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穿越 > 烽火战线 > 第七卷 和平与战争 第一百五十八章 和平与战争

第七卷 和平与战争 第一百五十八章 和平与战争

第一百五十八章和与战

会议原本定是举行十日的会谈,但是陈浩天却发现蒋介石在重要的问题上却是一推再推,毫无诚意可言。根据情报部分得到的消息蒋介石已经打算重兵进攻陈浩天的经济腹地四川。

蒋介石这般做无非是在谈判桌上给予陈浩天巨大的压力让其不得不屈服。谈判还在继续,陈浩天通过秘密电台向军委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只要是蒋介石的军队胆敢打响第一枪,就立即还击。

194年7月15日凌晨,顾祝同以第1、两个师为主力偷袭驻守同城一带解放军第70师,解放军第70师在得到上级的指示后,立即组织兵力对敌发动反突击。战斗进行得异常的激烈。

虽然国民党军队接受了大批的英、德装备,在火力上得到了大大的弥补,但是双方军队一接触,顾祝同就傻眼了,解放军一开火,两个整编师的兵力就如同潮水一般溃退下来。战斗开始不到两个小时,1师就因为伤亡惨重而退出战斗,而师也是孤掌难鸣,但这时师想要撤出战斗已经成了不可能的事,第70师一部连夜急行军100余里,在天亮的之前在马家垴截住了溃退的第师。被堵在公路上的第师彻底的成为了囊中之物。在解放军发起总攻之前第师师长刘明匆忙率部投降。

天亮时一宿没睡的顾祝同终于收到了前线的电报:第1师伤亡惨重,第师全军覆没。顾祝同怀疑自己进攻的不是一个师的敌人,看火力更像是一个整编军。看来这是敌人的主力已经开赴边界地带了。

顾祝同顾不得疲倦,急忙给蒋介石发去了电报,此时蒋介石已经准备在谈判桌上给予陈浩天重重的一击。但是蒋介石的消息似乎来得有些晚,趁着会议的间隙陈浩天顺便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并对中外记者宣布:今日凌晨,国民党第1、师不顾大会召开之际,民主共和到来之时,在别有用心之人的唆使下,悍然向我联治政府发动进攻。在我军民的努力下,全歼敌师,并重创敌1师。事实证明,在和平和战争的面前,还是有人执迷不悟的选择了战争,我军在敌人的挑衅下,保持极力的克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热爱和平的人民会放弃一切武力的反抗……

蒋介石直到大会开始前一分钟才收到了顾祝同的电报,蒋介石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原本已经筹划了数次的计划,应该是事半功倍的。现在顾祝同如同在蒋介石头上泼了一瓢冷水。

许久,站在一边的陈诚在小心翼翼的催促蒋介石道:“校长,会议的时间到了,您看……”

“娘希匹的,这会还怎么开,你告诉他们,我不舒服,你就待我去吧。”蒋介石恼怒的道。

“是,学生明白,那协约的事情?”

“对于有损党国利益的款项决不能答应,其余的就按照原来的去做吧。”

对于这次协定的签订,蒋介石称病不出,这让外界大感意外,这就只能说是打了败仗不敢见人罢了。

进过十余天的艰苦谈判,194年7月1日,双方签订了《和平民主纲要》并公开发表。国民党接受陈浩天一方提出的和平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基本方针。双方协议“中国各界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已久在共产党和军队的问题上始终不松口,不承认共产党的地位。看似这个协定给中国带来了和平,但是没有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上,始终只是一纸空文。

在结束与蒋介石的谈判后,陈浩天就匆匆返回了成都。就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国家实际上还是处于一个分裂状态,这就意味着在谈判桌上无法取得的和平,就必须得在战争中争取。

陈浩天这么想,蒋介石也是这么想,在蒋介石眼中,**独裁比任何国家政体都要更为稳固,这也是蒋介石无论如何都不允许一个政党拥有政党,与其抗衡的原因。

自奉天战役结束后,中国大陆迎来了少见的和平局面,因为共产党已经跑到了西部,给蒋介石减少了许多的麻烦事。而蒋介石三番四次下令要求陈浩天出兵剿灭**,但是对于蒋介石这样别有用心的命令,陈浩天只是轻轻的仍在那叠厚厚的废弃文件之中。

蒋介石知道,时间越长对自己越是不利,陈浩天从当初一个四川的小军阀,不过十一二年的时间,其实力就甚至能与实力强悍的日本人相抗衡,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蒋介石常常这样想:倘若将用自己的部队与日本人一战,战争的结果将会如何?也许凭借着德械装备的火力,尚且能跟日本人的陆军周旋一二。但是在海军上,蒋介石只能遥遥头,这几年,除了在英法购买的一战时的老舰,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自给自足。拿这样的舰队去对抗日本人的大洋舰队,无疑就是以卵击石。更不用说是面对在日本人面前尚占上风的陈浩天的海军。

蒋介石想了个办法,既然自己的军舰在海上成不了气候,那就将这些军舰用在长江或珠江流域,用作支援陆军作战之用。

除了被表面所迷惑的群众,几乎没有人认为双方真的处于和平之中。一些军事专家透过双方的协定,看到的只是一触即发的战争。但是这样短暂的和品却足以满足这个饱受战争摧残的民族心理上的需求。

只有少部分的人知道,双方自协定签订后,就没有停止过任何战争的准备。任何部队的调动都是秘密的。

暗潮汹涌的中国始终逃不过战争决定和平的命运。

“辞修啊,各部队的部署都进行得怎么样了?”蒋介石拄着拐杖在巨大的沙盘面前向陈诚问道。

“根据校长您的亲自部署,各部队已经进入了预定的进攻位置,并且保持无线电静默。”陈诚顿了顿道:“校长,您看,顾祝同集团的个师为中路军,位于监利、石首、松滋、荆门等地区,朱培德集团的15个师为南路军路军位于两广交界的封开、苍梧、郁南一带。阎锡山集团的0个师为北路军集结于灵石、中样、吴堡一带……只待校长一声令下,我军百万之众必然直捣黄龙迅速剿灭陈浩天等一众匪徒!”

“好好好,辞修啊,党国最终还是要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必定能够完成总理的遗愿!”蒋介石拍着陈诚的肩膀道。

“这些都是校长和党国的栽培的结果。”

“哼,陈浩天你跟我比还是太嫩了点,如果你真的觉得我们只会从正面进攻,那你就太幼稚了,英国人那边……”蒋介石自言自语的道。

“主席,情况不太妙啊”黄国祥夹着几张纸步履匆匆的走了进来。

“不忙,慢慢说。”陈浩天给黄国祥递过去一杯水。

黄国祥接过水杯,却放在桌上。“主席,现在的局势可是对我们极大的不利啊,蒋介石在我们四川、广西、陕西一带集结了67个师,七八十万人的强大兵力。我们的兵力太过分散,我们还要防备后面的英国人。在正面兵力上,我们可是大大的不足啊。”

陈浩天反而是不慌不忙的抿了口茶道:“看来蒋委员长真的是迫不及待了。蒋委员长清除异己的本性还是很难改掉的嘛。”

“那我们是否要调整部署?”黄国祥问道。

“不必,我们真正的威胁是顾祝同集团的个师,只要我们将顾祝同彻底的打垮,其余两个小喽喽自然是各回各家。不过,按照蒋委员长的习性,肯定还是留有后手的,不过我们又未必没有后手。”

战争的脚步一点点的逼近,黄宇已经嗅到了那久违的硝烟的气息。作为一名军人,只有在炮火纵横的战场上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陈浩天任命他为前敌总指挥后,黄宇就知道战争已经快到身边了。由于兵力上不足,供黄宇调动的只有5个师共四十万人。兵力上的不足,让黄宇不得不考虑,在每一地方部署兵力的价值。

蒋介石的部署,如同一把弓,顾祝同集团如同一支箭,想要箭射的更远,琴弦绷得越紧箭就射得越远,威力也就越大。

也就是说,阎锡山与朱培德这两头牵制的陈浩天的兵力越多,中路军成功的机会就越大。而且蒋介石的王牌力量也集中于中路军,4个德械师有1个都归于中路军指挥,另外1个德械师作为机动部队。而且蒋介石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也归于顾祝同指挥。当然蒋介石的力量不仅于此,其航空部队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十几个前线机场全天候待命,如果说蒋介石将命运堵在这场战争中,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豪赌。近八十万的部队作为主攻部队,还有两百余万的优生兵力。蒋介石对这场战争已经是势在必得。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以预见的是,谁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谁就能够主宰中国的未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