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三千宠爱之秦妃 > 第二十章 旁敲侧击

第二十章 旁敲侧击

昌平君沉默良久,笑了:“好,我承认,那些刺客是我安排的,为了与夫人兄妹相认,不得不行此险着,请夫人见谅。”

“相认又如何?天下早些统一,百姓便少些苦难,这个道理,殿下一定比我更懂。何苦再争……”我叹了一声,低低道。

他猛地抬头看我,黑眸微眯:“灵儿,你还想着秦王?”

我一惊,急道:“殿下,你扯远了。”

“他对你极尽宠爱,远甚宫中其他女子,你心里,真得没有丝毫感动。”昌平君若有所思地看我。

“殿下。”我咬牙瞪着他。

“好,就算不是为秦王,那么赵嘉呢,你不想再见到他吗?”他含笑道。

我沉默不语。

他定定地看着我:“只要取得蒙恬的虎符,就可以调开邯郸城的虎贲军,你若是想去代郡,我送你去。”

我承认,他的话击中了我的要害,我不会再回咸阳,也不会跟他去楚国,但我要去代郡,我想见赵嘉。没有昌平君的帮助,即使窃得虎符,顺利离开邯郸,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刻,一个孤身女子能走多远。

“我可以跟你离开邯郸,不过,请你不要伤害蒙恬。”我看着他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我并没有答应和他结伴出逃,只是一起离开邯郸而已,至于以后的路,我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他沉默了许久,唇上浮出一抹浅笑:“灵儿,你想得太简单,就算我不杀蒙恬,秦王也会杀他,放走了赵夫人和昌平君,你以为他还能活着回去吗?”

我心中一惊,脑子里冒出蒙恬饮刀自刎的悲壮情景。

“事不宜迟,明晚就走。”他起身告辞。

“慢着。”我缓缓道:“君侯,蒙恬的事,你不必再管,我自有分寸。”

昌平君犹豫了很久,终于点了点头。

若历史不会因我而改变,那么,蒙恬也不会因我而死,他的死,应是二十年后的事。

昌平君走后,我靠在树上,怔怔地望着墙外,心中思绪万千。

蒙恬在城外率领一千秦军监督工匠,每日入夜的时候方回来。

城中留下一千秦军,和原来的守军一起,牢牢地把守在邯郸城每个角落。

如果没有蒙恬的军令,任何人不得出城半步。

在秦王心里,最信任的还是蒙恬,而不是昌平君。

想到这里,心中莫名地升起一丝不祥之感。

第二日,我便开始收拾行装,小妍以为我急着回咸阳,忙着帮我收拾,脸上带着笑。

这丫头定是急着跟我回王宫呢,若知道我根本不想回去,她不知会吓成什么样子。

我决意瞒着她,离开也不会带她走。

这天傍晚的时候,秦王的王令到了,是快马送来的。只有寥寥数字:夫人速返咸阳。末尾盖着他鲜红的王印。

我不识字,但我看到那王印,似乎用力过猛,拖出一道暗红的印迹。

我几乎能感觉到他写下这道王令时,满心的焦虑。

我令小妍留大王的使者在旧宅客房中歇息一夜,明日随我一同起程。

这一晚,没有月光,院子里特别清冷。

“小妍,请蒙将军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我遣小妍前去。

蒙恬很快到了。

我向他招手,他拘谨地在我对面席地而坐。

“看到你,我就想起从前在郭县和女俘营的往事。”我向他轻轻一笑。

他也笑,笑得有几分伤感。

我示意小妍满上酒:“这第一杯,敬将军一路辛劳。”

蒙恬没有推辞,接过酒一饮而尽。

“第二杯,愿将军早日立下战功,助大王一统江山。”

这第二杯,他依然一饮而尽。

“第三杯,祝将军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第三杯下肚,他已有了微微的醉意。

我示意小妍退下。小妍犹豫了一会,带那些宫人走了。

我起身亲自为蒙恬斟酒。

他抬起头看我,眸子里寒凉寒凉的,溢着晶莹的水光。

“这一杯,谢将军昔日为灵儿执缰。”我将杯举到他眼前。

他轻轻接过,仰脖干了。

我听到酒落愁肠的咕嘟声。

我放下酒壶,他一把拿起来,自己满上,一口一口,不停地闷头喝酒。

我本意是想把他灌醉,但不是现在,我还有几句很关键的话要问他呢。

“将军,不要再喝了。”我抢过他手中的酒壶。

他抬起模糊的双眸,嘴角凝着一抹苦涩的笑。

“夫人。”

我朝他一笑,站起身,眼望窗外的繁星满天,轻道:“将军跟随大王多少年了?”

他一愣,低声道:“已有八年。”

“你觉得,大王是个怎样的人?”我轻问。

他定定地看着我,眼神透着茫然。

“放心,并非背后私议王上,我只是想知道,在将军心目中,是怎样评价大王的功绩的?”我安慰地笑笑。

他也笑了:“大王的功绩,天下人尽知,蒙恬粗口拙舌,不知该如何形容。”

“如果有一天,大王让你死,你会如何?”

他猛然一震,很快道:“大王不会这样做。”

“我只是说假如,假如有这一天,你会遵守王令吗?”我看着他。

他沉默了许久,摇摇头:“不会,臣对王上忠心耿耿,王上就算赐臣死,一定会给臣申诉的机会。”

我叹了口气,早知他会如此回答,只可惜胡亥和李斯、赵高等人不会给他申诉的机会。

历史,果然是不可改变的呢,那么赵嘉和他的代郡呢,我一个小小女子,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吗?

假意叹息一声,“早知道当初就让你认出来,王上动不动就杀人,跟他在一起,每天提心吊胆的,我真担心有一天,他会把我也给杀了。”我低下头,语气伤感。

“怎么会,王上赏罚分明,不会滥杀无辜,更何况,你是王上最宠爱的夫人。”他转眸看我,唇角的笑透着微微的苦涩。

他说得很对,秦王不是一个滥杀无辜的人,秦朝是一个极重视法律的朝代,刑法虽残忍严酷,但却没有一个贪官污吏,所有的官员都在尽心尽力为朝廷做事,在这点上,后面的许多朝代都无法和秦朝相比。

悲凉啊。

哀哉大秦,十余年繁华,转眼成空。

他若知身后事,会如何想。

人已在地下,又管他身后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