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玄幻 > 剑履红烟 > 第二十六章 一语成谶 双心现世

第二十六章 一语成谶 双心现世

大齐皇朝,位于版图的北边,与大墨皇朝分坐南北,历来不和。

大齐皇朝喜欢称大墨皇朝为南蛮,大墨皇朝则称大齐皇朝为北夷。

两大皇朝边界摩擦不断,偶有战事,但却鲜少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事,对于商贾互通也从不禁止,各自境内修者武者来回更是来去自如。

这一切都是那次事故之后双方高层修者商议过后的结果,有着明确的约定条规。

在大齐的皇宫之内,有着一座高达九层的七星塔。

巫史一职,在夏商周年代最为盛行,掌管天文、星象、历数、史册,主要任务是占卜、卦算,诸如登基、兴建、祭祀、纳妃等重要大事,通通都要交由巫史进行占卜卦算,待测出吉日方可行事,兼之有权训御君王言行,所以巫史的地位可以说犹在国君之上。

到后来周朝覆灭,巫史一职被废,乃至大齐皇朝,初代皇帝又重设此职,兴造七星塔,为巫史占卜卦算之处。

此时的大齐皇帝正顺着七星塔的楼梯缓缓往上,即不御气,也无旁人陪从,一步一阶梯地走着。

这是大齐自建朝以来就有的规定,表示着对大齐巫史兼国师的尊重,并且大齐巫史往往还担任着对皇太子的教导,也即是担任着太子太师一职,身份之尊崇,绝无仅有。

大齐皇帝传闻以武者入道,并且已是高阶,虽然无从佐证,但此时不停歇地一步步走上了四五楼,却依然不见喘气,传闻似乎也并非空穴来风。

再走了一会,大齐皇帝却是看见身穿长袍,戴着巫师帽的巫史站在塔窗边,俯望着七星塔外远方的风景。

巫史并未转身,而是背对着大齐皇帝沙哑着声音道:“陛下来了?”

大齐皇朝这一代的巫史已经历任了三代皇帝,年纪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并且听说已经在培养下一代的巫史。

但无论面容声容如何枯槁,巫史的那双眼睛却总是明亮无比,就像是因为夜夜与星空打交道,偷来了那天上星辰的亮光一样。

大齐皇帝对于这种相处早已习以为常,并且历代皇帝在巫史面前都持学生礼,极少出现动怒训斥巫史以下犯上的情况。

走到了巫史的身边,大齐皇帝站到了巫史微微挪身让出的地方,看着塔窗外那房屋林立的皇都,还有那闹市的繁华景象,语气有些低沉地说道:“巫史一早便知我要来吗?”

巫史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着看似不相关的话语,“气运一事,本有定数,陛下无需如此患得患失。”

大齐皇帝脸上凝重神色不减,看着远方沉声问道:“封神遗址出现在大墨那边,是不是昭示着大墨将盛,而大齐则国运转衰?”

巫史沉默了一会,才沙哑着声音说道:“封神遗址一事,与国运无关,事关天下。”

大齐皇帝一怔,然后释然,脸色微微嘲讽地说道:“想来也是,是寡人多虑了,一个将国祚气运交付于大妖手上的皇朝,能兴盛到哪里去。”

巫史并没有理会大齐皇帝对于大墨的非议,清亮漆黑的眼睛首次在大齐皇帝的面前出现了一丝迷茫,看着远方,幽幽道:“劫现川河乱,阿鼻众生相。”

大齐皇帝看着巫史的神态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难以置信地失声道:“牵涉这么广?”

巫史看着远方,声音沙哑地说道:“劫数转机,你我身临其中。”

前题未解,后惑又至,大齐皇帝皱了皱眉头,有些不解道:“身临其中?”

巫史却闭口看向远方,恢复了沉默,不愿再泄露天机,平添变数。

从外看,大齐皇帝与巫史所处的位置,正是七星塔的第七层。

——

——

大墨皇朝,皇都的一处闹市上,楼净羽已经离去,桃木符剑也已被老道士收入泥丸宫当中。

老道士重新坐回了长凳之上,皱了皱眉头,想起刚才那锦衣少年来时后面远远跟着的身影,随即掐指一算。

不多时,掐算的手指停下,老道士脸色诧异古怪,最后轻叹了一声道:“好一片赤子之心。”

又干坐了片刻,老道士突然恨恨地说道:“早就劝过你不要让这些小辈来,这十几座山头还不找出两个年纪大些的二代弟子吗?现在知道让我大老远地跑过来给你擦屁股了?你这天杀的。”

老道士说完,脸色又变得有些惋惜唏嘘,轻声叹道:“你这天杀的,你这天杀的……的确是天杀的啊,即便是死劫,既知是死局,你又何必尽心尽力至此呢,不顾天谴而强行测算,便连自己最喜爱的弟子也给算入局中。”

“天下为盘,众生为棋。”

老道士轻声喃喃自语,摇了摇头,有些意兴阑珊。

拿起桌子上的拂尘一挥,周围人事物突然都像是陷入了泥沼一般,突然变得缓慢无比。

老道士抬手一挥,桌子以及对联等东西都瞬间消失不见,不知被老道士收往了何处,手再一挥,连同老道士自身也消失在原地。

寥寥动作,不过瞬眼,周围的人事物又恢复了正常。

但对于突然空出来的摊位,却反常地没有人起疑,如同刚才老道士说起“狗屁朝廷”几个字别人也毫无异色一般,似乎从来没有见到听到过关于老道士的任何东西。

只有那位刚才在这算过命的年青人,买好瓜果往家里走的时候,路过转角瞄了一眼摊子所在的位置,发现空空如也之后,不相信地多看了几眼,然后带着疑惑的神色走进了巷子,边走边嘀咕道:“见鬼了,怎么会走得这么快的?”

——

——

在老道士离开之后,皇宫附近的仙家阁楼上,正在五楼的房间里盘腿养神的熏雨嬅猛地睁开了眼睛,消失在房间内,出现在闹市的上空。

皱着眉扫视了一眼,熏雨嬅看向城东的一片小树林,又消失在原地,片刻后又出现在小树林之上。

只是除了五里外的那间小茶馆有些许嘈杂之外,熏雨嬅就再也察觉不出任何异状。

不信邪地释放出神识覆盖住这方圆之地,仔仔细细地搜查了几遍,还是没有任何发现。

虽然感觉不妥但又找不出什么的熏雨嬅只得作罢,收了神识,再次扫视了一圈,飞身往仙家阁楼而去。

一刻钟之后,小树林的树梢处出现了一阵涟漪,那拿着拂尘的老道士突兀地出现在半空中。

不同于前几天黄华晏与涂君延借助迷阵的隐匿身法,也异于以速度造成快速移动但依旧是有迹可循的熏雨嬅,老道士是真正的凭空出现,正是道家那缩地成寸的无上神通。

老道士看着熏雨嬅离去的方向,啧啧称奇道:“天生媚体,玲珑剑心,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奇才啊奇才,怪不得还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破了第四道门,这一不留心,以为这小城小邑的没有能人,手尾没处理好,就被这姑娘发现端倪了。”

老道士摩挲着自己有些许胡渣的下巴怪异地笑着说道:“嗯……给小七做媳妇倒是挺合适的,身材好,长得又漂亮,天赋还好,哈哈。”

刚说完不久,老道士的笑声却戛然而止,笑容僵在了脸上。

然后老道士突然抬起手给了自己一巴掌,懊恼地说道:“我这管不住的大嘴巴子,又忘记自己不能胡乱说话了,这姑娘还处在突破‘疑’门的节骨眼上,要是种下了心魔那可咋办哟?”

谏海者,口含天宪、一语成谶,局中之人至少也要到达敕山境,才有破局的机会,否则即便身死道消,下个轮回也依然难以逃脱这棋盘。

老道士摸了摸刚才打得有些疼的脸,讪讪地自语道:“还好不是啥坏话,对那姑娘破境影响应该也不大,小七应该不会怪我吧?”

接着老道士像是给自己打气一般,肯定地点了点头说道:“对,这等好事他肯定巴不得再来几桩,又怎么可能怪我呢?”

说完,老道士像做贼一样左看看、右看看,然后凭空消失在了半空之中。

回到半途的熏雨嬅忽地停顿在空中,皱了皱眉头,总感觉有些不对,但左右扫视了一圈,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出来。

——

——

仙家阁楼中,柳姿仪已经随着青阳学宫的门人一起来到这里就住了两三天,前几天周伯与严珣的打斗她同样也有目睹。

此时的柳姿仪正坐在自己的房间内,与一位凤簪宫装的华贵妇人说着话。

突如其来的一丝异样感觉,让正在聆听长辈说话的柳姿仪不顾礼仪就下意识地往城东老林子的方向望去。

对面的华贵妇人有些诧异,但熟知这位晚辈脾性的她也没有生气,而是关切地问道:“怎么了吗?”

柳姿仪有些迟疑地看着那方向,片刻之后又转过头看向华贵妇人,轻声说道:“没什么,可能是姿仪感觉错了。”

华贵妇人也没有奇怪,只是宽慰道:“没事的,你刚入衍灵境,对琉璃书心的操控还不熟练,感觉出错了也不稀奇。”

柳姿仪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眼里依旧有着挥之不去的疑惑。

华贵妇人继续说道:“姿仪,前些日子与你说的,和紫阳学宫的联姻的事……”

柳姿仪愣了愣,有些迟疑道:“这……姿仪才堪堪二十,也才刚步入衍灵境不久,而且封神遗址也即将开启,暂时不想被男女之事所束缚。”

华贵妇人点了点头,也没强迫,轻轻地拍了拍柳姿仪的手背说道:“也好,修道千年光景,也不急着这一两天,你就先安心巩固自己的境界,熟练一下琉璃书心的使用吧。”

——

——

边塞处,一间鱼龙混杂、喊声震天的小酒馆内,一名身着青袍的老道士坐在小酒馆的角落里,叫了一斤酱牛肉,一壶刀子酿。

边关的酒最为烈喉,这刀子酿更是首屈一指,加上边关本就物资匮乏,所以这一小份下酒菜加上这一壶酒,老道士刚从锦衣少年那里得来的一枚小碎银很快就缩水了起来。

将店小二找回的碎钱放入怀中,不管旁边那些彪形大汉那不怀好意的眼神,嘴里嚼着酱牛肉的老道士看向了大墨皇都的方向。

“琉璃书心吗……”

老道士把嘴里的东西咽了下去,喝了一大口酒,用那袖子一抹嘴边的酒渍,自顾自地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也算是个好东西啊。”

模棱两可的话语,不知是在说那些牛肉酒酿,还是在说琉璃书心。

“砰——”

突然的一声巨响,一名打算做出头鸟的大汉一只脚刚踩到老道士桌子边的长凳上,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像是遭了重击一样身体倒飞出去,然后在空中又再次遭了一次重击,拐了个弯往小酒馆的门口飞去,倒在门外不省人事。

酒馆内空中的点点嫣红徐徐落下,点缀在地板之上。

毫无气机波动的老道士依旧是看着大墨皇都的方向,眼皮子也不眨一下,毫不在乎旁边那些变得惶恐忌惮的目光,自顾自地喝着小酒。

那店小二与掌柜双手有些哆嗦,站在柜台那里好几次都想将那枚碎银拿过来还给老道士,但双腿愣是颤得迈不开脚步。

两刻钟之后,老道士终于吃完喝完,站起身往门口走去。

那掌柜看着老道士的背影嘴皮子动了动,但还是哆嗦,说不出话来。

老道士脚步不停,背对着掌柜摆了摆手,说道:“收着吧,是贵了些,但正当生意得来的钱,不亏心。”

待老道士走了出去,酒馆内的人都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互相对望了一下,眼里余悸难消。

而刚才贼心未现的人,则都在暗暗庆幸自己忍住了没有出手,再看看门外那生死未知的大汉,眼里都充满了怜悯。

只是却没有一个人去看一下那大汉究竟是生是死,毕竟谁知道那老神仙等会会不会回来呢?谁又能保证他走远了就看不到这里的情况了?

那掌柜放松下来,脚下一哆嗦,终究是没忍住,瘫在了地上。

——

——

皓月当空,凉意入秋。

时近中秋,昼夜温差也大了起来,太阳下山、临近傍晚时人们往往就已经要多披上一件外袍,更别说现在天已经黑了一个时辰了。

自下午回来,楼净羽看起来就有些心不在焉,心事重重。

自吃完晚饭后,更是一反常态地钻入书房,点着烛火端正地坐在棋盘前,一个人对着那棋盘,将那白子黑子一颗颗轻拈入棋盘中,渐渐地时不时眉头轻撅,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个半没说过话了。

书房白天打开的窗户还没关上,窗叶上的黄纸被风吹得“朔朔”作响,屋内唯一的烛火被吹得一明一暗的,楼净羽也是头也不抬,毫不在意,一副心思全在那棋盘上。

小木拿了件外袍从门外走进来,绕到后面给楼净羽披上,但双指间正夹着一颗黑子的楼净羽并没有任何反应,依然是撅着眉头看着棋盘;而小杏则小跑着到窗边,踮着脚关上了窗户。

小木走到一边,点亮了另外的一支蜡烛,让屋内光线更明亮些,然后与小杏走到棋盘的一旁站着。

许久,楼净羽终于选定了位置,站了起来将那颗黑子“啪”的一声放下棋盘,站直伸了个懒腰,身心放松了下来,像是劫后余生,眉飞凤舞地拂着手袖道:“大事化吉、小事无忧,吉象啊吉象。”

小杏忍不住自己心中的好奇,看着那棋盘问道:“少爷你花了两个时辰在做什么呢?自己和自己下棋?”

楼净羽看了眼棋盘,带着些许笑意应道:“推演一件旧物。”

小杏不明所以,但一旁的小木制止了她想再继续问下去的动作,轻声道:“少爷,时候不早了,该沐浴歇息了。”

楼净羽点了点头,应道:“嗯,你们先去帮我准备好衣物,我随后就来。”

两人走了出去,重新恢复宁静的书房里,楼净羽看着那棋盘,轻声自语:

“桃开三月,剑名春意。”

“你为何会出现在那老道士的身边呢?”

轻声细语,像是询问,又像是责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