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都市 > 重回80之大时代 > 82、第八十二章

82、第八十二章

“汤圆汤圆,团团圆圆。希望我们每年春节都能像现在一样在一起团圆啊!”梁家的餐厅里, 方管家特意让人在大大的长桌旁放了一张小圆桌, 三人围在小圆桌旁,竟真的有一种团圆的感觉。

李铮总觉得这话有哪里不对, 但此情此景硬是让他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

方管家将汤圆分好,随即举起了杯子,“为我们的团团圆圆。”

“为我们的团团圆圆。”

三人共同举杯,梁哲偷偷瞥了李铮一眼, 见李铮没有反驳方管家刚才的话,他向来面瘫的脸上少见露出一丝欣喜之色,红晕更是从耳后一直蔓延到脖颈。

他就像一瓶被晃晕了的可乐, 细密的小气泡从他心底一点点冒出来, 越来越急,越来越多。

如果每年都能和李铮在一起, 一想到这个可能性, 梁哲就觉得自己浑身暖洋洋的, 连呼吸都顺畅了不少。

李铮感受到梁哲可以称之为“热烈”的目光,先是一愣, 随即心底泛起一阵异样的满足。

对此,他给自己的解释是,人受到他人重视时产生的一种名叫“喜悦”的应激性情绪。

“梁家祖籍宁波,所以啊,过年的时候一直有吃汤圆的习惯。以前先生太太在的时候,就会自己搓汤圆自己煮来吃, 现在也就只有我这个老头子能煮给小先生吃喽。”

吃完汤圆后,方管家带头亲自洗碗。用他的话说是有始有终,自己搓的汤圆,吃完自己洗碗才算完满。

梁哲洗的最快,皱着眉头用水冲了冲,就算洗完了,被方管家支使着把碗送回厨房。

因此餐厅里剩下了方管家和李铮两人。

“我是真的高兴,小先生他能有你这么个朋友。小梁先生每次看到你的时候,眼睛都会发光,就好像他小时候见到先生夫人回家时的那种光。这孩子命苦啊……”

方管家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李铮静静地听着,心中对梁哲的“怜惜”之情更浓。

于是当梁哲放完碗回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就是李铮“慈祥”的目光。

“为什么不行!为什么还不行!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二号实验室里传来男子嘶哑的吼叫声,文学峰双目充血地看着玻璃器皿里面的小白鼠。

马文敏深吸一口气,“文峰,现在不过是一个月。你不要着急。”对于一项复杂的科研成果来说,一个月的时间相当于一条小河中的一滴水,着实不值一提。

“一个月?我还有几个一个月?文敏,我没时间了!”随着时间的过去,文学峰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差,生理上的病痛、劳累以及一次次失败造成的心理伤害,使得文学峰紧绷的神经随时面临着崩溃。

“我们再来一次,我相信我们的理论是正确的!”

张超和张跃军对望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担忧。文老师的状态……

就在这时。

“砰!”重物摔倒在地的声音。文学峰没有任何预兆地捂着腹部摔倒在地上。

“文峰!”马文敏大喊一声,猛地扑了上去。

张超和张跃军也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器具,以最快的速度冲了上去。

“张跃军,你去喊医疗队!”张超将自己的手臂垫在文学峰的后脑勺下,随即对张跃军说道。

张跃军用力点点头,快速向外面跑去。因为跑得太快,他还差点跌倒,好在他的小脑还算发达,才避免了摔个狗吃屎的惨状。

李铮这一个月来忙着刷论文。

巴胺沙丁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相继推出,使得李铮实验室这个以华人个人名字命名的实验室风头一时无两。

但在这两项科研成果里面,李铮个人存在感太强,以至于遮住了实验室的光彩。

夯实实验室根基,同时扩大自己在生物医药圈子里的影响力,几篇重量级的、权威期刊发布的论文就至关重要。

在这三个月里,李铮整理了自己最近所有科研项目的资料,围绕抗生素写了几篇论文。

一篇关于抗生素的综述,在里面他融入了很多个人观点,其中不少是来自后世的十分有方向指导意义的,如果有人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又恰好看到了这篇文章,那必然有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

还有围绕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非核心专利技术的几篇学术论文,一股脑寄给了《美国质谱学会志》。

论文寄过去两个礼拜后,史密斯就亲自打了电话过来,大大夸赞李铮一番后,恭喜李铮论文过稿。

默沙东是美国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自然和《美国质谱学会志》的关系不错。想必李铮有关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论文一寄过去,史密斯那边就得到消息了。

他打来这电话的意思,明面上是提前得知结果来恭喜李铮,实际上是为了向李铮说明,如果他写了什么不该写的,默沙东是能得到消息的。

张跃军跑过来的时候,李铮正好在整理样刊。

“李铮!文先生晕过去了!”

李铮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医疗队呢?通知了没有。龚医生在吗?你再给陈旭华打个电话,让他立马来实验室一趟!”

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李铮最担心的不是学术竞赛成功或失败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而是文学峰的身体。然而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怎么样?文老师没事吧!”李铮到的时候,龚医生已经在实施抢救了。

他面色凝重,看向李铮等人的眼神并不十分和善。

“你们都是生物学的顶尖学者。听说您还发明了两款新药,医药不分家,你们连最基本的医学常识都没有吗?”

“什么叫癌症晚期?你们认为一个肝癌晚期的病人一天到晚紧绷着神经,在实验室里工作不会对他的病情造成影响?”

龚医生说话毫不客气,“他需要的是静养,知道什么是静养吗?没有心理压力,悠闲地修养,ok”

众人面面相觑,李铮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这个决定不是他能做的,李铮不由将目光看向了马文敏。

马文敏紧紧咬着下唇,她深吸两口气,目光坚定地看向李铮。

“这次项目暂时由我代他主持!”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如果她选择放弃这个项目,文学峰恐怕死了都闭不上眼睛。

李铮拍拍马文敏的肩膀,点点头。

他犹豫了一下,开口道:“马老师,介意我了解一下项目进度吗?”

因为文学峰夫妇曾经有过研究成果被窃取的遭遇,李铮在这次项目上一直采取避嫌的态度,且在实验一开始,就说明这次项目完全是文学峰夫妇的个人项目,李铮实验室只负责提供场地。

只是这一个月来,他看文学峰夫妇的表情就知道试验进度不容乐观。刚才他悄悄问了龚医生,如果不换肝,文学峰的生命就只剩半年了。

半年对于一项还没有头绪的科研项目来说,实在是太短太短了。

马文敏抹了抹脸上的泪,温和地说道:“我自然是不介意的。”

“你知道的,人的耳朵鼻子构造不算复杂,如果只是复制出外观,利用组织工程原理,加上动物本身的皮肤组织……”马文敏细细向李铮解释道。

其实李铮在第一次看到文学峰夫妇的资料时,就已经想到了后世的人耳鼠,这个在1996年由华国科学家实验成功的,借由动物“体外再生耳朵”实验,在当时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只是很可惜,这个实验虽然由华国科学家最先完成,但是人耳鼠诞生后,华国这项技术一直没有取得其他突破性的进展,更不用说应用到临床上。

反而随着时间推移,日本、英国科学家相继实现了这项技术的本土化,并明确提出了可以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人体的时间,令华国生物学界十分遗憾。

李铮倒是没想到,早在1983年,这两位年轻的华国科研工作者已经有了这个想法,并努力付诸于实践。

但是比起后世的人耳鼠来说,文学峰夫妇的实验太粗糙,而且很多方向性的东西是错误的。

李铮看了一眼躺在病床上,全身上下接满了线的文学峰,开口道:“马老师,我说说我的想法吧。”

他将众人领到了2号实验室。

拿起一支笔,李铮开始讲话。

“其实你们可以换一种思路,人工构造支架。从动物关节提取软骨细胞,再在培养槽里将软骨细胞培养成微小球状体,然后我们可以借助一种可降解的塑料支架。可降解塑料,我记得这个概念两年前美国一个新材料实验室就提到过,我可以托人去问问。将塑料折成人鼻子的样子,让细胞在塑料支架上繁殖生长,再经过体外培养后进入裸鼠背部。我想这样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李铮的话让马文敏长大的嘴巴,她手上不断记录着,嘴里喃喃自语。写写画画约莫十分钟。

“可行!是可行的!”她突然激动地叫出来声来。

她深深地看了李铮一眼,眼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谢谢,真的谢谢。”

李铮摇摇头,笑着将笔放下,走出实验室。这种能让人获益的技术,越早出来越好。

马文敏深吸一口气,压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她拍拍手,对着张跃军和张超道:“来,我们按照李铮先生说的,来试一遍。”

“麻醉注射完毕,实验体1号将在十五分钟后失去知觉。”

“再检查一次设备,十八分钟后进行软骨细胞提取,我希望一次性成功。”

这几周的时间里,文学峰项目组尝试了兔关节软骨细胞,大鼠剑突软骨细胞,这种小型动物软骨细胞培养成的微小球状体繁衍生长有其局限性,显然不足以支撑起人体器官的构建。

文学峰项目组暂定的目标是,成功培育出“体外再生鼻子”。

当然以这种组织工程原理培育出来的鼻子,只具有装饰效果,是不具有鼻子本身具有的作用。

不过这种技术的一大好处是,此技术以细胞为培育起点,最后种植出来的人鼻子成品是有生命的,因此能与寄主一起成长。这对天生面部畸形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张超将一套防护服丢给张跃军。

“穿得仔细点,这可是个大家伙。郑小姐特意跟畜牧厂说要最健康的猪,要是我们在截取关节的时候它突然醒来。我们可就靠着这个保命呢!”张超一脸严肃地说道。

张跃军咽了咽口水,软骨细胞提取,他以前只做过老鼠和兔子的,这种大型动物的,他还真从来没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