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都市 > 一个碧池的奋斗史 > 第39章 求爱

第39章 求爱

从云中山回来时,天色已晚,热闹了一天的凤尾巷都安静下来。

姚鸢进门时发现门房换了人,不由纳闷,一问才知道王妃来过,原先的门房被打得鼻青脸肿,回去休息了。

她大吃了一惊,这才知道刘川说的前门有人闹事,指的是王妃。

想起在瀛洲时,她曾觉得霁王妃大度,容得下一府小妾,必不会将她看在眼里。

没想到这么快,她以火箭窜天般的速度上位,力压群芳,成了王妃眼中最不能容忍的沙子。

这其中,姚鸢不否认有她自己的‘努力’——最初是为了生存,后来是为了在未知的结果到来之前取悦自己,但是更大的功劳还是属于王爷的。

王爷搬来凤尾巷已经将她推到风口浪尖,受了伤在这儿住着不回家,更让全城权贵都知道了这外宅的存在。

她早料到,最近这几日王府中必有人沉不住气,却没料到王妃会亲自出马。

原来王爷拿她当幌子之前,没跟家里通好气?!现在好了,后院失火,原配发怒。今儿这么一闹,肯定又是一记重磅八卦。

这要是在互联时代,全国人民的流量不得都耗在他的家事上?

他到底打得什么主意?

姚鸢猜着这会儿他已经回家认错哄老婆去了,便要去杂役房看看那个挨打的门房。

新的门房却拦着她:“夫人何须为这桩小事挂怀,方才薛公公来,早已经打点好了。给他请了大夫,还给了二两银子,他对夫人和王爷感恩戴德得很。”

“薛公公来做什么?”难不成王爷还压不住王妃的火气,薛公公来救火的?

“薛公公不来,王妃便要在这儿住下了,你说他来干什么?”刘川的声音忽然从背后传来,姚鸢回过头去,见他从黑暗中走来,阴沉的脸在昏暗的灯光下越发显得邪魅,心中不由得有点排斥。

可是毕竟是他,提醒自己从后门走,避免了与王妃正面交锋——不,是正面挨打,所以这次当真是欠了他人情了。

“刘护卫怎么没跟着王爷回王府?”她笑脸相迎。

刘川冷声道:“王爷没回去。”

姚鸢一愣,心中的疑惑更深了。

她不由把目光转向刘川。

虽然一直信不过他,可一直以来,他提醒自己的话一直在心里。是他提醒自己,不要以为像个母老虎似得护着王爷能飞上枝头当凤凰;是他提醒自己,王爷只是用自己来分散舆论和太后的注意;是他提醒自己不要陷得太深,王爷不是她的归宿。

他一定知道王爷最近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

刘川却回避她的眼神,只说了句王爷在等你,接着转身走了。

姚鸢抓抓脑门,哀叹一声,认命地朝后院走去。

起居室的灯果然亮着,王爷的剪影映在窗上,似乎正在书桌前忙碌着。

姚鸢的脚步走到门口,还是停驻了。

她决意试探一下他。

虽然她名不符其实顶着王爷新欢的名号,还被谣传是盛宠之下的女人,可她知道自己在王爷心中的分量。按说她是没有立场劝他回家的,毕竟人家不是为了她才住在凤尾巷的,可她还是想试着劝一劝。

不管王爷走不走,总得有个说辞。

哪怕敷衍她:本王在这里给你镇宅啊!

她好歹也能知道自己连套话的资格都没有,以后老老实实闷在鼓里当新欢好。

倘若王爷善解人意,稍微解释那么一两句,譬如:本王与王妃只是做戏给外人看,别人误会本王耽于美色,连王府和妻妾都不要了,定然会放松警惕,从而本王能……

当然这么清晰的解释基本不可能从他嘴里说出来。

本质上,他不可能把自己当心腹,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另外他这样的直男坚决认为女人不该抛头露面当然更不该参与男人的事儿。

所以得到镇宅答案的可能性更高……

王爷正在批阅奏章。这些日子他在凤尾巷住着,姚鸢才知道摄政王权力多大。

申朝上下的奏章统归尚书省,尚书省直接报送给王爷,王爷检阅完毕,拣出难以决断的,交由两位丞相商议,三人商议出结果,再报给太后,由太后最后盖章定论。

这么一看,他掌握着全国上下大小事务的决断权,连垂帘听政的太后也没法和他比,更遑论年幼的皇帝。

一看到桌子上码得一摞一摞,整整齐齐,等高排列的奏章,姚鸢又想起这一点来,不由得肝颤。

她历史不好,只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摄政王——大清朝的多尔衮。

多尔衮是□□哈赤的儿子,清世祖的皇叔,在皇太极薨逝之后,临危受命,拥立福临为大清朝第三位皇帝,史称清世祖。

多尔衮不仅有拥立之功,他带领清军入关,成一统大业,被乾隆皇帝誉为大清朝厥功最著之人。

然而即便功勋盖世,依然落得个凄然收场,甚至死后还被毁墓掘尸……

一切都是因为功高盖主,犯了皇帝和太后的忌讳。

霁王爷现在的情形,与多尔衮极像。

她也是到了帝都,才慢慢了解到,他是先帝第七子,年纪轻轻封了王,因为母妃地位高,一度影响皇长子的太子位,但是他与太子的关系极好,好到帮他挤走其他兄弟,巩固地位(都是民间传说,真实性有待核实)。

九年前,他在南疆平叛时,泰康皇帝因误服过量丹药薨逝(亦是民间传说,真实性不敢保证),太子择吉时继位,不料在继位前一夜得了急病也没了,一时间皇位中空,朝中大乱。胡太妃和禁军极力拥立皇长孙石凌,茹莨郡主和以右丞相为代表的朝臣极力拥立霁王爷,两厢僵持,皇长孙并不占优势。

本来这个皇位该是霁王爷的,他只差一点登上九五之尊了。

姚鸢听宋姑姑说,他从南疆回来时身受重伤昏迷不醒,太医束手无策,谁也不敢保证他什么时候能醒过来。

当时皇位已经悬空近三个月,朝中大事都在混乱的边缘,匈奴王也携大军来犯。

右丞相为国事考虑妥协了,皇长孙由此成了皇帝。

皇帝登基拜天之后,他的生母夏氏却始终不肯加冕做太后,一直等到霁王爷醒来,她带着五岁多的皇帝亲去王府,在霁王爷面前下跪,求他做摄政王辅佐幼帝,这才把他推上这个无限崇高的位置。

所谓盛极必衰,霁王爷手握强权已经八年多了,多尔衮当年也只当了八年的摄政王。

他正襟危坐,眉头紧锁,运笔如飞。

姚鸢知道他笔下正在书写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正在书写历史。

与他面临的危机和正在筹谋的事情相比,她着实犹如尘埃般渺小。

能把他的计划问出来的,恐怕都是他手下核心的重臣,女人在他眼里算什么?

关于他移居凤尾巷的原因,他连王妃也没有知会一声,又怎么会告诉来历不明的自己?

姚鸢顿时泄了气。

她知道问也白问,干脆别徒增他的烦忧了。

这样想着,并未打扰他,只在旁边的卧榻上坐了。

自从她与王爷住一间,这张卧榻几乎成了她的专属。为了增加自己的舒适度,她令人去买了软垫,上下、副手都包好,现在坐卧都狠舒适了。

王爷早注意到她来了,写完手上的折子便唤她过去。

姚鸢走到他身边,只见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装裱精美的本子,摊在桌上,翻开第一页,精细的纸页上呈现出一个个优美清晰寸许大小的篆体字。

“本王给你做了个字帖,你要识字,一边临摹一边学习,效果更好。”

姚鸢惊喜道:“王爷几时得空做的,我日日守在王爷身边,竟不知道!”

“你睡着的时候。”王爷轻轻抚着字帖,淡淡道:“你每日里睡足四个时辰,本王却只需要两个时辰够了。”

“两个时辰?原来王爷早上起那么早……”姚鸢有点脸红,同时有点心疼他,“两个时辰太少了,王爷这是透支体力,长此以往,身体会吃不消的。”

“无妨,习惯了。”

姚鸢摇头不依:“我要为王爷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计划,让王爷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王爷笑道:“本王已是千岁了,你是嫌本王命长。”

“王爷英明,那都是恭维人的客套话,哪有能活一千年的人,只有能活一千年的妖……”说到这里忽然脑洞大开,开始讲白素贞的故事。

近来,王爷很喜欢听她讲故事,尤其是疲惫时,听个故事好像能放松大脑,听完一会儿能睡着。

姚鸢讲着讲着,他的眼神又有点飘了,怕他睡着了,简单总结了两句便将故事收尾了,最后对王爷道:“许仙娶了个神通广大女妖,依然只有不足百岁寿命,这是生而为人所受的限制。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珍惜生命,惜身体。我那个世界里有个皇帝活到八十多岁,在位六十多年,治下国家繁荣昌盛,是那个王朝的盛世。曾有一个谏臣曾对另一个千古明帝说‘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王爷身负天下责任重大,然则天下事繁杂细碎无穷无尽,而天下才人辈出一茬接一茬,让他们替王爷分忧,王爷可垂拱而治矣。身心轻松,福寿延绵,将申朝盛世多延长几十年,岂不是更好?”

王爷深深看着她,半晌才道:“本王只是个王爷,天下是皇上的天下,本王也只是为帝王分忧而已。”

姚鸢心里咯噔一声,瞬间反应过来自己说错话了。(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