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代汉 > 第049 庐江县尉

第049 庐江县尉

第049庐江县尉

“你若想统兵,我送你!”刘晔一语道破萧言心思。

贵族不会理解平民的艰苦奋斗,平民亦不会理解贵族的飘渺追求。

平民所重视的,贵族不屑一顾;平民不屑一顾的,贵族反而重视。

刘晔不理解萧言为甚孜孜追求;萧言也不理解刘晔为甚放弃机遇。身份差异,造就两人不同的思维模式。

萧言出身卑贱,急需显功,证明自己价值。

刘晔少年成名,无须点缀,也能一样瞩目。

在刘晔眼里,巢湖贼兵是累赘,勾心斗角不说,还玷污他士族清白之名。萧言若有意接过“苦职”,刘晔不介意卖好,避位让贤于萧言——能甩掉巢湖贼兵麻烦,刘晔还要感谢萧言呢。

然而,明白刘晔心意之后,萧言却迟疑了。

诚然,在萧言眼中,巢湖贼兵是块精矿,只须打磨一番,便能化腐朽为神奇,磨砺出一柄宝剑。

萧言相中巢湖贼兵的潜力,但问题是:萧言有能力接管巢湖贼兵吗?

巢湖贼兵之所以接纳刘晔,大半是因恐惧孙策、袁术发兵来剿,这才攀枝刘晔,欲以此免除祸患。若无刘晔在旁,萧言如何取得巢湖贼兵信服?这群巢湖兵部将,连郑宝都不服,可能服萧言一个声名不显的外人?

成德县兵之所以配合萧言,十有**是敬重本土望族成德刘氏,受制成德县府朝廷官兵身份。若无刘晔在旁,成德县兵诸队正、屯长、军侯、部尉怕将立即喧哗,吵闹着回家。区区市井游侠,怎可能令千数县兵臣服?

哪怕是五十名淮北流民游侠,也同样是信任成德刘氏财力势力,才肯舍命追随萧言。若无刘晔在旁,购买这群淮北流民的百万钱欠账,萧言能不能还起,还是一回事呢!

数来数去,若是萧言和刘晔分家,萧言身边能够信任的,仅有楚永、罗贲寥寥数名游侠而已。

巢湖贼兵总帅之位,纵然刘晔有心退让,萧言也接受不起!

一时之间,萧言泪流满面,无语问苍天:因缘际会,误入宝库,望见十吨重金砖,却愕然发现自己搬不动,砸不碎,眼睁睁看着闪闪财富,却不能据为己有!

悲剧啊!痛苦啊!

尤其,刘晔这句话,几乎瞬间堵死萧言规劝刘晔的路。

配合曹操,瓦解淮河防线?好啊,兵权给你,你去干吧!

巢湖兵不可轻弃?好啊,兵权给你,你去创造辉煌吧!

萧言没办法再劝刘晔。

萧言难道还能说:兵权我要,你人我也要?

现在可是萧言为刘晔打工,而非刘晔为萧言打工!

想通此节,萧言哀叹一声,郁闷说道:“刘公子说笑。似我才干,借刘公子名望,统御千数县兵,已是极限。主持收编巢湖贼兵之事,却是无能为力,唯有寄希望于刘公子。”

“萧十一郎,你过谦了。不过,巢湖贼兵,诸部纷乱,收编起来,委实不容易!”见萧言婉拒,刘晔也不勉强。

话说到此时,气氛已经有点冷场。

萧言心情郁结,有口难言;刘晔心思殊远,忧心未来。

良久,刘晔突然说道:“既然萧十一郎不愿接管巢湖贼兵,那不如随我前往庐江吧?”

“自古以来,南北交兵,要在黄淮。淮河以南,争在渡口,争在坚城。”

“淮河有坚城四,曰寿春,曰钟离,曰淮阴,曰盱眙{xu.yi};长江之北,渡口有二,曰历阳,曰广陵,;长江之南,渡口亦有二,曰牛渚,曰丹徙。另,江淮之间,又有合肥要城,联络南北。”

“无论袁术,还是孙策、刘繇,其连绵征战,多集中于以上诸地。”

“反观庐江郡,西北有大别山、数条长河屏蔽;西南有长江、彭蠡泽相隔,南北皆不易攻击。若欲定庐江,必先取淮南。淮南若定,天下局势,立时分明。”

“我等在庐江,坐观淮南之争,南若胜,从南;北若胜,从北,岂不是保身活命万全之策?”

可惜,熟读历史典册,晓得未来成败的萧言,对刘晔推论不感兴趣,心思:“万全之策?过两年,孙策就将刘勋碾成灰灰!看来,再优秀的谋士,也不是预言大师,不可能与我的历史记忆相比!”

见萧言默然无语,刘晔又道:“大丈夫立功,何必急在一时!萧十一郎,你尚未加冠,何必如此急心功名?纵然你助曹操撕破淮河防线,曹操怕是也很难征用十八岁少年,任用要职吧?”

说着,刘晔呵呵笑起来:“呵呵,说起来,我比你年长四岁,还是一介白身呢!”

若论当世年龄,萧言的确有点幼,虚岁才不过十八岁,不是锐意功名的年纪。但谁要萧言幼苗躯体内,藏的是一位历经沧桑岁月的大叔灵魂?

萧言呵呵笑着,引用后世张爱玲名言,应付说道:“出名要趁早嘛。”

话虽是如此说,萧言却也因刘晔话语,有些感触:“是啊,我这躯体,才十七周岁呢!未来三国鏖战,还要持续好多年,只要历史不偏转,机遇有的是!”

觉察萧言有些意动,刘晔乘胜追击:“巢湖兵毕竟是湖匪,出身不干净,有碍未来宦途,萧十一郎你不要也罢!”

“前月初,在方井村,我曾劝过你,说,凭你萧十一郎的才能,最不济也能做一县县尉,哪能屈身小吏亭长?可惜,当时郡县不靖,又有郑宝在旁威胁,我不敢轻易推举你做县尉,若非你心思迫切,我也不必行折中之法,令你暂领西城门亭长。”

“如今郑宝枭首,万事了结,西城门亭长之位,可以休矣!”

“你若随我远赴庐江,我却可正好向庐江太守刘勋,推荐你做一县县尉。甚至,若是幸运,不定还能借收编巢湖贼兵之威,一举取得郡司马之位。”

县尉!

郡司马!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刘晔一句话,忽又勾起萧言心思。

刘晔当初的确说过这话,只是萧言以为刘晔只是口上说说,敷衍他而已,没想到刘晔今日竟再度提起此事。

前面说过,汉世县级政府属官编制,大概可分为四个阶层,其中“有秩”“斗食”“佐吏”属于吏,“长吏”属于官。亭长是小吏中小吏,县尉却是仅次于县令、县丞的三把手,两者地位,差天错地。

又:

汉世制度,县、邑{公主封地}、道{蛮夷所在}、国{县侯侯国}四者,除侯国置国相外,县、邑、道,大者置县令,官秩一千石;中者置县长,官秩四百石;小者亦置县长,官秩三百石。而县尉所食,参比县令(长)。

譬如成德县,成德是大县,县令的官秩,是一千石;而县尉的官秩,便是四百石。

庐江郡也是富郡,郡内基本上都是大县,若能任职县尉,那便是四百石的官儿!

是做庐江郡的县尉,还是等待时机,策应曹操?

思来思去,萧言觉得:曹操那里,素无熟人,前途相对比较虚幻,不如且去庐江郡,做一县县尉实际。有做县尉积累起的资历,熬到虚岁二十一岁,再在孙策破击庐江之时,投机一把,显现声名,再追随刘勋、刘晔,归顺曹操,也未尝不可……

此种进取之路,比起冒险接应曹操,却是稳妥的多。

“那就去庐江!”因县尉一职赤果果的诱惑,萧言果断选择顺从刘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