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都市 > 一个碧池的奋斗史 > 第22章 求爱

第22章 求爱

轿子直接抬到了知府衙门,王春来早腾出最好的房间暂作王爷休憩之所,郡主不肯去后院的相仿,偏要住在王爷隔壁的耳房。

耳房原是末等衙役轮值伺候知府起夜所用的临时住所,又小又破不说,里面一床被被许多人睡过,脏兮兮臭烘烘,连男人进去都要捂鼻子,收拾出来着实要费一番功夫。

知府夫人亲自带着家眷洒扫,又将自家最新的家具、被褥都拿到这里,是这样,茹莨依然嫌弃。

大半日的功夫,待在王爷的房间里,磨磨蹭蹭不肯走。

王爷不得休息,与她略叙旧事,便去前堂与王春来布置调查之事。

刘川刀伤遍体,支撑着回到知府衙门便憔悴不堪,王春来请来给王爷瞧伤的大夫第一时间被王爷打发了过去医治他。

姚鸢身份尴尬,王家人不知以何礼相待,王太太本见她与王爷共乘一轿,想她是王爷的知心人,要将她奉为上宾,茹莨郡主却喊着要把她绑了送进牢里,一时间左右为难,既怕得罪王爷,又怕得罪郡主。

姚鸢过意不去,干脆又去前堂找王爷避祸。

茹莨愤而不满道:“你这狐狸精当真缠得紧!”却也不甘示弱,一跺脚跟了上去。

前堂里,王爷端坐在明镜高悬下,王春来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师爷捕快衙役等分列两侧站在堂中,腰背挺直,眼中奕奕有神。

几具光头刺青男尸摆在堂内,仵作俯身在一人身上检查许久,抬头回禀道:“王爷,王大人,死者的致命伤是胸口的箭伤,这箭头的规格和形状都是……”

“说。”王春来看了一眼王爷,沉声命令。

仵作头上一层细汗,抬起胳膊擦了下,小心翼翼地说:“是我朝官方定制,军*队专属。”

“哦?”王爷饶有兴趣沉吟一声,唤王春来:“王大人,你怎么说?”

王春来连忙上前跪倒,匍匐在地,颤声道:“下官不敢争功,此次剿灭刺客,全凭郡主带来的大内侍卫,并非知府衙役,下官第二日接到徐员外家属报案时方知王爷一夜未归,这才组织人马前往颐湖调查。下官到时,郡主和御赐的大内侍卫三十人已在颐山上斩获刺客数名。”

王爷抬眼看了看躲在柱子后面不断与姚鸢推搡的茹莨,唤道:“茹莨,你上堂来。”

郡主听唤,瞪了一眼姚鸢,拿出十二分的皇族气势来,昂首挺胸地走到堂中。

王爷问她,为何违背圣旨,私带侍卫离开墨溪山。

当年她出走帝都,带走了先帝御赐的十四位大内侍卫,载仁皇帝为表仁心,封她为通微显化真人,并赐十六侍卫,护送她南下。

可因她生母出身卑微,封号里的一个微字刺痛了她,离京之前,她大闹一番,耽误了载仁皇帝登基的吉时,载仁皇帝的生母,时任太子妃的夏氏大怒,命三十大内侍卫强制带她出京,后来载仁皇帝登基,当了太后的夏氏想起此事仍然不能平怒,让皇帝下了圣旨,令三十大内侍卫永远在墨溪山上守着郡主,直到她得道升仙。

最初几年,大内侍卫受圣旨所迫,严格看管茹莨,茹莨怎么折腾都出不了那一片道观。

四年前,先帝赐给茹莨的十四位大内侍卫策反了一部分载仁皇帝赐的大内侍卫,策反不了的偷偷杀了,换上了霁王爷安排的人,从此茹莨自由了许多。

起码每月下山赶个集,换换口味还是可以的。

京中便是得了几分消息,太后怒气早消,又知她一个任性的丫头翻不出花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是这次不同,她带着三十个侍卫倾巢而出,这是明目张胆地抗旨,算皇帝不想发落她,都不能不为了自己个儿的威严给她点颜色。

是以,让她出来顶缸,实乃霁王爷心中大痛。

郡主道:“我命与皇叔的命,我选皇叔的命。皇叔有难,我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不会犹豫,更何况区区一个圣旨。下圣旨的那一位,现在可断奶了?”

霁王爷知道她从小性格粗犷,心思却比谁都细腻。此番表现得大大咧咧,但她要面对的风暴,她自己比谁都清楚。

“不可对圣上言语无状。”他着实不忍心痛斥她。

虽然对皇帝不敬,实乃诛九族的大罪。

如此,这桩行刺案有了初步定论。

行刺王爷的,是打扮成渔民的南疆叛民,八年前王爷在南疆平叛,灭了不少寨子,这些人身上的纹身代表寨子的历史,凭纹身能判断出来,都是当年在平叛大军的铁蹄下侥幸逃脱的。

那种地方的人,极为团结,极为记仇,可能盯了王爷许久,才找到这么一个合适的机会下手。至于为什么伪装成当地渔民,恐怕是徐员外的问题了。

南疆人身材长相与内地人有明显区别,大量南疆人进入瀛洲,除了走城门,只有走水路。

徐员外掌握着瀛洲海运,从海上运些人进来很容易。也只有他能将这些人安排在颐湖埋伏。

王春来将上述分析说给王爷听,王爷道:“徐员外是我母妃娘家亲属,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要给他定罪。当下最重要的是找到徐员外。”

王春来道:“是,下官已派人在颐湖和颐山间搜索,得了消息一定第一时间通知王爷。”

王爷点点头,提点道:“徐府也着人去看看。”

王春来惭愧称是。

此时后堂来禀报,饮食已准备好。

王爷早已一整日夜都没吃没喝,却好似铁打的人一般,姚鸢本饿的两腿发虚,可是在堂上听了这些,震惊地一时忘了饥饿。

放箭的分明是真正要杀王爷的人,光头刺青男分明是白衣教主带来的援军,此时此刻,却全然颠倒,放箭的成了郡主带来的援军,光头刺青成了刺杀王爷的叛民。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王爷真能联合王春来和郡主如此颠倒是非吗?

在姚鸢看来,这么一来,真正想杀他的人被保护了,徐员外被构陷了,这是他让自己深陷险境的目的吗?

王爷与茹莨、王大人等退堂去往后院时,经过她身边,淡淡一瞥,那眼神,姚鸢看不懂。

既无忧愁,又无悲伤,有的只是冷静决绝,还有一点警告。

她明白,昨夜的见闻,只能永远地埋在肚子里。

山上的放冷箭的刺客,她可能永远也不知道是谁了。

那些人的尸体,大概也永远不会出现在世人眼前。

当夜,姚鸢宿在知府衙门,王太太背着郡主给她铺了新被子,还悄悄送给她一对翡翠镯子。

姚鸢推说自己动作幅度大,戴不住这金贵易碎的东西,王太太隔了一会儿便送了一只金麒麟来,非要给她挂脖子上。

姚鸢推脱不掉,只能依了她。

一边给她往脖子上戴,王太太一边念叨:“麒麟送子,老身祝姑娘早日给王爷诞下麟儿。”

姚鸢干笑一声,讪讪道:“夫人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有没有那个福分,还得看老天的意思。”

心里想着,王爷那么多老婆都生不出孩子,极有可能他患有不孕不育症。要不是瞧准了这一点,

姑娘还不敢勾搭他呢。

王太太却和善地笑道:“老身看姑娘面善有福,尤其是耳垂上这点红痣,是典型的多子象征,跟

着霁王爷,多子是富贵,姑娘以后情着享福吧。”

姚鸢笑笑,不由又想,万一真给他生个孩子,王府那群严重缺孩子的贵妇会让她自己养?

古代流行主母养孩子,地位卑微的妾室在自己孩子面前都得自称奴……

想到这里她打了个冷战,好好的现代人,可不能退化到给自己生个主子的地步,万万不能!

不过王太太看着倒是真心实意地祝福她,临睡前还给她送了盅燕窝,拉着她聊了一堆家常,有意无意地提了些豪门大户的规矩。

姚鸢想到自己要跟王爷回王府了,是得注意这些规矩,顺着话题多问了她一些。

王春来是农家子科考出身,王太太是他入仕以前娶的太太,出身并不显耀。不过她性格和善,在帝都时结交过很多豪门太太,是以了解些明的规矩暗的规则,捡了些厉害关系比较大的教给姚鸢。

姚鸢记性甚好,一遍记住了,只是一边往心里记,一边咂舌,给古代贵族当小蜜真是个苦差事。

若不是王爷魅力大,她此时又要打退堂鼓了。

王太太走后,她躺在久违的、松软的、温暖的床上,无比欢快的滚了几圈,展望着即将拉开帷幕的生活,感到心中无比振奋。

那是机会与挑战并存的一条路。

那是人才济济、机会多多的帝都。

也许,这世上还有跟她一样,来自异世的流浪客。见识过繁华的人,最终的归宿只有同样繁华的帝都。(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