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次元 > 拯救大兵中医 > 第341章 材料为先

第341章 材料为先

人类的发展进程,从遥远的古代猿猴末期就已经开始,最初偶然的砸石块,砸出尖锐的石尖,经过漫长的岁月到后来学会打磨与制造石器,再到燃起第一个火堆,简单的符号记录,到文字的形成……

人类的进步从未停止,只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加快或者变慢进步速度,比如战争,屠杀,灭种灭族,或者文艺复兴,科技大爆发等等,人类就在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中走到了二十一世纪,终于,人类即将踏出宇宙……

严格说起来,人类的科技大爆发年代就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直到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再到第三次……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各种新的科技理论的出现,人类的科技爆发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期,这才有了缓慢下来的迹象。

“嘿嘿,有旺财的帮忙,你们都研究出些什么来了?”尹长风自己是神仙,但他对人类的未来还是充满期待的,地球太小了,宇宙太空阔了。

“主要是集中力量进行材料科学研究,没有好的材料,许多东西你就是有再好的设想和创意也根本制造不出来。比如说已经研究出成果的‘轻体高强度金属配方’,实用性实在是太强了!”杨雨轩很是自豪这段时间取得的一些成就,表功似的说道。

“轻体高强度金属配方!”当听到杨雨轩的回答之后,尹长风不由的重复了一句,这不是他的专业强项,他可不懂其中的利害,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满脸疑惑的问道:“杨妹妹,什么叫轻体高强度金属?现在世界上什么金属没有啊,一个金属配方看你得意的,这个很重要吗?”

杨雨妹回头看了尹长风一眼,她没笑他的无知,术业有专攻,对于具体的技术细节她自己也不懂得太多,但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就了解的多了。于是嘴角含笑地解释起来:“风哥哥,你做医生习惯了,对其他领域了解不深。其实啊,这类金属十分的重要,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新闻报道,我记得在前不久,对,就是今年的事,我国央视曾经跟踪报道过我国研制的‘海龙’号潜艇在马里亚纳大海沟做科学试验,下潜八千米的实况。”

尹长风那有哪个时间去看电视,他根本就不知道,很是脱离现实。不过,他不懂就不懂,绝不会乱说话。

杨雨轩也不等他回答,将脑袋舒服地靠在他胸前说道:“我当时在基地看了相关报道,这次的试验很是成功,下潜到八千米深度,在公开领域,我国的潜艇下潜深度就排世界第一了。可当看到试验原形时还是有些失望,上面弄个两个巨大的机械臂,据说是用于采集海洋物质样本。你是没看到,整个潜艇又大又蠢,就像一个铁疙瘩,难看死了。

风哥哥,那艘潜艇之所以那样的笨蠢,主要就是受金属材料的限制。潜艇下潜的深度越深入,受到的水压也就越大,而金属材料在水压下就会变形或者崩裂,对整个潜艇造成致命的损伤,最后很有可能舰毁人亡,所以为了追求下潜深度和人员的安全,只能通过增厚潜艇的金属船舱厚度。可这样做,就会让潜艇的自重更沉重,受到重力和水压的双重压力也就更大,这样变相的就要求发动力更加强大,发动力的功率越大,本身的质量也就越重,再次增加了潜艇的负担……”

杨雨轩解说到这,尹长风已经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怪不得下潜到八千米,央视就要那么高规格地报道来着,弄得惊天动地的,原来已经是最高成就了,嘿嘿。”

杨雨轩点了点头,“是啊,也正是如此,轻体高强度金属之类的金属配方才会如此重要,如果有了超高强度的金属作为主体,那么对于水压和重力的负担就会减轻很多,发动机也可以用重量比较小的,如果这个高强度金属还是轻体的,质量比一般的金属小的多,那么整个潜艇的重量就会轻松很多。如果让潜艇全部用轻体金属打造,那么当它达到原来的潜艇重量的时候,下潜深度可能会达到八千米以下,如果强度够坚硬的话,甚至可以达到极深的海底而活动自如。”

尹长风看着说着这些洋溢着满腔豪情的杨雨轩,不由得有些惭愧,自己还是对时事关心的太少啊!成神仙了,心态也有些变了,相关的资料他在扫描图书时还是有所了解的,只不过被他仍在记忆深处的小格子里去了。

我国在材料学领域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谁叫人家国外早在上世纪初就开始各种合金配方的试验研究,一直持续到现在呢?

而那时我们还处在我大清的统治时期,是列强口中的一块大肥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给我们带来的战争创伤还在流血,每年数百万两白银的赔款哗哗地向外流。人民连饭都吃不饱,民怨熙熙,国家正处在大变革的前期,哪里有资金、技术和精力来研究什么金属配方。

此后的北洋执政初期,倒是出现过极为短暂的一段稳定发展期,并随着一战开幕,欧美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也忙着发战争财,国内迎来了难得的繁荣时期。可这是畸形繁荣:那时国家才刚从封建制度下解脱出来,基础工业薄弱,民族资本也忙着搞来钱快、对技术要求不高的轻工业,榨油、纺织、皮革之类,同样没有开展重工业研究与发展。

再接下来是国内军阀混战,这就更惨了,军阀们为了争地盘,有一点钱也投入到军火购买上,从国外买比自己生产要好,要便宜多了。结果泱泱中国,除了山西阎老西哪个土财主有点种田意识,基础工业发展得稍好一点,其他军阀占领的地方不但工业没有发展起来,原来从清朝承继下来的一点点薄弱的基础工业,也都全荒废了。

再接下来,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台。数十年来,国内不断处于兵荒马乱的局面,重工业是个什么东西没人去搞了。直到建国后,才开始正儿八经地搞起重工业来。

但要在一贫如洗的重生国家,啥都没有的情况下从头搞工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没有钱、没有技术、没有高素质工人,东北、山西还有一点点工业基础,但受战乱影响,也破败不堪。大批目不识丁的文盲,连什么是机械化大生产都不知道。仅仅是将这些基础夯实,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足足用了三十年时间,总算培养了上百万大学生、技术人员,几百万能够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工人队伍,从苏联搬来了一套能够自我升级的关键重工业项目。这样艰难的起步,能够在某些方面追赶且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能苛求更多么?

发展到现在,我国钢铁生产总量虽说已经是世界第一,供大于求,可是,在这个普通钢铁已经不能再代表国家的年代里,起关键作用的特种钢却需要大量进口,还是受制于人。

特殊钢是重大装备制造、重大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先进武器所需的核心、关键材料,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标志。特殊钢材发展不起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要在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上受制于人。

其中,核心技术主要是指控制系统和软件,核心部件主要是材料不过关。尤其是飞机起落架、高速列车车轴、轴承等抗疲劳高强钢,核电站用耐高温、抗辐射不锈耐热钢管,燃气轮机、涡扇发动机的高温合金叶片等材料,目前尚且不能实现国产化。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如今,我国许多大型钢铁企业生产出来的特殊钢材,用来生产一根合格的高精度轴承都达不到要求,低水平的量变不等于就能产生质变。

仅仅从价格上就能看出其中的差距,就说用于医疗行业的特殊钢材,比如说断手断脚时使用的钢板,螺钉,人家德国生产的能卖到同体积黄金的价格,你眼红吧?生产不出来还得去进口。

现在中国搞和平崛起,周边是强敌环绕,就没有一个真心实意的友好国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一切都在向钱看了,除了国防军工方面还有国家扶持,还有保留有一定的基础研究力量,而作为社会生产力主力军的绝大多数研究单位和企业很少在基础研究上下功夫,他们纷纷去搞哪些来钱快的东西去了。

特别是近十年来,许多实业没人去加大投资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扩大再生产,而是转移投资方向去投资房地产,去炒卖各种资源,去捞取暴利。据统计,我国近年来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近四分之一,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的七成,房地产经济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把中国经济吹成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个大泡沫!

杨雨轩他们得到外星技术后,优先研材料学是正确的选择,终究材料科学是最难进步的科学,在不能得到外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全靠长期持续不断的时间、资金投入,并随着总体科技水平的进步,而缓慢踯躅前行。

中国历史上用了上千年,才最终完善了青铜器的冶炼制造,又用了一千多年,铁器才得以推广。但直到清朝末期,仍只能小规模炼制少量钢材,大规模冶炼钢铁,仍然困难重重。

这是国内,国外也不见得好太多。欧洲直到十八世纪中期以前,铁的制成还非常困难,价格居高不下。到了十八世纪下半叶,才随着煤焦化技术和鼓风技术的进步,使得铁冶炼开始迅速推广。又过了差不多100年,才因为空气吹炼法,使得铁中的杂质含量越来越少,从而制成了钢。从科学的角度上,我们能够说,单独的材料进步,那是不存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