,这次本来就是科尔沁的不对。

要知道在草原之上,由于蒙古部族物资短缺,道路不畅,流通性极差等弱势,所以对于不管从任何地方来的商队,总是加以保护,热情接待,因为他们的存在就等同于蒙古部族的生命线。也正是由于如此,在蒙古族内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所有的蒙古部族,对于商队绝对不能进行侵害和劫掠,要不然人人得而诛之。

而这次科尔沁冒天下之大不韪劫掠了昌盛号,虽然假托马匪的名义,又是在科尔沁草原势力范围之外,但是只要能抓住证据,就能让所有的人闭嘴,因为科尔沁人犯了大草原所有部落的禁忌。哦,你说什么?没有证据?呵呵,这是笑话,只要能够打败科尔沁,没有证据,也就自然有了证据,而且你想要有什么样的证据都不是问题。

所以大义理由,都不是关键问题,对于三娘子来说最关键的是什么时候出兵,以及怎么出兵。归化城现在有三股势力,才相互保持平衡,扯力克、三娘子、其他蒙古贵族联盟,但既然是平衡就代表着相互之间牵制,相互之间保持严密互相监视的态势。能够保持均势的力量,说透了不是靠嘴皮子,而是手中的刀子,现在大家的兵力基本持平,你吃不下我,我吃不下你,这才有了表面上的平静,一旦哪一方出现了大的疏漏,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要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三娘子是不会想到打破均势给人以可趁之机的。

要知道在这种态势下,三娘子如果仓促大张旗鼓的出兵,万一扯力克下了狠心,要拼个鱼死网破,直接奔袭她的部族,那么她的老窝都被人端了,还谈什么王图霸业?不是扯淡么?所以她必须想出一个稳妥的办法,瞒天过海,等到征伐过后,大胜之后,稳固了自己的位置,自然没有任何人敢挑衅自己的存在。

三娘子不愧是非常有智慧的女人,很快就被她想出来一条计策。每日用一定数量的牧兵替换一定数量的常备正兵,当替换完毕之后,全营警戒,在本部营阵之内作出一副磨刀霍霍的态势,让人觉得她正在全力备战,要用武力威慑其他两股势力,以得到最终的王位。

当另外两家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必然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也一定全城备战,将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三娘子的营寨之上,在严密封锁消息的情况之下,至少能够保证半个月的时间不出大的纰漏,有了这个时间差,三娘子就能突袭科尔沁,趁着他们和青年城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从背后给上狠狠的一刀,让他们知道知道这铁娘子的厉害。

更何况,同时也可以让青年城的哪个毛头小子的魁首,知道知道她三娘子到底有几分手段,到时候,在大胜的威慑之下,能够有基础同对方谈一谈条件,将每年商务上的利润再调高几分,谁也不会嫌手上的银钱多而烫手不是?

因此,三娘子严格按照计划开始实施作战策略。现在他没有打旗号的赶路突袭,就是为了让消息能隐瞒下来,拖延时间,避免太早被人揭穿了真相,让扯力克等人有所动作,不过这一次出征到目前为止都非常顺利,不管是调换兵力,还是奔袭途中,亦或是对合战地点的情报探索,都非常的到位,让三娘子觉得这次出征一定是必有斩获,会让那些蠢蠢欲动的野心家们知道知道,她三娘子依然宝刀未老。

但是,这个份如意算盘却在她亲率大军赶到离主战场百里的区域的时候,被彻底打破了。刚到百里之外,就有前军哨探回报,发现不知名装束的斥候,这让三娘子心中的警惕之心立刻高涨了起来,科尔沁人穿着打扮她自然清楚,既然是古怪衣饰,那么除了青年城之外肯定是别第二家了。

虽然她是女子,但是军旅生涯却是不短,可以说南征北战的大大小小打了无数次的战斗,对于斥候的使用心中极为有数。这斥候是军队的耳目,没有了他们的存在,也就没有了冷兵器作战时期的情报来源,所以观看一支军队的斥候是否犀利,就要看两种状况,一种是战斗时期的战场遮蔽能力,第二种则是准战斗状态下的侦察能力。

战斗时期的斥候侦察一般都是在方圆三十里之内,毕竟超过了这个范围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有什么突发状况,很难将消息及时的传回给大本营,而及时将敌人的斥候消灭干净,遮蔽对方的侦查手段,这才是斥候应该做的工作;

而非战斗时间的斥候,哪自然前出百里,甚至是几百里都是常态,毕竟那个时候的侦察任务、方式、以及手段和时间都相当的充裕,肯定细致、深入敌后获取更多的情报才是第一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判断,似乎青年军和科尔沁人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打的难解难分。

所以三娘子很纠结,到了现在只是碰到了青年军的斥候,而科尔沁人完全看不到。这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两边根本发生合战,自己得到的情报有误,来得太早;第二种情况,则是合战已经结束,青年军大获全胜,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因此才能将斥候撒出来这么远,加强对周边态势的侦察活动。

如果是前者,科尔沁、青年城这两方的大戏还没有开锣,对于三娘子来说可就有些不情愿了。要知道,如果不能趁乱对科尔沁人进行偷袭的话,正面对决科尔沁这种大部落,必然会有相当数量的损失,而眼下是三娘子最需要加强实力的时候,她又怎么可能甘心将自己的兵卒送到正面战场上面去白白送死,让自己的实力消退呢?

而如果是后者,青年军依靠一己之力将科尔沁迅速打败,那么她就要仔细考虑一下这里面蕴含着何等的信息。要知道科尔沁可不是那种只有小猫两三只的部落,而是整个蒙古草原上首屈一指的大部落,想要将它打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真的如同自己揣测那样,那么对于青年军这支武装的认知,三娘子的过去就是完全错误的,而这支军队身后所代表的政治势力,也从一介商人,自然而然的上升到了能同三娘子平起平坐的地位和身份,那么她对待其的态度和方式肯定要有所转变。

而有着如此强悍的盟友,从短期看对于自己是相当有利的,转化了自己被扯力克、蒙古大贵族合理压制的局面,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外援支持,而且还是极其富有,能带来大批物资,促进草原经济发展的援手,更是能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当然,如果从长期看,这个强势盟友的出现,对于整个蒙古草原上的政治态势走向,未必是什么好事情。要知道卧榻之边岂容他人鼾睡,更别提蒙古草原上的经济掌控在对方的手上,想来日后蒙古草原,恐怕会在这个邻居日益强大之后,而变得更加的动荡不堪起来。

当然对于三娘子来说,这不是后话,哪怕青年军胜利了,势力壮大,也是另外一说的事情,对于她说当务之急是扯力克和蒙古贵族,如果真的将这两股势力打压下去,完成了对于整个蒙古部族的整合,力量凝聚起来之后,青年城就算打败了科尔沁人,在三娘子的眼里面还是不够看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