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次元 > 官场大事记 > 第二百节 往事(1)

第二百节 往事(1)

往事(1)

庆州市陇江县是一个边陲小县。

解放初,县里人口不过二十来万,徐有为时任陇江县县长。

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却从小与家人外出谋生,最远曾到过长城脚下。在外期间,他在山西省一个矿上读了夜校,稍长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地下组织,受委派后重新回到当地,领导着一支游击队。

刚刚解放那几年,陇江县界内,常有逃到境外的***残余势力悄悄潜回来,搞***宣传和破坏。

庞智力一家,因为是积极份子,就在一天晚上,全家人被特务们用一枚炸弹炸死,只有庞智力当晚住在亲戚家幸免于难。

当时,他不过七、八岁大,连大名也还没有,认识的人,一直就叫他三娃。徐有为就将三娃带在身边,并给取了个文绉绉的名字,智力。

后来,过了几年,徐有为结了婚。

老婆娘家是从外省流落到此处,并最后扎下根来的一家人,在土匪暴动那年,家里遭了劫难,全家,仅剩下参加了工作队在外地执行任务的一个独生女儿,这就是徐有为的老婆。

几年后,他们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儿子,此时,庞智力也依然住在徐家,并在徐有为的安排下进了县公安局工作。

特殊时期开始后,徐有为有了一种很不好的预感,他张罗着为庞智力成了家,从此让他们分出去单过。

就在庞智力的大儿子庞勇强出生的那年,噩运终于找上了徐有为,他被造反派拉出来批斗、游街,经常被打得几乎是不能走路。

有一次,殴打就发生在游街途中,正巧被庞智力看见,他扑上去想护住徐有为,结果可想而知,也同样被打得不成样子。为此,单位上还给了庞智力一个党内记大过的处分,要不是他根红苗正,全家为建设新中国献出过生命,估计他连公职都会保不住。

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到一年,徐有为就死了。徐妻天天思念自己的爱人,没过两年也病倒了。在病床前,她拉着庞智力和儿子徐立功的手,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不久,徐母也撒手人寰。

操办完徐家的后事,庞智力想将徐立功接到自己家中一起生活,无奈自己的老婆却拼命反对,坚决不让一个黑五类的后代进门。

徐立功当时快十岁了,在徐有为一些老战友和庞智力的暗中帮助下,靠吃百家饭长大。有空时,就跟着一位也被打倒的老校长读书识字。

徐立功长大成人后,特殊时期也结束了,庞智力此时已经当上了县公安局的副局长。

在第一时间,他将徐立功招工进了公安局,之后又送他去警校学习培训,80年代末,徐立功成了陇江县历史上最年轻的刑警队长。

当时的学生,十分地崇拜英雄。徐立功曾经在侦破案件中立过个人二等功,在一次到陇江县一中为师生们做报告的活动中,他认识了罗淑琴。

罗淑琴的父母均是知识分子,一直在省城工作,特殊时期中,她孤身一人插队到了陇江县。恢复高考后,她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庆州师专,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陇江县一中任教。

两人很快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徐亮,小名叫晶晶。一家人正准备美美满满过过小日子,悲剧却再次降临。

...

庞智力体格看着不怎么的,却很能生育,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其中的老三,还是赶在国家施行计划生育前的速成品,足足比其他两个儿子小了有十几岁。

可惜的是,庞智力名叫智力,却并不怎么爱读书,尤其是经过特殊时期的洗礼,他亲眼看到过知识分子所遭受的种种不堪和苦难,他对自己几个儿子的功课也就并不放在心上,任由他们自由发展。

历来,在家里家外,他只强调两点:大的方面,对党和国家要忠诚;小的方面,做人要知恩图报,要讲义气。

庞家的老大庞勇强,从小就是孩子头儿,在县公安局大院里,那是相当的有名。中学毕业后,大学没能考上,庞智力为他找了份工作,他却没多少兴趣,依就多一半时间在街上混着。

当庞勇强二十来岁的时候,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能量的持续释放,陇江县乃至于整个庆州市均大大地富裕了起来。人们口袋里有了多余的闲钱,而且身边竟然还有人成了万元户。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种白色的粉沫也从江对面的境外传到了陇江县。几乎没有做任何多余的考虑,庞勇强就决定要做这个生意。

弟弟庞勇钢、从小的玩伴方杰、老苟和猪头成了他得力的帮手。

不出几年,他们一伙人逐渐成为了陇江县最有钱的一批人。而也就从这个时候起,老百姓关于他们伤人、贩毒的大量举报信就雪片般地寄往了省里、市里、县里的各个权力部门。

更主要的是,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徐立功与庞家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从私人感情上讲,他是庞勇强的大哥,也曾苦口婆心劝了他不知道有多少次,却是毫无效果;从工作上而言,不得已,他亲手抓过庞勇强兄弟两次,均是因为持械伤人。

当然,每一次,后来均因为种种的缘由,当事人主动撤诉了,庞勇强兄弟两人因此都被释放了。可如此一来,彼此间,心里却难免不留下些许的芥蒂。

这样,渐渐地,庞、徐两家,相互间的往来也就少了,相互间的反感也就多了起来。

庞智力听到群众传言后的第一反映却是,回到家后,立马就将庞勇强和庞勇钢哥俩,用绳子吊起来一顿好打。然后,让他们当着自己的面,亲**待究竟有没有这回事。

这种事情,哥俩怎么可能会承认,当然是一口咬定没有。老庞再问:"你们现在这么有钱,我问你们,这钱,是从哪里来的?"

庞勇强狡黠地说:"最开始的时候,的确是做了一下走私,可现在,我们是正经在做生意,干干净净。"

当时,几乎是一个全国人民搞走私的局面,在当地人的意识里,根本是不仅不以为耻,反以为有门路、有胆识。

老庞听儿子如此这般开诚布公的"交待",也就信了。从此,别人再在他面前提两兄弟与毒品的事儿,他均不会给人好脸色看。

群众举报归举报,奈何公安机关从来没有掌握住真凭实据,更从来没抓到过任何与庞家兄弟俩有关的哪怕一名毒贩,这事儿也就一直这么挂着。

<ahref=http://.qidian.>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