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都市 > 一个碧池的奋斗史 > 第54章 求情

第54章 求情

此为防盗章

王爷默了一阵,才说:“太后和皇上近来可好?”

荣欣道:“因心系王爷安危,太后近来总是睡不好,太医开了药方也不管用,说是心病,需得心药医。想来待会儿见了王爷,这病自然也好了,今夜必能睡个踏实觉。倒是皇上前日子淋了雨,感染了风寒,近来一直卧床养病,已有大半个月没上朝了。”

“太医院林医正怎么说?”

“林医正丁忧回乡了,如今是郭太医主诊。郭太医说,陛下身子硬朗,不会伤及根本,只是肺里受了寒,才咳嗽不止,静养一段时间,按时服用汤药便能好利索。”

说话间,已到了听政阁。

因皇帝卧床,听政阁里只有太后一人。

荣欣将王爷送至门口,便自觉在外面守着。

王爷只身进了听政阁,里面点了数十盏烛灯,晃得他眯了眯眼。

太后正坐在龙椅上批阅奏折,听见脚步声便抬起头来,一见是他,笔尖一颤,纸上俊秀的字体顿时变了形。她看也没看,撂下笔便站了起来。

霁王爷原有恩赦,见架无需跪拜。

不过毕竟离京太久,归来甫见太后,还是有必要像来京述职的外放官员那般行大礼。

太后直直地看着他,任他在地上跪了许久,整个听政阁安静得如同无人之境。

她不叫起,他不动。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终究是她先妥协,疲惫地叫了声平身。

从十几岁相识,到几十岁共守江山,近二十年的时间,彼此的固执一直在磨合。好像从没有一次,她能赢得了他。

“哀家知道,王爷风尘仆仆一身劳顿,原不该此时召唤进宫的,只是……”说着,太后的声音忽然一颤,她忙停了下来,扭过头去,不让他看见自己眼里的泪光。

王爷轻叹一声,走上前去,掏出手帕来替她拭去眼角的泪水,轻声道:“这不是回来了吗?”

太后紧紧攥住帕子,在他松手的一刹那,猛地伸手握住了他的手,一双凤目中怒火熊熊:“你怎么敢!你怎么敢置我与凌儿不顾,为了那个小贱人涉险!倘若你回不来,让我们孤儿寡母,如何撑起这片江山?”

霁王爷平静地看着她:“皇上已经长大了。”

太后浑身一震,心虚地放开了他。

她离开龙椅,踱步走到门前,举目望着外头漆黑的天幕和繁密的星辰,许多往事在她脑海里闪现,正如这些日子以来,她夜不能寐时往事涌现。

霁王爷此次离京,让她思考了很多。

当时她同意他南下,其实也想考验下自己和凌儿,看看自己与他,没有了霁王扶持,到底能不能掌控整个朝局。

事实令她恐慌。

凌儿的心思越来越藏不住,可是能力还差的太远。

朝中武臣轮番告假,霁王爷不在,谁也镇不住他们。文臣当中,只有一些老家伙固守为臣之道,兢兢业业,年轻一辈根本不服凌儿的观点,不管凌儿下了什么命令,他们表面上点头哈腰,实际上故意拖延,是想等霁王爷回来翻盘。

面对这样的局面,凌儿还笃信天命,一味以为只要天命所归,能稳坐龙椅,冒冒失失地派人去刺杀他……

太后心里一阵慌乱。

说不清是怕他知晓,还是为他后怕。

“只有他自已觉得他长大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确还离不开霁王的扶持,太后既为这个事实感到焦虑,又不由得暗自庆幸。

焦虑的是,儿子逐渐长大,急着挣破他的压制,两个人的矛盾早晚要暴发。

庆幸的是,因为需要他,她才可以说服自己不纵容凌儿与他为敌。

她贵为太后,坐拥天下,可这世上能牵动她心的唯有二人。

一则是她的骨肉,她的儿子,皇帝。一则便是霁王爷。

儿子早晚要长大,要娶妻,要自立。

霁王爷的生命却和她是同步的,他们将一同衰老,一同看尽繁华知晓人生。

在他受伤以后,身边再也没有那些莺莺燕燕,甚至连他的妻妾也逐渐疏离了他。孤独的他,唯有自己依然珍视。

她给了他权力,给了他情感的关怀,他也一定像她离不开他那样,离不开她。

只要相互牵绊,彼此需要,没有什么矛盾是化解不了的。

太后这样想着,主动示弱道:“凌儿前些日子淋了雨,先发高烧又咳嗽不止,哀家命郭太医照料他,务必彻底好了才能出庆祥宫。”

意即将皇帝软禁了。

霁王爷请求道:“臣去看看陛下。”

太后道:“不必了,这时候他应该用过药,早早歇息了。”

霁王爷便请明日再觐见,太后依旧不许,看样子是铁了心要多软禁皇帝几天。

月沉西山时,霁王爷满脸的疲惫遮掩不住,太后终是万分不舍地放他回去了。

回到王府,已近丑时。

府里上下都歇了,只有门房和薛岸然还候着。

门口只点了一盏灯,府里更是漆黑一片,薛岸然提着灯笼在前,刘川扶着王爷在后,三人的脚步声在寂静的院子里显得格外清晰。

薛岸然没有问王爷要歇在哪里,径直拐向书房。

这□□年,王爷把书房当成起居室,极少踏足后院,阖府上下早习惯了。

书房今晨刚打扫过,屋里一尘不染,砚台下面压着新纸,毛笔摆在王爷习惯的地方。

王爷进门先在书桌前落了座,薛岸然赶紧把桌上的灯点了,王爷摆摆手令他吹灭,撑着额头,疲惫道:“略坐一会儿便好。”

薛岸然道了声是,出去唤醒小厮,将热水备好,又提了壶凉茶上来:“王爷可还要用些点心?”

“不必了。”说完又顿了一会儿,起身去厢房。

浴汤早已备好,小厮正往里加祛除疲劳的药,薛岸然伺候他更衣,待他进了浴桶,便把凉茶放到一旁的小桌上,退守到一边。

片刻之后,见王爷闭目养神,疲色略有缓解,便轻声汇报道:“奴婢将姚姑娘送到了云中山,嘱咐宋姑姑着意照料。”

王爷没出声。薛岸然跟他二十多年,相当于看着他长大的,对他的心思最是了解,所以办事最是牢靠,从不让他多操心。

如此,薛岸然便知道自己安排的没错,姚鸢的确跟多年前那些前仆后继的女人不同。

“奴婢见宋姑姑时,禁军箫统领也在。奴婢见,宋姑姑原给奴婢拿了莱仙阁的牌子,箫统领说了句话,宋姑姑便换成了萧瑟殿。”

“箫轼钦?”王爷在弥蒙的水汽中略略睁开眼,“他说了什么?”

“他说今日是胡太妃与先帝相识的日子,来者是有缘人。”候了片刻,见王爷没有答话,似在沉思,薛岸然又道:“胡太妃与箫统领是同乡,先帝时,正是因她极力推举,先帝才破例将平民出身的他收编禁军。近几年,新帝对他极为赏识,一路提拔至统领,他反过来成了太妃的依靠,两个人的关系日益紧密了。”

屋内只有两人,薛岸然在王爷面前推心置腹。

“他在帝都确实起势极快,如今俨然已成了气候。”王爷的眼神犀利起来,眉间沉重,“看样子凌儿孤注一掷,想要将宝压在他身上了。”

薛岸然点点头道:“王爷出京第三日,皇上便下旨扩编禁军,想要将京都驻防军都纳入禁军编下,统由箫统领辖制。兵部不依,要等王爷回来决议。皇上大发雷霆,还去未央殿大闹一番,被太后……打了一耳光。”

王爷眉间沟壑更深,声音也更疲惫了:“凌儿必定气坏了。”

他是自小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孩子,太后之前一句重话都没对他说过,霁王爷更是将他当亲儿子一般疼。

薛岸然道:“不多久,宫里传来消息,皇上因淋了雨得了风寒,只能卧床休息。不过奴婢听说,是因为太后得了王爷遇刺的消息,恼怒之下将他软禁起来。”

“凌儿身旁可有人陪着?”

“顾安尚在。”

王爷叹了口气,不再搭话。

夜已极深,过不了一会儿,东方便会朦胧发灰,继而变白,最后太阳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身心都很疲惫,王爷上了床,却怎么都无法入睡。

薛岸然听得辗转反侧的声音,在外面问,是否要点一支安神香。

王爷此前听人说,安神香嗅多了,上了年纪容易痴呆,所以能不点便不点。

他仍把薛岸然唤进来,问:“你会讲故事吗?”

薛岸然有点发懵。

王爷自小不是需要听故事才肯睡觉的孩子啊……

文英道:“父母请回家的教书先生教的。”

原来这俩姑娘的出身也算不错,还能请家教的。

姚鸢怕自己请不起,她唯一傍身的钱财还是在瀛洲时,徐太太为了巴结王爷,送给她的几件首

饰。

那时候离开碧海仙居,她换完衣裳,把这些首饰装在小袋里缝好,结结实实得系在身上,一直保留到现在。

在进京途中,王爷对她日渐冷淡时,她想过,无论在哪儿落了脚,把首饰换了钱,租个房子,再慢慢图谋生计。

现在住所已然被王爷安排好了,这笔钱可以当做最开始的生活费用,假如可以支撑三个月,她有三个月的时间找工作,假如能支撑一年,她甚至可以再学个生存技能……

如此宝贵的一笔钱,一时当然不敢拿出来请家教。

姚鸢略感忧愁,又问有没有识字贴一类的,可以自学,文英和文雅都茫然摇头,大约是听也没听过。

姚鸢只好暂且放下识字这一茬,先让她们推荐了几个菜,填饱肚子之后出门考察。

云中山不在闹市,周围都是朱门富户,走好久才能看到邻居,一个商贩走卒都看不到,偶有老少爷们路过,都骑着高头大马。

路宽人少,大多风驰电掣而过,偶有看到她一人独行的,放慢速度,瞥上两眼,极少放浪形骸的,要调戏上一两句。

姚鸢刚穿过来时,吃过流氓的亏,这回学了乖,一概无视,两眼看路,心无旁骛。人当她是个聋的傻的,也失了兴致。

如此照着文英给的地图,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了行人如织的闹市。

闹市上各行各业俱全,衣食住行日常所需都能买到,她走一步问一句,有时候在旁看着旁人讲价,默默统计物价水平。

虽然没有纸笔,好在她有个好脑子,一天下来收货颇丰,大差不离地搞清了在帝都生活的基本成本。

对比了三四家首饰铺子,对自己目前的身家也有了数。

不过当天并未变卖任何东西,一来她在云中山住着,暂时无需花钱,二来初来乍到贸然露富怕给自己招祸。

到了傍晚,身无分文的她,饿得肚子咕咕直叫,也只能眼巴巴看着路边的包子、炸糕、点心和卤肉……

回到云中山时,天色已晚,她饿极了,胃口大开,点了一桌子菜。

菜上齐了,她刚要动筷子,忽然问文英:“这一桌菜,多少钱?”

文英对着菜单,又拿出纸笔,算了好一会儿,才给出答案:“五十七两银子。”

姚鸢抿了抿唇,筷子停在一盘水晶肘子上好半天没动。

按照她今日的考察,餐饮来说,每日三餐,有肉有菜有水果,量够饱腹,营养均衡,一年要花六两银子。

六两而已……

果然要努力奋斗,才能重新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明天得去稍微高档点的地方考察一下,给自己定一个短期目标。

这么想着,她奋力吃了个十三分饱,撑得直到半夜还在院子里散步。

宋姑姑睡得也晚。

她是送完客人,回来的路上发现了姚鸢。

云中山很少有生面孔,每一个贵客,她都会亲自拜访。

昨日霁王府领来的客人,她今日也去拜访过,却不想扑了个空。

文英说,客人吃过早午饭出门去了。私下与她耳语:听说是霁王府领来的?

因宋姑姑有个八卦的主子,所以云中山什么料她都要挖。

当时听文英这般问,便应道:“是啊,王府管家亲自送来的。”

文英咂舌:“薛公公可是个人物!”

薛公公的分量,宋姑姑比谁都清楚。同在宫中当差,共事几十年,宫里那些奴才表面糊弄谁,私底下真的怕谁,她最是了解,现如今皇上身边最得势的两位总管,见了薛公公也是要客气一声的。(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