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小说 > 玄幻 > 无限追踪 > ◆第三章 五气说◆

◆第三章 五气说◆

正与老人谈论着阴阳五行,老人却突然问我是否练过气功,这老头还真是跳跃性思维,我也未及多想,便顺嘴答道,“练过,不过至今毫无气感,老人家如何知晓?”

问完我才发现自己的问话有多愚蠢,对方如何知道,那还用问,自己和老人推了两天的云手,有没有内力一探就知道了。

不过说来也怪,这老头儿八九十岁的年纪,劲力却是相当的雄厚,昨天推了几个小时的云手,老人竟不露一丝疲态,劲力如滔滔江水不止不息,反观自己却是腰酸腿痛、手脚酸麻。难道老人用的就是气功?我在心里画起了问号。

“以你对阴阳五行的错误认识,可以很容易联想出来。”老人看着我说道。

老人判断我不会气功的理由,竟然是源于我对五行学说的“错误认识”。难道这故弄玄虚的五行理论,其实却另有文章?

我想起以前背过的内功心诀,里面确实夹杂着不知所云的五行学说,什么“运气化功,当知五行,……木之荣荣以化火之熊熊,水之滔滔以偃火之烈烈,……此所谓‘木生之火而水克之’”。

这些阴阴阳阳、生生化化的,一度看得我头脑发胀,却理不出丝毫头绪,最后只好跳过这些“水水火火”,挑些可以理解的凝神、坐思、吐纳、导引进行练习,练到今天却仍然是丹田无丹、气海乏气。

“哦?难道五行之说并非如此,另有玄机?”

我对古人的五行理论虽然不肖,但却是十分好奇,看老人的神情似乎深谙五行之道,左右无事,倒不如听听老人的说法,也算增长一下见闻。

“当然,如果五行之说如此不济,又如何经得住千年的历史洗礼,百代的智者考问,至今仍然长盛不衰!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运用五行,遵循五行。”

老人口中所说,正是我心中疑问之所在:这前后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的五行理论,怎么会流传数千年,经受住历代学者的质疑?据我所知,史学家通常认为五行学说为孟子所创,后经邹衍发扬光大自成一家,成为阴阳五行家。汉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学者董仲舒,也对五行学说推崇备至。

三人说到底都是儒学大家,孟子自不必说,绝对是儒家的领军人物,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世人尊称为“亚圣”;董仲舒那一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掷地有声,深为汉武帝赏识,使儒学思想走上正统地位;邹衍始学儒术,后改攻阴阳五行学说,然而贯穿其一生的哲学思想却是儒学。由此可以看出三人与儒学的联系,与五行学说的关系。

儒学在中国古代可谓一枝独秀,两千多年的霸主地位无人能够撼动。这荒诞的阴阳五行学说,是否因为与儒家沾亲带故,才得以流传至今,或者说历代学者都给孟子面子,不肯也不敢对孟子提出质疑呢?

不过孟子并不是五行学说的创造者,最早记载五行的典籍始见于西周,而孟子所属年代为战国,前后差着好几百年呢!古代学说最是讲理,尤其是儒家,“怪力乱神”一向遭到儒学的反对,如果五行学说毫无道理可言,或是纯粹的封建迷信,那一定是无法立足的,更不会得到孟子和邹衍等人的追捧。

“既如此,还请老人家指点一二。”此时我看这老头儿有点儿像个老顽固,对古人留下来的东西盲目崇拜,一点儿没有批判接受、批判吸收的精神。

“这阴阳五行学说博大精深,老朽也只是初涉门径,《黄帝内经》上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五行’,指的是化育万物的五种气息。”

唉!真是有代沟哇!又弄出个《黄帝内经》来,这不是一本儿医书吗?怎么也讲五行?哦,对了,古人的医学,也就是传统的中医最讲究阴阳五行,好像还将人的五脏对应五行,是“心肝脾肺肾”。

《黄帝内经》讲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不过中医的神奇我是见过的,有次我在学校打篮球闪了腰,一动都不能动,被我的室友用担架抬到校医务室,结果老中医用银针在我的虎口捻了几捻,我顿时觉得腰部发酸,没两分钟就可以自由活动了,当时我记得老中医桌上就放着一本《黄帝内经》。

“怎么?五行难道指的是五种气息,那又为何称之为‘金木水火土’呢?”

“人们对‘五行’的认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五材说’,指的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五种物质,也就是你所理解的金木水火土。另一种指的是‘五气说’,指的是气息的五种运行方式。”

“哦,气息的五种运行方式?”

“对,没错儿,何为‘行’?‘行者,步趋也’,也就是运行的趋势,运行的方向。‘气之五行’,就是说气有五种运行方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五行’。五行源于道家,道家最讲究调息、运气、导引、吐纳,所以内家拳法以道家见长,太极、八卦、形意等等各种内家拳都是道家所创,至于外家拳则首推少林。”

老头儿说了半天,我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云山雾罩的,越听越晕。于是不好意思地问道,“可是,这‘五行’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老头儿惊讶莫名地看着我,那表情仿佛在说:小子,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听不懂?为了消除老人的疑虑,坚定老人的信心,我表情沮丧地摇了摇头。

老人无奈地继续说道,“天有四时五行,四时者春夏秋冬。”

我晕,这老头儿不会把我当成白痴了吧,我再笨也不用从头讲吧,再说了,我再笨也活了二十多年了,还能不知道一年四季,还能不知道春夏秋冬?

老头依然故我,“古人在长期观察中发现,世间万事万物一切生灵,植物也好,动物也罢,都遵循着一个规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看似简单,在老人随后的讲解中,我才知道其中原来蕴含着巨大的道理。