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穿越到刘辩的三国 > 126陆家子嗣出俊杰

126陆家子嗣出俊杰

那么刘辩所谓的“宝藏”到底是什么东西?答案就是关东联军,十八路诸侯!哇哈哈,这里可是有曹操、袁绍、公孙瓒、袁术等雄踞一方的诸侯,还有刘备、关羽、张飞等各项数值近百的牛人,还有颜良、文丑这样的河北猛将,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这样的善战之士,还有乱七八糟的诸侯,以及诸侯手下的文武幕僚……

这不是一座金灿灿的宝藏又是什么?只要自己动动心思,把十八路诸侯及手下的愉悦点赚到手,恐怕最少也得四五百吧?这岂不是意味着分分钟钟就可以召唤出四五个历史名将出来,倘若这样的话,在其他诸侯还没崛起的情况下,手握精兵强将再加上坐拥两个州的领地,这天下霸主就没什么悬念了吧?

想到这里,刘辩的心里几乎笑开了花。若不是碍着众将都在面前,真想放声大笑一通,如此才能释放出心中的喜悦。为了保持老板的威严,刘辩只好生生忍着笑意,几乎到了快要憋出内伤的地步。当然,各路诸侯及手下的猛将们可不是平头百姓,也不是自己的部曲下属,想要再靠简单的褒奖,空头支票般的许诺,廉价的赏赐……这些以前的手段来获得他们的愉悦点,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刘辩却还有另外的一个办法,那就是仇恨点!既然不能让你们感到愉悦,那就让你们感到仇恨吧,寡人要咒骂你们,污蔑你们,诋毁你们,总之尽可能的让你们感到仇恨,反正你们这个联盟即将土崩瓦解,老子又怕什么?早晚都要刀兵相见,难道不是吗?实在不行,老子趁着袁术不备,一把大火烧掉联军粮仓,估计仇恨值瞬间就会爆表,弄不好一下子就会收获七八百个仇恨点,甚至破千都不在话下。

刘辩首先清点起自己身边的将领起来,自己这次想的是尽量带上一些年轻的将领,因为自己用不着去和董卓拼命,所以那些老成持重的大将和文官都放到家里主持事务。在卢植,杨彪等老臣凋整下,很快就抽调出了一只参与讨伐董卓的军队。

其中参军自然是郭嘉和荀攸两人,武将就多了,打头的就是自己的护卫刘宪和廖化,周仓,裴元绍四人。在南阳的黄忠黄旭父子,魏延,卢象升,徐荣,再有就是从豫州送信而来的赵云了。

刘辩除了广揽这时代上出名的人才,对于底层和中层人才就依靠初定的科举考试来笼络人才,尤其是依靠母后何家和自己父皇刘宏的刘氏宗亲关系收揽了不少善于处理地方政务和军队要事的小官吏。刘辩之所以要放下皇帝的架子,跟刘繇、刘虞、刘表、刘焉、刘岱、刘备、刘晔等姓刘的宗亲加强亲戚关系,遵照的便是这东汉时期的规则,参照的是曹操、孙坚和袁绍袁术兄弟等人的发家史。

曹操宗族庞大,曹家和夏侯家人才众多,计有曹仁、曹纯、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尚等大将之才,孙家也有孙静、孙河、孙贲、孙辅、孙瑜、孙韶等族内才俊,现在袁绍家族也是蒸蒸日上,像善于内政的袁遗、袁叙、袁胤,袁基;有领兵作战,驰骋疆场之能的袁崇焕,袁承志和袁弘,袁教等子弟。

而比较起来刘辩的宗族内却人口凋零更没有几个像样的人才,能够看到的却大多数是野心勃勃之人,自己无法重用他们,根本不可能像曹操、孙权那样重用至亲来辖制外将。卖草鞋的刘备之所以要和关羽,张飞结拜也正是为了这个原因。刘备家族势力弱小,无法给他提供强有力的家族支持,他就另辟蹊径,成功忽悠了关羽和张飞和他成了拜了把子的兄弟。

在东汉时期,家大于国,很多人都把家族利益摆在其他利益之上,有些人为了保家而不惜出卖现任的主公,但没人敢背叛自己的家族,有些人甚至为了家族宗亲而不断更换主公,如陈珪陈登之流跟随过陶谦、刘备、吕布、曹操。

荀攸从帐外进来,手里捏着一卷黄纸,递给刘辩说道:“启禀陛下,湘州刺史陆康和农部侍郎陆纡将自己族里的年轻人推荐上来,希望陛下能够让他们进入军中效力。”

陆康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最早先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然后出任高成县令(在今河北省盐山县一带)。由于高成县地处偏远,当地治安很乱,每户人家都备有弓弩,而每次县令一到,首先就征发民力修建城墙。陆康到任后,将这些人遣散,百姓大悦,又以树立恩信为方法,连盗贼都逐渐被收服了。州郡上表彰他的功绩,于光和元年(178年)升任武陵太守,后来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都得到称赞。

陆纡是陆康的亲弟弟,父亲是汉顺帝刘保(公元114-144在世,公元126年丙寅年即位,年号永建)时期的大臣陆褒。陆康有两个儿子陆儁和陆绩最为出名;他的弟弟陆纡也不差,陆纡的儿子陆骏虽然声名不显,可是他的两个孙子陆逊和陆瑁都是东吴的重臣。当然这里面还是以陆逊.陆抗父子和他的堂叔陆绩最为出色,可以堪称是江东陆家在官方的代表角色。

陆逊出生公元183年,现在还不到7岁,陆绩比自己的侄儿还小4岁,生于公元187年。陆逊的父亲陆骏现任九江郡都尉,九江郡都尉虽然官位不算很低,但比起陆骏的父亲陆纡曾担任过的城门校尉还是颇有不及,城门校尉专指京师的城门校尉,掌管京师城门屯兵,自然比一偏远边郡的都尉强上许多。

刘辩将何太后和唐婉接到襄阳后,襄阳便成了京师,刘辩想委任一个亲信做襄阳的城门校尉,让原来不隶属于任何势力的原城门校尉由来担任城门校尉,应该可以选择一只忠于汉室的陆家子弟来担任,因此选中了陆纡的长子陆骏执掌京师城门屯兵。

最重要的是得到了陆逊,这孩子好好培养,等稳定了南方以后自己再派人到徐州将诸葛亮兄弟找来,加上现在在襄阳书院读书的吕蒙、郝昭等身负潜力年轻一辈的幼童们。经过自己系统的培养,他们今后的功绩可能要比原先那个时空要强的多吧!等他们长大之后,便为自己的继承者们分担日后的军政大任。自己的儿子有诸葛亮、陆逊、吕蒙等青二代相助,刘辩的霸业足可以绵延百年。想到这里,刘辩心里乐开了花。

在九江郡担任都尉的陆骏,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前去襄阳,向叔父陆康请教。数年前,庐江郡黄穰等与江夏蛮连结十余万人,攻没四县,汉灵帝任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赏罚分明,笼络军心,大破黄穰,余党悉降。陆康挟此大功,庐江太守之位更为稳固,又为吴郡陆家家主。

在历史上,袁术屯兵寿春,军中乏粮,派人向陆康求援,陆康因为袁术叛逆,闭门不应,内修战备,将以御之。袁术大怒,遣孙策攻打陆康,将庐江团团围住。陆康顽强防御,手下将士在围城之前休假回家的,都悄悄地回到庐江城,都是在夜里翻墙而入,看得出陆康深得军心。陆康跟孙策对峙了两年,城池才被孙策攻陷。由此可见陆康绝非庸才,亦可看出陆逊、陆抗在后来的赫赫威名,绝非偶然,实乃秉承家风。

陆康从袁绍出逃的事实上,判断出董卓将来必定会被天下诸侯共讨之,虽然如此,他依然认为宗庙所在的洛阳才是正朔。天子刘辩心机深远,骗过董卓远遁荆州,大部分人看来刘辩是弃宗庙社稷于不顾,这样的天子不值得跟随。陆康有这样的想法一点都不奇怪,历史上的他可以逃回吴郡老家,保得一命,可他没有。

六岁的陆逊站在一旁,全神贯注地竖着耳朵听着,听陆康极力主张陆骏不去襄阳,如敷粉般白皙的小脸蛋上露出一丝不以为然。陆康看到陆逊脸上的表情,觉得很奇怪,便笑道:“逊儿,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叔祖,孙儿有一事不明,还请叔祖示下。”陆逊躬身道。

“逊儿,你且请说,”陆家的家风严谨中带着活泼,每当家族成员议事,子弟们都可以畅所欲言,说得对会有奖励,说的不对,也不会被罚。

“以董卓立刘协为帝前后的行径来看,叔祖您仔细想想,若是天子、太后留在洛阳,会是什么下场?”陆逊不慌不忙地抛出一个关键的问题。

“呃,以董卓入京数天后就妄立刘协为帝,由此可知,董卓存废立之心是早有预谋,再者被何太后逼死的董太后乃董卓同族胞姐,若是太后天子不离开洛阳,一旦天子被废,董卓势必以何太后当初逼死董太后为理由将何太后杀死,何太后一死,天子亦不能久存。逊儿,我明白你的意思,若是天子、太后留在洛阳,必定是死路一条。”陆康脸色凝重道。

“叔祖,在废立典礼上,袁隗发觉典礼上的太后和天子是假扮的,当场吐血,沦为天下笑柄,董卓勃然大怒,把假扮太后和天子的人杀死,由此观之,董卓也有心杀真的太后和天子,若是无心,他对假的也不敢下毒手。天子若不和驸马萧鸾相依共同离开险地到了荆州,执意留在洛阳,必被董卓所害,太后和天子被害,只剩下陈留王刘协被董卓袁隗拥立成的这么一个唯一的皇帝,到时候朝廷必在董卓掌控之中,董卓必定重用西凉一系,像我们这些江南世家,绝对不在董卓眼中,以此观之,若想家族更为昌盛,父亲一定要去襄阳。”

陆逊侃侃而谈,看他的模样,又哪里像是六岁多的孩子,又是一个小妖孽啊。陆康赞赏地点点头,对陆骏说道:“是啊,我不可将个人好恶来评判时局,逊儿说得很对,你去襄阳必能让陆家重振乃祖的光辉,若是拒绝襄阳朝廷,将来襄阳朝廷平灭董卓,一统天下,算起旧账,咱们陆家必被排挤清洗,由此可见,这襄阳一定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